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德慧智教育 |  在线书院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四)

时间:2006-03-07 03:3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四 第四课 熊春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三章、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第一节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第二节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第三节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第四节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女士们、先生们、同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四

第 四 课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三章、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第一节 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第二节 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第三节 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第四节 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今天这一课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讲义的第三章。

 

第三章 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在中华经典的宝库之中,宝典十分丰富。影响最大,能量最强,蕴含创造力最丰富的首推《老子》和《易经》两部经典,其它许多经典都是诞生于这两部经典的基础之中;儒家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墨家的《墨子》;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还有医家《黄帝内经》、史家《史记》,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坛经》;这些都属于中华经典中的著名经典著作。可以说中华的经典浩如烟海,内容众多。

西方也有很多西方自己的“经典”,如《荷马史诗》、《新旧约全书》、《莎士比亚戏剧集》、柏拉图的论述等。西方人的教育之中,是从信仰中培养直觉和灵感。他们从小就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就念《古兰经》,以色列人从小也念他们民族的“经典”。 西方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句叫做:“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拥有那么多“经典”,几百年以来却从未建立“与老子同在”的教育理念,近百年来已经连“与孔子同在”的形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我们就不能建立整个民族的“念兹常思”:“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的教育理念吗?

印度人在建国以后,曾经投以巨大的精力复活他们的梵文;法国政府为了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维护法语的纯洁性而不惜工本进行全国性的努力。然而,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语言文字,却并未受到高度的爱护和重视,虽然道德文化精神的源远流长性、德光道能的丰厚营养性和内求心感的智慧性,在世界文字中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曾经几经自己对自己的摧残,我们的盲目和麻木已经使传统文化陷入了生存的危机,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这样一个沙漠化的状态之中。

研究民族文化,同样应当运用老子的“细”和“易”,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基础细胞中去探索求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的细胞,就是文字和语言。这两种细胞就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字语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文字和语言都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工具的作用是第一性的功能。

但是,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却并不是单纯的工具。它们是艺术,是学问,是人文科学,是开慧益智的法宝。这些丰富的特点和功用,都是西方文字和语言所并不具备的重要区分点。从甲骨文研究到未简化前的文字和语言,我们不难深切地体悟到:中华古代祖先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设计,完全是一种慧观和智观高度结合型的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是为了使子孙后代在运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启迪慧心,提升智力。是为了同步开发人的慧识和智识,使后代能够自然地在运用之中,同步开发慧和智,双向同步开发,慧智双运同成。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就是活灵活现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设计成果。

 

第一节 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历史中我们的这个世界,曾经存在着七大母语文化,现在已经有六个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母语文化就是原生文化,只有我们中华文化还能够以她本身特有顽强生命力和慧智的强大能量得以保存下来。但是,我们却也曾经“积极主动”不经思考草率武断地试图把她消灭掉。国外有些学者在赞叹中华古文化的同时,却也对我们的文字改革甚为疑惑不解。在没有达到先圣们的智慧水平时,我们的保护犹嫌不足,怎么会愚蠢到自己毁灭自己的文化。当我们看了水结晶的试验和下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后,的确应当深刻地进行反思。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启迪智慧的优秀特点,这已经被近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证实。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不同的谜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语言反射区。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

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祖先中的大智慧者,运用他们超常的大智慧,为了使后代保持和接近他们的智慧水平,早就为中华民族设计了本民族最为独特的、最为科学的语言区。

研究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

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只是听力区。

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必须要通过诵读方式才能掌握。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开展和推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论证性。

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运动也就是将口、眼、耳、手全都要动起来,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并且诵读具有源泉式能量的经典,不断给生命中客观存在的慧识供能,使慧与智同步提升,持续发展。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从这一发现中,结合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再对中国的文字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就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BBC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再结合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对僧侣进行的“静坐”下灵感产生的测试结果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叶的中央区,也就是中国金丹修真学中所标注的“洞房”区域。洞房是什么?就是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的地方!

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为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我们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就可以激活我们的“洞房”慧识区,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培养稳定的直觉和灵感,就在开启我们的慧识。这种用语言启迪慧智的设计简直太完美了,令人击节赞叹!

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甚深的修之身、观之身的实践体验,也就绝对难以诞生出如此高科技的方法。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也同时使我们明白,为什么道家和佛家在儒学被理学所取代,改变了诵读的内容以后,在近代教育界彻底抛弃经典诵读以后,却还是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经典的诵读,将诵读经典作为修行的第一功课,始终舍不得丢弃。原来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开启智慧之门,净化心身,再造性命。

现代科学恰恰在此时揭开了中国经典诵读的生理奥秘,这一现象更加加深了我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句名言的体悟: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他的这一句话的确值得深思,感谢他智慧的名言。

 

第二节 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一下汉字,对于汉字,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它的全部科学奥秘。汉字同样是诞生于中国古代文明中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大系统之中。汉字中所包含的并非仅仅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全息图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是启迪后学者慧与智的灵符,中国文字就是慧智图形、全息画卷。汉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文明发展的食粮和丰富营养。

如同上面有关水结晶和对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结论一样,如果我们开展对中文和西文视觉的对比科学研究,同样不难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中文与西文在大脑中对视觉中枢区和视觉辅助区的作用点,肯定不同。整体把握阴阳,执两用中,慧智双运,必定还是其中的最终发现。

中文字形由于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等丰富的内涵,而且将形、音、义三位一体地整合成信息模块,对大脑的综合作用就构成了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全息性,其功用同样是有利于启迪智慧,双向同步开发慧和智。修真生理学中的性线和返天镜的奥秘,都完整地包含在其中,只待科学的发现和验证而已。中国古文化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道和德,以仓颉为代表的古圣,在造字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全息观。慧观与智观高度统一和结合,这是祖先们科学创造文字的前提和基础。水结晶试验中的“水”字,形象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汉字是慧观下创造的结果。

从汉字到由汉字组合而成的中华“古文”,汉字在古文中就是古代圣贤们慧与智的特殊记录方法,是他们慧观和智观成果的转换记录,应当将它们称之为慧智文章。这些内涵的信息和能量,只有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才能完整地打开和认识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汉字是我们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民族发展的薪火承传,离不开汉字作为最佳载体和工具。颠覆汉字,就是颠覆民族的灵魂。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和文字,揭开它们的科学奥秘,全面科学地运用中国语言和文字以及优秀的古文,这才是复兴民族的正确道路。

根据(《羊城晚报·新闻周刊》188期)报导,我们也可以佐证这一特点。 “一名叫米尼的少年,因脑外伤不幸患上了失读症。费城的心理学家尝试用汉字来治疗米尼的失读症。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求米尼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米尼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而以前单看英语他是念不出来的。在汉字的不断“提醒”下,米尼慢慢恢复了阅读英语的能力。

美国一些专家已经感悟到,汉字不仅有书法上的节奏感、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递丰富的理性信息,既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的余地,更充分均匀地使用大脑两半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有人提出以学习汉语的方法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和老年人的康乐水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汉字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不同于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如英文。这一特点,在经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些科学成果所揭示的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千古之秘!所揭示的就是中国文字语言的科学性,验证了民族语言文字对于人体同步开发慧性和智性的奥秘,祖先们给后代所设计的语言和文字,是建立在最科学的人体生命科学基础之上。

综合一下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中国文化进行解析,我们不难看出:

东方的文化、科学、哲学,都建立在“无之以为用”“中气以为和”的系统之内;

西方的文化、科学、哲学,都建立在“有之以为利”“负阴而抱阳”的框架之中。

西方的文字和语言,这些构成文化特色的细胞,同样也毫无例外。语言和文字的不同,必然造就出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土壤基础,由此而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科学、哲学研究方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抛弃最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一元四素方法论,西方“逻辑推理,试验证伪”的二大法宝,值得我们在研究万物的“象数理”三大领域中充分应用,我们不能排斥和轻视这二大西方的法宝。

但是,要想超越西方,接近自然真理而研究万物,就必须全面恢复一元四素方法论,全面培养我们民族的慧识,展开对《德道经》、《易经》、《黄帝内经》诵读形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复兴道德,构筑一元的厚土,承载象数理气四素方法论全面整体的展开,将理形与理气重新高度统一而运用,全面提高全民的慧观和智观水平,迅速提升我们“慧识”,在这个基础上能量充沛、动能丰富的科学创造力,也就随之而诞生。这些整体的努力就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一元四素方法论,是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能够卓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方法论,是民族文化之瑰宝,是人类慧性和智性同步开发、双向启迪的重要方法论。它应当合理地、科学地与经典诵读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在经典诵读中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将经典诵读这一上善治水的方法,更全面更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理论系统化和方法科学化,逐步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与学科。

一元四素的理念,全部蕴含在《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著名经典之中。我们应当在《老子·德道经》道德思想的引领之下,在“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人体生命发展六大阶段的全过程之中,让经典诵读成为中华民族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如果我们整个民族三分之一的人,都进行经典诵读,上善治水,那么我们的民族、公民的素质将会明显提高,心身健康将会大为改观,我们的国家就会迅速地步入国泰民安。由于上善治水,自然生态环境也将发生良性转变,风调水顺而百业兴旺。德治的社会环境将自然诞生,民族的复兴,道德的复兴就定能真实地实现,我们的民族也将必定能够再次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元四素方法论的经典诵读,核心是“一元”,也就是运用德和道的“上善”属性和能量统帅经典诵读的全面展开。象、数、理、气即是在道德一元系统的总领之中全面而系统的方法论。

    一元:

就是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和百科全书作为经典诵读的总纲,列为经典诵读的主导教材。凡加入经典诵读活动者,都应当将《老子·德道经》的诵读,作为终生诵读的经典,贯穿在人们生命发展阶段的全过程之中。不论是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任何生命阶段加入经典诵读。都要自其参加之日起,终其一生地去运用《老子·德道经》为主要的根本性的教材,进行对自己相应生命阶段的应用,以及对家庭所有成员不同阶段的运用。例如,运用于“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各个生命阶段之中,信受奉行,终生不移。

经典诵读,其中的“象”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经典本身的文字之中和文字的背后。水结晶科学试验已经揭示出,万物皆有象。文字、语言、乐曲、图片、物品、语言都具有水结晶成像性。美善的文字、语言、乐曲、图片、实物可以散发传递善美的能量和具有活力而健康的信息,丑陋的文字、语言、乐曲、图片、实物可以散发传递丑恶的能量和令人厌恶的信息。

从水结晶的试验成果中,我们可看到,上善治水,就是唯一正确的析象和择象方法。文字、文章皆是象,运用“上善”在经典诵读中,选择具有道德能量、上善的“象”,例如选择经典读物,则应选择能量可以通达阴阳隐显之经,能够使人心、性、命三大系统向“上善”方向改变之经。择上善之经,诵上善之经;看美善之书,读美善之书;言上善之言,语上善之语;远离庸俗之书,丢弃淫秽之书;止粗俗之语,绝淫猥之语;听优美和谐之曲,远流俗噪耳之曲;观赏心悦目之画图,勿观淫秽粗俗之品。取善象为用,弃伪象为则。这些就是选择和保持上善之象的重要内容

经典诵读的“数”,贵精不贵多,贵专不宜滥。应当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精于数而又析于象、理、气的经典莫过于《周易》,欲穷于数《周易》不可不诵读。《周易》是上古时代中国著名的经典。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生发动力之源,她富含科学头脑形成的营养能量和科学创造性。她既具有高超的抽象性又具有缜密的逻辑有序性,这是世界上其它任何科学理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科学。它运用象数理气四素所进行的研究的方法,具有现代西方科学无法囊括和取代的特点,她运用最简单的数,计算最复杂的万物规律。

《周易》是我国在十六世纪以前,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宝典之一。通过诵读,可以掌握其内在的无为先天精神能量,既能启迪我们大脑深层的慧性,又能使我们后天的智识逐步同步,从而真正掌握这门大学问、真学问,从而获得大智慧。所谓“预测”只是她全部潜在功能中的一个小分支。更重要的是她那有为与无为高度和谐统一,运算推演宇宙万物基本规律的深刻内涵。所以,《周易》应当成为经典诵读的必修课本之一。

我们每次诵读经典时的遍“数”,应当以三遍为基数,七遍则有利于先天系统中物质的改变,在催动体内先天系统变化时,则以七遍为基数,最好运用三次这个基数,也就是二十一遍,这样效果较佳。还有运用七七四十九次的数法,效果颇佳。在诵读遍数的前提下,还可以延伸为“天”,其中连诵七天或者以“七”的倍数选择天数,如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以确保经典对身中之水先天性质的再造作用。当然身中之水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这种用“数”治水也必须长期反复轮流使用。

诵读的数,九遍则对人体后天系统作用较为明显。一般多数是采用九遍为基数,然后依据四象主形、理形之理,而选取三十六次。其余还有用八数,是一种阴数用八以及取八风之理,在些基础上再用三生之数而用二十四遍的一些方法。

由于先天化生后天,无为主宰有为这一理论是用“数”的原则。所以经典诵读中的用数,以使用先天数的七和二十一最为常用。

经典诵读之理非常丰富,我们的讲义中大部分都是述理。归纳而言,不外乎诵读经典之理,有常道之理与非常道之理之分;有真理正理与杂理歪理之别。老子“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老子·德道经》第五十二章)就是经典诵读中最完美、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的理论。对如何运用上善治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释,既有理论也有方法。是我们经典诵读的理论指导和应用的方法。

水结晶试验揭示水分子可以受到意念思维等等的深刻影响,那么人体内的体液(血液、脑脊液、淋巴液、神经递质)也就都能直接感受这种影响和作用力。而且充满着体液的肉体、骨骼、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也就毫无疑问地会同样受到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因为人体百分之七十是由水组成,水充满着、流经着人体的全身,人类的生命由水为主要物质成分组成。治水,就是治身;治水,就是治心。老子提出:上善治水。也就是“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就是用正觉正念,良性思维,用感恩和赞美之心治理、修整、改造、研究、调理自己的性命,使其符合上善,符合道德。

扩大而言,上善治水,可以帮助他人体内之水,帮助万物形内之水,帮助自然之水,帮助环境之水,水都变善了,万物就都能在上善的状态中生存发展,“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经典诵读的“理”,应当运用老子学说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应当运用德一的能量和品格,统御阴阳,把握显隐,执两用中。“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从水结晶的试验,我们可以反证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弊端。如果那些水结晶的图片都不加说明地摆放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都不知道意念或者乐曲、文字、语音等等与这些水结晶之间的关系,而只是独立地看到了结晶的图案,只从图案形状物质的层面去推测其成因,就必然会难以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例如,我们人类对于病毒,到底知道多少?“非典”、“鸡瘟”不就是如此现象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仪器快速找到非典的病毒图案,并进一步生产各种药物来对治病毒。但是对于病毒的成因却毫无所知,治也只是在中医所说的,在“治标不治本”层面上的努力而已。那么我们有多少研究不都是这样在既不知本因、也不知内因的情况下进行盲点式的研究呢?人类目前真正的所知,的确又稀又少。

这也使我想起李约瑟说过的一句话:“欧洲的哲学倾向于在物质中发现实在,而中国的哲学则倾向于在关系中发现实在”。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能量“气”的生发、传输、分布和接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象数理气”最高层次阶段的微观物质“气”的一种慧智双运的观察。东方的一元四素方法论,才是寻找万物万事的外因、内因和本因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方法。

气既是物质,又是物质的能量形态。我们的德慧智诵读经典就是启动、调用、传输经典文字中丰富蕴藏的这种能量物质,使经典当中所含的能量能够为己所用,利己利他。

我们处在后天常道意识中时,普遍认为水只是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死物”,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长期不能站在慧与智兼用的深层中,观察到古代圣人们所观察到的“万物皆有灵”现象。我们不知道祖先所说的“灵”,并不是非得要具备眼肉可见的生命形态。灵,本身就是一种非肉眼可见的物质属性,它具有生命的特征又并非肉眼可见的生命。老子运用他的大慧大智,在甚深的“有静”中观察到了这一切,观察到了万物万事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另一度特定空间的“三元”整体系统,其中的质元就是“炁”,也就是物质成份。他观察到了炁的能量性以及与水的高度亲和性,这种能量只有与水才具备这种高度的亲和性。

日本科学家选择水来作水结晶试验,的确是灵感所致,他抓住了这一瞬间,老子不仅观察到了水的这一重要能量以及与水的亲和性,还观察到了人体内五行元素中(木火土金水),水占据着绝对比例成份。因此提出了“上善治水”的理论和方法,这个上善治水,治什么水,是治我们的生命之水,这是第一性的;而自然的水,也可以用上善进行治理,但那毕竟是外延式的。以人为本的上善治水,治理自己体内的水,就可以使生命升华复归于德道。

水结晶的科学试验,也从极佳的一个层面上验证了老子的智慧。原来所谓没有生命的东西并不是死物,万物有“灵”,上善治水的科学道理就表现在其中,表现在它们都一样具有“感应能力”,水原来也能看、能听、能阅读。而且还似乎具有“思想”辩识能力,因为它能分析善恶美丑。它也似乎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由此可见,万物皆有灵,这个“灵”起码是具有水的这些令人瞠目的特性和功能。万物相互之间,其实每分每秒都在自然交流着各自的能量。这一特点我们从理论当中,科学实验当中,都能够自然地得出结论。作曲家和演奏者将自己的能量以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炁能量”形态,注入音乐之内,然后音乐的声和音再作为一个载体,就会将这种能量以“炁能量”方式传送到试验水之中。水,由于也具备这种“灵炁”,也就能接收、能解码并且能够储存各种音乐中的信息,也就产生出各具形态的全息的反应音乐内在特征的结晶。

水结晶试验证明了意念本身就是物质,是能量,可以表现出散发、传送和接收,这就是一元四素方法论中的“气”,气就是能量的物质形态描述。这种能量的散发、传送与接收,能够作用于接收她的万物,包括我们后天意识认知的“死物”。古代圣贤们观察到了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区别这种肉眼所难以窥见认识,因此就名命为先天、无为、太极黑等等。可是随着历史的延续,人们的信德急遽下降,他们不再愿意信任先圣,将这些观察所得列为“玄学”、形而上学,以及干脆被权威人士棒杀为迷信。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用水结晶试验,用既客观又具体的方式证实成功,并且显示出来具有可观赏性。一张张多彩多姿的水结晶照片,将全息能量的气,作用于实物之形,充分表现出来。这无疑对我们信仰先圣们的洞察力,增加了有力的正信。同时对我们正确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中华的经典著作,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观念。对经典诵读产生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认知,都是有帮助的。

 

第四节 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论,关键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经典字里行间、文字语言背后更为深层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能量,就是气。只有全面认知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形能量与无形能量,我们才能高效率地发挥诵读经典的作用,并且使经典诵读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开来。理论透彻全面,才能使大众主动地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进行施教,主动应用于人生六大阶段之中,才可能自然地跨过千年以上的历史长河,去感受和体悟古代圣人们成长的脚步,培养出当今和未来的大智慧者。培养我们新时代民族的栋梁之材。

经典诵读,是“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是自己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上善”经典中的文字语言信息,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体内之水产生符合经典理义的变化以及能量有序化的过程。开口诵读和闭口心诵,都具有启动、调用、传输经典文字中的能量,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其达到符合经文信息能量化的宝贵作用。其中开口的讽诵,效果更优胜于闭口的心诵。当然这一点是主要对我们的有形系统的作用更为优胜。闭口的心诵对“无相”物质的作用比较强,是比较高的阶段诵出了正觉理解以后,那才能感觉到。在心诵的早期对有相物质的作用一般人感觉不出来,也就会产生一种作用比较弱的错误认识。所以人们常感到开口诵时对身体(包括内脏)的感应力和感受特别明显。这两种诵读经典的方法,都不应当偏执,可以灵活掌握而运用。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针对现代人信德薄弱的严重现象,提出按照传统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进行经典诵读。五字诀的内容,我们已经作了专篇论述和介绍这一系统的重要方法,大家可以学习、研究和依照方法实践,在其中高度重视“恭”与“熟”两个字的内涵。“恭”字关没有顺利通过,“熟”字关没有完全掌握,那么进入“忘、合、灵”也就是无根之木。所以,关键是将“恭”和“熟”掌握好,这一篇的内容在此我们就不再重复讨论。

诵读经典,就是运用经典的能量“调治”自己体内的水。中国传统文化承传的特点就在于诵读方法,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启动和调用经典内蕴藏的能量。用经典内丰富的上善能量调治、升华身中之水。中国传统教育的法宝,全在于这个诵读经典,通过诵读达到自己的心身与圣人“相谋”、“近似”、“相印”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水结晶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古代的文献记载同样证明了这一原理。

《吕氏春秋•博志》中记载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庄子•列御寇》中记载:“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孔子、墨子的智慧和成就,都与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开口诵读经典,用“上善”治己水相关。据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反复诵读,连串竹简书的皮绳也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郑国一个普通的名叫缓的人,运用抑扬顿挫吟诵经典的方法,坚持不辍,三年后成就为一个儒生。开口诵读三年,即能成就为儒士,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通过诵读经典,上善治水的高效功用。

由此可见历代圣贤和学者都知道诵经的妙用,并孜孜不倦地躬身实践。《黄帝内经·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这里雷公所讲的意思是: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加以运用和解析,讽,即背诵、朗读、传诵之意。这里的“讽诵用解”四个字,可以说是字字千钧!讽诵,就是掌握中国文化的法宝;讽诵,就是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讽诵,就是古代文明继承和发展的钥匙;讽诵,就是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重要技术手段。可惜近百年来,从民国开元起蔡元培任教育部部长那一刻起,就彻底取消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方式。这使我国近一百年以来,难以与圣人谋,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现在恢复经典诵读势在必行。

中国古代圣贤运用慧与智高度和谐统一所撰写的经典,后人学习“用解”的方法就是诵读。由于经典富含“上善”的特点,只有通过诵读方法,才能提取其内在的能量用其气,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运用和解析经典文字背后的智慧思想。现代科学对中国文字和对水的研究再一次揭示和验证出:经典诵读,是开发慧性,提升智性,双向同步开发智和慧,孕育我们民族科学创造性、创造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宝贵方法。

雷公还说:“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我国各种学科普遍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医道也毫不例外。“近者编绝,久者简垢。”就是“精读常诵”最好的写照。穿竹简的绳索被磨断,竹简上布满了手指摩摸的痕迹,这就是长期坚持精诵、深诵的证明。

经典诵读,其中的用气之道,调用能量之法,就在于精妙持久地运用经典这一上善的物质,治理和开发我们体内的智慧之水,这一技术至简至易,全在“讽诵用解”四字之中。全在通过各种开口出声进行诵读的方法,或者心诵的方法,用气聚能,调治体内70%以上的水,使其长期处于“上善”的改变之中。

诵读经典能够益智开慧,但是如果想具有超常的智慧,达到二千五百年前古代圣贤的思想境界和水平,并且具有科学技术的头脑。在经典诵读中最好把握住选择能量最丰富、气性能量最佳的《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进行长期不辍的诵读、精读、讽诵用解。

好,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讲这么多。

谢谢大家的收听。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1中华经典与西方经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2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那些独特性?汉文字是一字—灵符?为什么说它是启迪灵性、开发智慧的法宝?它与西方拼音文字自然属性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 汉文字语言与人的大脑是什么对应关系?为什么汉字能够承载道德文明?它与我们古代文明的大智大慧是怎么结合的?

4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必须要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才能激发生理功能,进而才能开慧增智?它对人体生命的心身健康有那些对应关系?

5 汉文字语言与“一元四素”分别各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一元四素方法论是经典诵读的核心?如何理解和把握一元四素与经典诵读的关系

6 怎样在经典诵读的实践中运用一元四素的科学方法论?请您结合自已的诵读实践谈谈个人的切身体会。

7 经典诵读与调治人体内的上善治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诵读经典是调治人体内上善德水的重要方法?您在运用这个方法中有那些受益?还存在那些差矩?

8 为什么要将《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作为诵读的重点,并要进行长期不辍的诵读?诵读、精读、讽诵用解各有什么特点?它对提升人的心身道德品格和生命健康有何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daodu/20060307/219.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 “中气以为和”简析

    中气以为和简析 熊春锦 气,本身即是德一的一种能量显现形态。 德的这种能量形态,如...

  •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读书会 2009 04 19 熊春锦 一、人类六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