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德慧智教育 |  在线书院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德慧智阳光爱心诵读法

时间:2010-11-30 20:12来源:道德知音原创 作者:熊春锦 点击:
德慧智阳光爱心诵读法 山东曲阜中华诵论坛讲座 2010 10 23 熊春锦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非常高兴借这个中华诵的平台,跟大家交流一下经典诵读的体会。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德慧智的阳光爱心诵读方法。 这一方法,源起于我们五千年

 

德慧智阳光爱心诵读法
 
山东曲阜中华诵论坛讲座
2010 10 23
熊春锦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非常高兴借这个“中华诵”的平台,跟大家交流一下经典诵读的体会。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德慧智”的阳光爱心诵读方法。

      这一方法,源起于我们五千年前的历史根文化,根文化源起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文化是教育的先导。文化教育,在我国的历史上、在西方的历史上都是一脉同源的。而在中国,文化历史更为悠久,源起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教育,就是中华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一个发端,是一个起始,是以象形图文的方式开启了中华的文明。紧接的是黄帝的法道文化教育,构成了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发展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象形的图和文为最典型的记载。到了老子的德道文化,则是全民教育时期,进入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一个总结、完善阶段,迎来了世界历史当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称之为“轴心时代”。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儒“仁义礼”全民教育,就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细化实施阶段。这是我研究历史进行分析得出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与西方哲学家的研究是不谋而合的。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先生,他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轴心时代”的学术思想。这个“轴心时代”的概念,包含着世界性的文明、文化、教育发生根本性地转折,这是慧性文明完全向智能文明转化的一个时代标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是因为太阳系在银河系能量进入了“子夜期”的必然、自然现象。关于这点,玛雅文明史有明确的记载,就是5125年的太阳系进入了人类慧性自觉性低迷的阶段,在2500年以前刚好发展到巅峰时候,就发生了转折,也自然形成了一个“轴心时代”,一批贤哲圣人自然地出现,他们总结、归纳了2500年以前以及上一个人纪人类大智大慧的经验,同时承上启下又诞生了继承这些文化教育和文明的先哲们,来启迪在子夜时分到来以后进入智能文明时代的文化教育。

      2000多年以前,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他们各自都创造了不同地域的文明,这个文明影响到现在,已经具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人类每一次的文化复兴,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性,全都需要重新回到文化的源头,在根文化的源泉中去汲收营养,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辉煌。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如此,中国的文化复兴同样是如此。例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例如唐朝两次大的文艺复兴,都是回到了根文化当中,回到了老子的文化当中去汲取精神营养,才获得了“开元盛世”。这些历史的规律,与西方哲学家总结的也是不约而同的结果。所以说,人类文化、文明的轴心和转折时期,我们要加以高度的重视和注意。轴心时代,是我们这两三千年文化、文明的重要转折点,诞生了东方中国的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犹太教的先知,他们所承传和创造的是内求法的慧性文明文化教育。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在欧洲和亚洲不约而同开创的文明是外求法的智能文明。内求法的慧性文明和外求法的智能文明,同时交互影响引领了世界文化教育两千多年,这是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的世界性的共同点和相应之处。

      创造东方慧性文明的老子,创造东方智能文明的孔子,他们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教育经验都是值得我们深刻地学习。西方文化同样如此,柏拉图是创造西方内求文明的先哲,那么亚里士多德是创造智能文明的先驱。老子承上启下,在伏羲易道文化和黄帝法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心性唯德、右脑慧性和左脑智识共用”的德道文化思想和培贤育圣、慧智同运的慧性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在汉代和唐代曾经被全面使用,先后创造过四次教育史上的辉煌。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源自于老子思想的重新被启用,教育被实施。只是他的教育思想,在汉武帝以后被边缘化和异端化,没有再进入到第三次被启用的阶段。孔子多次问道于老子,确立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推于礼、游于艺的心智型的智能文明和教育思想。只是他的教育思想未能得到全面的继承和发展,在汉代迅速地被皇权和汉儒篡改,背离了心智原儒的教育宗旨。

      同样的原理,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古希腊的慧识遐想图像思维的继承者和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慧性思想、他的理性思维,在冥思苦想后茅塞顿开,喜获理性之路,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西方现代的欧洲仍然还有踪迹可寻,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启发性占了主要的部分,而灌输性只占次要部分。

      这次,我的同仁们有幸去杜郎口中学参观了一下,汲取了他们的经验,他们回来跟我说了以后,我感到非常欣喜。为什么呢?这个中学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将人类最良好的教育模式,发展到比西方还要开放的状态,尊重学生,启发式进行教育。以学生为主而老师为辅,老师向学生学习,学生尽量展开自己的智慧主动进行学习。这个模式,实际上既与老子孔子的思想相通,也与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与欧洲当前各地的教育模式是非常接近的,这才是必须的教育改革之路!如果我们还是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师师生生上尊下卑、权力至上的教育模式下开展教育工作,那么我们的教育可能就难以走出百年的误区。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他同样是世界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但他是一个智能型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教育家。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还是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他们都是教育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文化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教育的推行,只是我们现在已经难以读懂中国这些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教育理念而已。像亚里士多德,他的慧性一直不能开启,他追随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二十年整,在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进行冥思,没办法突破苦想,没办法获得理性之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全力以赴去发展自己左脑的生理功能,从而开启了智能教育之路,成为欧洲智能教育的先驱和创造者。同样的原理,在东方,孔子也是五次问道于老子,在晚年还孜孜不倦地撰修《易经》,希望突破自己左脑和右脑连接问题,希望能够继承2500年以前慧识共运的慧性教育理念和模式。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最后留下了一句感叹的名言,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其实,原话是说“我爱柏拉图,但更爱真理。”他所认定的真理,即自己通过智能意识的研究和认知,通过外求法同样可以验证到真理,从而开创了西方的文化和智能教育模式,为西方的科学进行了奠基,他的思想到现在仍然在西方具有明显的痕迹。虽然事实证明他的研究成果80%以上都是错误的,但是他的思想和理念仍然被整个西方世界后代所推崇。并且,马克思曾经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还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在分析了历史、对古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和教育特点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就要退到我们身体内来观察一下,东方和西方教育的差异性到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轴心时代转折期发生了变异。《庄子•外篇》第16章“缮性”有一段话:“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在这里分析了人类离道失德以后的整个精神系统的下滑过程。人类的离道失德,使文化教育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去性而从心、去心而从智、去心而用脑、唯脑而用智的下滑过程。西方的唯智能性,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极其明显地走上了单纯的智能文明教育时期。也就说,完全使用左脑,在近代才开始发现右脑的奥秘,而拼命地继续开发右脑的功能。然而,这一开发同样是进入见木不见林的误区。我们中国的教育界,很多人甘愿成为西方药物、西方教育、西方所谓科技的试验品。我都感觉到担心,当然中国人特别多,不怕吃药,不怕药物反应,他们的发明创造也敢于使用,急功近利。

      西方的右脑开发功能,我在德国已经注意到,国内和东南亚已经反映出孩子们在过度地、单纯地开发右脑以后,虽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同时伴随着心灵闭塞症、孤独症的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答案还是在祖先们的提问当中:一定要抓住这个心!心灵如果没有道德的能量支撑,孤立地去开发大脑,那最终会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关心教育的人,出自于这个发现和本质性地把握,应该及时提醒、告诫慎用西方的一些方法,一定要把自己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和教育思想,作为基础、作为前驱、作为奠基,再来洋为中用;否则,我们还是会跌进一个误区当中。我们东方孔子的原儒教育思想,恪守着道德心智结合的文化教育思想,只是在汉代被篡改了。其实,无论是老子的教育思想,还是孔子的教育思想,都极其重视心灵的德性、右脑的慧识以及左脑的智识系统性三元归一式的教育思想,这是中国根文化教育的重要特点。我们不进行生命实相真相的系统研究,就无法认识到这些重要的生命特点,而贻误孩子们的前程。

      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目前硕果仅存的最优秀的文化,可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文化。遗憾的是,玛雅文明在南美洲被湮灭了,玛雅祭司被杀戮了,而我们要重视中国的古文明、古文化。为什么要重视呢?因为中国的文字、语言,可以说完全是为了良好的慧识和智识共运以及心灵的同步而设计的。但是西方从它们的语言科学研究就可以发现,整个拼音文字语言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只是在大脑耳后、在耳间后区上方的运动区发生放电现象,也称之为威尔尼克区放电,即是单侧放电。但是西方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中文和中国语言有一个奇怪的特点,脑部的放电现象发生在布鲁卡氏区,也就说是两侧同时发生生物放电,而且还在大脑中央产生耀斑现象。这个耀斑区,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洞房区”。什么叫洞房呢?古代或者现代的名词,就是拿男人和女人作比喻。也就是说,是阳电和阴电、正电和负电结合发生碰撞的地方。这个地方容易产生耀斑,产生图像思维。所以,中国古代的修身学说,全部都讲究要把洞房的功能开发出来,建立起自己的图像思维。那么在图像思维的情况下,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良好结果呢?举个浅显的例子做比喻,二十世纪世界级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界的骄傲,就是因为他具有图像思维能力。他能够把一切物理公式、数学公式和所掌握的知识图像化,从而在他的大脑洞房区产生耀斑图象,产生放电的耀斑图象,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阶段,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说的大慧大智的思维。

      中国的根文化和教育完整地保留着性慧、图文、汉字三大文化基因和教育的元素。这种根文化基因元素的完整性,构成了教育方法的统一性,这就是经典诵读。因为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发明语言的时候,就已经是用慧性——大慧大智来进行创造的,不是凭左脑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右脑的思、左脑的想和心灵的共动,才诞生了中国民族的文字和语言。说个笑话给你们听,中国人觉得毫不起眼、毫不重视的——前两年,广西云南组成一个民间的鼓舞团,到西方各国去周游演出,获得了世界各国音乐界的好评。为什么呢?别看他们唱的是山歌,但是他们那个歌曲当中保留的音乐元素是西方所不具备的,也是中国近代已忘掉的,是早在2500年以前就在中国流行的语调、音调、声音,令西方人士叹为观止,认为是天籁之音。可是我们并没有重视,但是西方人士他们因为很精密地去研究这些内容,所以他们能够捕捉到这才是最优秀的东西,而我们却淡忘了一切。

      经典诵读在东方文化、在亚洲文化当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释家,由于她的文化、汉字的图像性,可以直接启迪大脑右侧的慧识和左侧的智识共同的运用,只需要不求甚解地诵读,诵读就行了。我听说,有的老师已经详细讲解过这个内容,那么这里我就不啰嗦了。这个诵读也就是不求甚解,因为古人已经制定好了,真正的经典,只要求读,不要求解,一解就会谬误丛生。

     我小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一句话:“未修身时莫解老”。自己的修身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不要去解释老子五千言,就读她就行了。这也是前辈们一再相传的格言,是经验。因为她是左脑和右脑共同应用而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单纯后天智能的意识、左脑使用的结果,她是需要每个人自己运用左脑右脑结合起来进行解读的内容。我们用后天智识去解读,再完整也是片面的。我们只要坚持好这个诵读,那么就能够实现良好的德慧智教育目的和效果。所有经典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无为之治,不言之教”,这是最大的奥妙!只要读她就对自己的心身进行了“无为而治”,只要读她就对自己进行了“不言之教”。所以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读百遍,其意自明”,都是说明了经典是慧智性的文章,而不是智能性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就需要我们坚持诵读。

     东方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经典,共同组成了中华国学经典的宝库,是中华祖先留给后世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的教育宝典。在我们东方,这三家按照教育作用点的不同,分别以吟诵、念诵、观诵为各自的实践和修学的方法。这三张图,一个是儒学的吟诵,儒家主要以吟诵为主;佛学是以念诵为主;可能大家并不知道道学是怎么诵的,有知道道学是怎么诵的吗?对,是观诵,道家是进行天人合一的观诵。

      方法是不同的,我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道家的观诵方法,这是经典诵读的方法之一。如果把这三种诵读的方法都通盘进行研究以后,我非常赞叹2500年以前我们祖先为子孙后代创造的观诵方法。只是这一观诵的方法,长期只是在道学的人士内部口口相传而已。在历史上,由社会的普遍教育行为逐步地转化成为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的方法,因为它的效果的确是非常明显的。我在全国也办了些试点,德阳的周江学校和幼儿园,一些家庭孩子们都进行了这种观诵式的诵读,许多的孩子在正确地引导下,迅速地出现了图文思维、图像思维,记忆力、智能、慧识都普遍地获得了提升,基本上就达到了一个内观其身、身中光明,实践了《易经》中所说的“内文明而外柔顺”。

      不论是哪一种诵读方法,都是中华经典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孔子曾经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古人的诵读,都在江河湖海旁边放声进行诵读,为什么要在水旁边呢?因为水能够藏风纳气,现在的说法就是负离子特别多,有利于产生高能量的“音”震荡自己,既能够提高记忆力,也能够正确地去解读经典的内容。

      有的非常地恭敬,采用焚香默像的方法,进行观想,进行诵读。这些优秀的诵读方法,实际上都值得我们近代诵读进行分析借鉴,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吕氏春秋》当中《博志》这一段当中曾经记载过: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黄帝内经》当中也有一段精彩的记载:雷公在学习针灸上,他跟黄帝说:“请授道,讽颂用解。”“讽颂用解”四个字,道出了我们国家古代教育的奥秘,就是要通过反复不断地诵读,才能正确使用,才能正确地解读,不需要过多地讲解,自己心灵与古人居、与古人谋,就能够找到答案。“旦暮勤服之”,早晚勤颂,反复地诵读。“近者编绝”,也就是说,他串简的那个绳子断掉了,诵读久了以后,那个竹简上被手摸出了汗痕,发光,“然尚讽诵弗置”,仍然不放弃。《庄子•列御寇》当中,也记载了:“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反复地吟诵三年经典,就成了一位大儒了。这说明,经典诵读是古代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诵读的过程当中,要把握住我们的心灵与古代圣贤们的交流和沟通。像“孔子学艺”、“苇编三绝”这种学习精神,这个经典的反复研究的精神,也是孔子学琴与圣人居,他最后学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弹琴的时候,眼前出现了古圣的形态、面貌,教他的老师师襄子都感到惊奇,赞叹说:“我不如你。”因为他没有达到一个与古人谋、与古人居的状态,而孔子却达到了这个境界。这说明,孔子掌握了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心灵与圣贤相沟通,眼前呈现了图文思维。所以,孔子作为中国教育的圣贤是当之无愧。只有将自己左脑的智能和右脑的慧识紧密地结合,在自己的大脑当中出现图像,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我们才能够完整地、不偏不倚地、中气以为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将这个本质把握住,达到一个比较接近于圣贤们思想的境界当中。

      概括起来而言,中华文化是诞生于内文明的修身文化,这个《易经》和《老子》是修身的教科书,当然同样也包括孔子的一些著名的著作。例如《易经》的明夷卦当中,就曾经这样直接指出了:“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这个内文明,是指的每个人通过修身达到的内文明。我们现在的孩子,在经典诵读过程当中,只要采取内观诵读法,不超过一个星期,就能出现内文明。你们要不信,按照我的方法给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学生去试一试,效果奇佳。我上次出席“关工委”在南宁的一次会议的时候,当时就把他们学校的几个学生、孩子们点到台上来,现场示范了一下,结果5个人当中4个人出现了图像思维,非常快。只要有诵读的基础,并且诵读一下老子五千言当中的双一章,这个效果很容易出现。而且,《易经》的乾卦里面,也提到了“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个龙是什么?龙的文化,龙的形态,在体内观察到龙的形态。我在欧洲教白人进行经典诵读,一个典型的日耳曼人,银行的白领,高级职员,成年人,他七诵八诵,结果把体内的龙诵出来了。他感觉到很新奇、惊奇,因为西方对龙的解释跟东方龙的解释是不一样的,认为它们是恶的。他害怕自己中了魔,在网上搜集大量资料,想来验证这个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后来他跑来问我,我说:人类经过了鱼纪期,经过了龙纪期,才到了人类期,我们的全息细胞里面、DNA里面,就携带着龙的全息信息,所以中国的文化曾经有这么样一个名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你不要以为你不是龙的传人,白人同样是。这样他才信服。       

      那么这个“见龙在田”,很多人错误理解以为是在农田里面见到龙,那可笑掉大牙了,农田里面是干的,一条龙如果掉到那个农田里面,它就没办法再腾飞了,它得等候下雨才能够腾云驾雾而起。这个“田”,是指的内丹田,也就是这个图示的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在三个田里面能够出现了图像思维,那自己的内天下就进入了文明的状态,进入了良好掌握这世界上最优秀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阶段。

      那么在这个内观诵读方面,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内容呢?老子五千言告诉了我们方法,只是我们难以读懂它。例如,老子笔下的经典诵读教育,就有一个重要的方法,称之为“双可教育法”,也就是“可非恒道”和“可非恒名”的方法。“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两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说大家只是从字义上去解释,从哲学上解释,但从来没有在教育上进行解释。实际上,这是一句教育的箴言,是真理的揭示,因为奥秘就藏在这个“可”字里面。我们现在的解释,是用常义解读这个“可”,而古人是用本义使用这个“可”,所以我们的解读发生了问题。这个“可”,是由一个“丁”加一个“口”字组成。“丁”是什么?“丁”是桌子,是神案,是敬神的地方,在桌子的下面恭恭敬敬地跪着,开口诵读,那才叫“可”。古代的文字在演化的时候,两个“可”加起来,然后加一个“欠”,就是“歌”。这个“歌”字,实际上从内容上继承了这个“可”的原义、本义。

      有人可能说我这解释站不住脚,不见得这个“可”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老子在帛书当中直接点明了他字这个“可”就是开口诵读,因为他后面用了一个关键的字“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而不是“徼”,是“噭”。这个“噭”的本义是什么呢?本义意思是什么呢?是对前面这个“可”呼唤的回应。可非恒道的经典,可非恒名。什么叫“非恒道”的经典呢?那也就是能够纵览阴阳、“知其白而守其黑,恒德不贰,恒德不贰,复归于无极”的经典,这才是“可非恒道”。那么什么叫“非恒名”呢?因为这个“名”,名字的“名”上面是一个“夕”、下面是一个“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自报其名、呼唤其名的方法,称之为“名”。那么大家可以试一试,闭上眼睛,看看自己体内是不是一团漆黑呀?可以说全部都是一团漆黑的占绝大部分。那么在自己身国内部一团漆黑,就像夜晚一样的状态下,我们呼唤过体内五臓六腑没有呢?可以说一生都没有关注过。人的“日、月、星”,从来不关注自己的体内,都是盯着外面看。那么老子教导我们:要使自己的智慧提升,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反观内视,呼唤自己生命当中的名,这就是最著名的而不为社会所知的“双可”教育法。

      由于中国的文化就是一部修身的文化,全部强调内在的光明,首先要掌握内文明,才能够掌握好古代教育方法的真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明德”,两个“明”用在这里,《黄帝四经》当中也同样用这两个明:“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复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幾”,这两个“明”实际上包括了反观内视自己体内的这个光明、内文明,也包括了我们智识对这些修身理论的明确、明白,要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志宏愿深,要立下志向,首先对自己的内天下进行德化,对社会用道德去影响、去作用,用这个德对自己的身国进行治理。在治理身国有成的同时,去服务于国家、民族。当然,还有齐家,使自己的家庭能够在社会上踏上一个新的台阶。这里面,即有“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的方法。

      《大学》强调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都是揭示了需要通过经典诵读,通过修身,达到一个内文明的状态,明白这个德的能量性、品格性,这才是进入最良好的智能提升、慧性开发的教育之道。老子曾经在他的五千言当中说:“修之身,其德乃真”,“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了修身的重要和内文明实现的必须性。

      这一点,不仅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在玛雅文明当中同样也存在。我曾经亲自到南美洲去待了半个月,考察他们的实证图文的奥秘,发现跟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和教育思想,可以说两者是异曲同工的。因为中国的文化当中强调左日右月,我们的两个眼睛就是我们的日月,两个眼睛的上方还有一个星星,要把这三光汇聚,返观内照,使自己产生内文明,而明明白白地解读古人的经典。要将自己的目光收回,反观内视,去关注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最正确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大道的客观规律。

      中国的文字,都是围绕着内文明创造的。大家可以看看(图示),除了这个心字没有带月亮以外,其它的字可以说全部都有月亮。为什么呢?它们不会生光,唯有每个人的心可以发出心灵之光、爱之光。这个心上面的大脑,不会自己发光,是用的个“月”字旁,肺、肝、肾、胆、膀胱、胃、肠、胰全部都是如此。经典诵读,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放出内在的光明,而照亮我们的六腑、三焦、五臓以及其它的四个臓腑,这样的内文明就能够出现了。所以,我们就推出一个旋极图模式的诵读方法。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旋极图,两侧的阴阳不再像阴阳鱼那样,不像太极那样你强我弱的,而是平等地发展,因为有这个德在心中放出光芒、光明,来作用和影响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和生活。中心的圆,就是德,在胸腔的正中央发出太阳般的光芒;外围的红与绿,对应着体内的五臓和六腑,也象征着万事万物的阴阳属性,要让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和谐地生存与均衡性地发展。因为老子揭示过这个真理:“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一定要使中央的这个能量体放出光芒,这也就是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我们更规范化地把它作为一种德心、爱心来进行阐述出来,所以就把她称之为“阳光爱心诵读方法”。

      阳光爱心用在自己心灵,通过经典诵读使自己心灵的阳光爱心照亮大脑,左脑的智识与右脑的慧识均衡发展,诞生德慧智的人生观。用这个爱心的光芒,照亮自己,让大爱在心内生长,心中充满慈爱仁德的光芒,透出身体,照亮别人和周围,照亮人生道路,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这个阳光爱心的诵读方法,去实践古人曾反复教导我们要实现的内文明,去承传我们的古文化,学习做道德的智慧人。阳光爱心的经典诵读属于内观诵读方法,简单易学,应用方便,是属于一种德慧智同步激活,而且效果十分明显的方法。

      这种诵读方法也很简单,以诵读为主,不求甚解。要求恭读、熟读、恒读,坚持这个主线去进行,就可以达到效果。这个诵读因为是在内观诵读,所以特别地重视光的应用和音的应用,以光和音为根本。在诵读当中,通过恭敬心,达到在诵读当中,引导我们自己和孩子们用心音去走近伏羲、黄帝,老子、孔子,恭敬地恳请经文的作者,馈赠我们德心、慧识能量,开发我们慧智同运的能力。这个道德的信仰、信念,应当首先在我们的心灵当中确立起来。

      在这种阳光爱心诵读的模式下,通过长期坚持内观式的诵读,可以通过经典来理正、树正我们的六根。我们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后天系统的意识和眼、耳、鼻、舌、身的规范,是否正确,是否至善,是否合德,就要把握住用经典来进行校正。儒学的经典诵读,比如说《弟子规》,实际上都是用了经典正六根的方式来达到一个诵读的效果。大家都有体会,进行了一段时期《弟子规》诵读的孩子们、成人们的行为规范,眼、耳、鼻、舌、身的动静合德了,正确了,符合善性了。我们的经典诵读,同样要提倡要读熟,同时要动眼、动耳、动舌、动口、动手,身体要规正。

      另一个要素,就是要把握好“音”,用“音”来壮我们内在的精气神。人活一口气,这个精气神不充沛的时候,我们难以正常地生存。在经典诵读当中、开发智慧当中,同样是这个原理。西方的这个教堂钟是敲击内部,所以他们不懂,他们的智慧跟我们祖先没办法比。我们东方的钟敲的是外壁,因为在木杠子敲击钟壁的那一刹那之间产生的是“声”,而在空腔里面产生的那个才是“音”。我在德国跟德国的国家歌剧院的一些音乐家,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都伸出大拇指:“中国的祖先厉害!”因为他们对音的研究,只研究到泛音,还没有达到中国研究五音的层次。当然,中国人现在已经忘记五音了,不知道五音是什么,向来把五声当成五音在念诵。其实,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着五音的某些元素,只是我们没有重视挖掘。但是,我发现西方很多的声音学家、语言学家,却扑向了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去挖掘。为什么呢?因为在夏朝以后,在秦朝统一中国以后,夏朝的文明有一个沿黄河流域向东南慢慢迁徙,最后落脚点到了云贵地区的这样一个迁徙圈,呈弧形在那里最后落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那种发音的习惯。

      经典诵读当中,这个音的寻找有一个很简单的途径,当诵出了音的时候,体内肯定是在发生震荡,这种震荡能够被自己感应到。这个震荡,不仅仅是在胸腔里面发现,要在腹腔里面发现,要在颅脑腔里面发现,当三腔都有音的时候,那么效果就真的出来了,因为古代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音的重要性。我借助了一幅图画来阐释(图示):口腔发出的声,产生的能量波始终在一起。而在发声的同时,声带部位也产生了音,在喉管区,看见了没有?通过自己的迷走神经、喉反神经,有一多半直透自己的天门、百会,在天外、在自己头顶上形成蘑菇云状的能量圈,这就是音。这个音,在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当中、在成人的长期坚持经典诵读中,这个能量波都是可以发生和发现的,并不难理解。

      而且,当这个音在250个数值以上,那么就是正向的音。一般讲话过程当中和观察一个人,感觉对方能量比较强的时候,达到了310以上,这个人肯定乐观,而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到了350个数值的时候,这个人一般表现出了宽容,能够容人,原谅别人;到了400个数值以上,理性谅解非常地强;在540以上呢,那么这个爱与崇敬心、感恩心是发生于他的真心的,因为心开窍于舌,通过他的音就能判别他的心;一般达到700以上,都已经开悟了。仅从一个音上面,就能够分辨出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修为、修养的水平。当然在负值200以下,那就是很糟糕了。一旦心态长期处于一种羞愧耻辱状态,自己否定自己状态,那么最多大概是能够达到30个左右。因为时间关系,我不一条条地分析给大家听了。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经典诵读,特别是内观诵读,高度地重视了光态、音态和气态这三种能量态,也称之为质元状态。这个状态,在目前仍然还不能被智能科学所发现,智能科学只能用词来解释,用震荡来解释,但是并没有直接捕捉到它们,但是可以在人体上充分地展现它们。

      阳光爱心诵读的实践,没有什么大窍门,就是首先诵读前强调进行三调。首先要强调调心,要暗示自己的左脑后天智识要退位,要处在一种配合状态。因为左脑经常使用,它已经当惯了官,不愿意退下来,退下来就容易患上一种离休综合症,是吧?它不干,所以要反复地提醒他赋闲休养一下,让右脑出来工作,配合右脑,与右脑相结合。这个暗示非常重要。我们的孩子们,在三岁以后,特别是七岁到十五岁之间,已经完成了先天向后天的转换,就是从使用右脑完全地转向了使用左脑,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调心的暗示过程,要让右脑的先天慧性登台,心中的正气肃穆,平静而专注。第二条,就是要调身,全身要放松,端正宁静,虚眉垂帘,面带微笑;第三条,就是调息,就是要学会一下逆腹式呼吸,使呼吸平稳下来。有很多孩子搞经典诵读,刚刚从体育场上回来,就马上要求孩子们诵读,这样效果出不来。一定要让他们呼吸平稳,心情宁静,身体也要进入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这三调的内容特别关键,虽然细小,微不足道,但是调好了,效果容易出来。不调好,效果就难以产生。

      这个方面,就是恭字诀,要恭敬心,要有一种敬畏心,对圣贤们的经典要恭敬,以感恩心与经文的作者相感格,以大公心、宏愿立志心去与他们亲近。然后,观想这样的一个旋极图,出现在我们的胸腔中央,上面出现老子爷爷、出现孔子、出现伏羲、出现黄帝都可以,然后再进行诵读,那么效果就容易产生和出现。中央的黄让它放出光芒,照亮自己体内,照亮全身。这个阳光爱心,关键是让自己的心灵生出光来,无中生有,通过这个光来达到使自己的心灵光芒能够照亮自己,在这样的前提下,来通过爱使仁德具备。

      仁德备,则忠义、宽恕、义勇、节义都容易产生。仁德备的时候,礼德的诚实、平等、忍让、和蔼才容易具备。从树的这个生长顺序当中(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首先是道根德干,然后紧接着生的第一个枝就是仁德之枝。这个仁德之枝,生仁德、仁爱。具备了仁德,那么智德的勤奋、自俭、知耻、廉洁就容易诞生、滋生。仁爱备,则信德的诚信、忠信、坚信、真信就能够稳定地生成。所以,我们要注意老子的五德顺序,儒学当中是指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孔子并没有独立地去建立仁义礼智信,而是把它跟道德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用爱心来培养自己的仁德之性,这样使自己的五德能够具备,也就完整地使我们能够良好地进入到阳光爱心诵读过程当中。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再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内观诵读。为什么说是天人合一的内观诵读呢?因为古代的行文早就为我们奠定了基础。例如古代的行文方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样的行文方式。古代制定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等行文特征,全部都与修身的内求法直接相关。四言,是要求人们在念诵、吟咏的时候,内观诵读地吟咏经典的时候,直接地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下面的会阴这四个点牢牢地抓住。我们研究《黄帝四经》和老子《德道经》可以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是以四言为主,这就是为什么说古代的经典就是教科书的原因之一,要在这些地方观出字来。比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四句话最后都是一个“也”,当然在汉代里取消了这个“也”,删掉了。为什么汉代会删掉呢?是因为他们读不懂了,不知道这个经典是教材,是要用到自己体内的,轻率地把“也”字删掉了。哪怕是九个字一句的,都只是加上了一个天和一个地,其中喉区、胃区还可以加两个,体内具备七个点,再加上天地就九个点。所以,古代行文一句话里面一般不会超过九个字,都是用内观诵读的方法去激活自己。我们简单说一下这个“也”字,为什么古代行文要用“也”字?因为这个“也”就是蛇,是指自己肾气的灵蛇。这个灵蛇在哪里发动呢?就在自己的阴蹻,在会阴的上方。要通过自己的音将它震荡起来,这样内部光明才容易产生。在中华文化的性慧、文理、汉字三大基因当中,文理基因是由字进入慧性大开的这个必然桥梁。以甲骨文、钟鼎文为载体的文理基因,是祖先们对人体内在生理能量结构的一种记录,所以不要轻易对古人的经典进行删改。

      汉代对老子的五千言,就进行了大量的编修、修订、篡改。《观眇》这一章,也就是“道可道也”,这一章总共有64个字,整篇就删出了九个字,其中删了八个“也”字,修改了九个字,增加了四个字,这说明汉代对古代作为教材的经典是擅加修改,使她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作为我们现代人来接续我们祖先的根文化,认识我们祖先大慧大智的教育方法,那么我们要认识我们是龙的传人,传承的是龙的文化。从伏羲的易道文化开创时候起,我们就进入了龙文化文明的时代,内文明诞生了外文明,内求诸于身,外取诸于物,是内外合一的一个天人合一的文化。我们的教育,要想超越西方,走在西方文明的前列,那么必须要把自己祖先的根文化接续起来,才可能发生超越。我曾经在其它的地方打了个比喻,西方在智能文明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七字的一竖,他们已经到了平台区,正在横向寻找新的路径,而且目标紧紧地盯准东方中国的根文化,而不是现代的文化。而我们由于近百年来全面地学习西方,还只是到了这个七字的腰部,如果我们想超越西方,就非得要走一个捷径,连一条斜线,使自己的根文化接续起来,把自己龙文化之根充分地发掘出来。但是我们继承孔子的思想、教育方法,继承老子的思想和教育方法,连继承都没有完成,创造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首先在于这个继承。我们的身体当中,本身有龙的基因、圣贤的品质、大智慧的根基,我们的阳光爱心诵读,是中华道德根文化之旅,是希望我们更多的人走进龙文化,实践龙文明,做龙文化的传人。

      即将到来的2012年已经临近,整个太阳系会在银河系发生一次抬升,大家已经感觉到了这个脚步的来临,人类失慧期的这个射线控制期即将摆脱和消失。大家都可以发现,现在出生的孩子格外地聪明,他们的慧性常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及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子夜已经过去,我们已经处在黎明的时分。宇宙射线当中富含的大量同步能够激活我们心灵和右脑和左脑一起共运的这个能量,已经越来越明显。玛雅历法当中记载的银河系统的运行规律,第五个太阳系的末期即将走出,变化为同化银河系的时期,这也是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祖先们智慧的一个最佳的历史阶段即将来临。

      所以,我建议:让我们用阳光爱心诵读的德性阳光,照亮心身!让我们用阳光爱心诵读的爱心,去热爱生命!让我们用阳光爱心诵读的内光明,开启智慧之门!让我们用阳光爱心诵读的心音,与圣贤共鸣!让我们用阳光爱心诵读的持久恒行,培养健康幸福的人生!

     祝愿广大的阳光爱心诵读实践者,优化基因,发掘品质,开启智慧,成长为一个德慧智品质优秀的人,为家庭争光,为民族复兴而奉献力量!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101130/623.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