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原文中被删除的至关重要的一句

《卖油翁》被选进课本,但是却把最后一句删了,你看它说了什么播报文章

昕梦倾城

发布时间: 10-19
17:42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文化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古国,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让多少国家羡慕不已,又是让多少国人骄傲自豪,不夸张说中华文化一直站在世界文化的顶峰,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最精彩,最令人心驰神往,又最有深意的莫过于那些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叙述了很多的故事或者是一些个人观点和思想价值观念,它对于塑造后世之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有这深刻的意义,而这些作品虽然富有深意,但是让人头疼的是都是文言文,很多小伙伴阅读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也有一些浅显易懂,熟知于心的文章。

就比如初中所学的《卖油翁》,虽说也是文言文的文章,但是并不难读懂,并且在寓事于理启发学生的智慧,教诲学生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你所读到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全文,而是有删减的,删减就是最后一句,那为什么要删掉最后一句呢?其实你看它说什么你就明白其中原因了。

《卖油翁》的故事
对于《卖油翁》这个文章以及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因为它作为初中课本中必读和必学的文章,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名将陈尧咨知兵善射,但是却自傲,瞧不起路边的卖油翁,嘲讽挑衅他不懂骑射,自己还亲自表演了一下善射的技能,在人群中好好的炫耀了一番。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卖油翁不慌不忙,淡定自若,对于陈尧咨的言语嘲讽毫不在意,而是拿出一个油壶,拿出一枚铜钱,然后就开始倒油,让人惊讶的是虽然卖油翁把油壶吊的很高。

但是倒进另一个油壶一滴不洒,并且还都是从铜钱的孔中穿过,这样的技艺不得不让人叹服,同时也对陈尧咨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这无疑让陈尧咨啪啪打脸,用实际行动反驳了他的嘲讽,也同时教育了我们。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技艺高超往往并不只是天赋异禀,而是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特别重视的,人人都是可以做到,不过课本中的文章到此也就结束了,孰不知这篇文章还有一句,只不过被删减了,那被删减的这句话是什么呢?又为什么删减掉呢?

最后一句是什么
这删减的最后一句就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那这一句有什么含义吗?一定要将其删除吗?其实这一句讲述了两个典故,我们先来说这两个典故是什么,首先这第一个就是庖丁解牛,这是一个由典故引申而来的成语,讲的是一位名为庖丁的厨师为梁惠王宰牛。

而他也是手法娴熟,简而言之就是他的刀法可以很好的将骨头和肉分离,并且十分精准没有差错,看上去行云流水,极为顺畅,而有这样的技术也是因为宰的牛太多了,对于每一个部位,每一处如何下刀早就熟烂于心,也是熟能生巧才能做到的,于是被应用于这篇文章之中。

其次就是轮扁斫轮的典故,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轮扁的造车工人,他对于车轮的锻造以及坚硬粗糙程度有着十分细致深刻的研究,可以很好的把握锻造车轮的力度和速度,造出的车轮也是坚固耐用,这样的技术让人望其项背,很难模仿出来,同样他有这样的技术也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的积累,在工作经验中慢慢熟能生巧,也对应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按理说这两个典故都是比较符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的,不但不应该删除,反而还应该作为一个重点,在文章中着重的讲述和升华文章的主旨。那为什么在现代的课本中编著者要将这最后一句删除掉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删减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编著者删减这最后一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典故所引申出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两个典故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熟能生巧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形成一种肌肉记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