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德慧智教育理念育贤才 打造民族科技文明新未来
古代为我们的现代人创造的文字、语言,都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我们运用这个“三”,在你们作为学生来说,如果把祖先们的东西继承好了,学习到手了,那么你们的智和慧同样会迅速得到提高。为什么呢?智和慧同样是一对阴阳。外国人是讲的直觉灵感,他们没有上升到中国古代的圣贤的层次,来理解我们每个人的头脑和心灵,还差一个台阶。
这个“慧”,是指的我们心灵当中的慧识,是大脑质层的思维、而不是大脑皮层的思维,她也属于老子所讲的“为道日损”的内容。因为如果你想具有大慧,你的心中必须非常地明亮,能量既丰富又像雪一样白亮光明,这时候慧识就能产生,它就能提供能量,通过你的胸腔上传到大脑的质层,激活你的大脑质层占大脑总体积85%以上的功能。
这个“智”,是日日新知每一天所学到的、积累的后天的知识。老子也说了“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那个明,就是慧。我们每天在学校里苦熬苦读,掌握的知识全部储存在大脑的皮层,并没有进入到我们大脑的质层。我们大脑的质层那么大的体积,可惜一生也难得用上几次,那就是一个凡人、庶人。但是在古代我们的大智慧的先圣们,把人分为五大类——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在古代的教育理念里面,它是要求“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当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就像孔子当年拜见老子问道的时候,说的“犹龙焉”,他就感觉到老子的知识、智慧像龙一样不可捉摸,非常地深厚。当然,老子也称赞孔子“人中之凤”。
那么他们的知识是如何获得呢?我们从《道德经》、《德道经》里面都可以找到它的原理。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过度地强调了开发后天的智识。你看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处在这个阶段呢?你们现在所背的书,比我当年所背的书厚得多。我到各地看了一下中学生的课堂,一张课桌上的参考书放得这么高,人坐在里面都埋到书堆里面去了,难道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吗?仅靠后天的智识能够挖掘得出来吗?不可能!古代人不是这样学习的,古代人是高度地重视开慧益智。
我们先看看西方吧。西方,他们是对这个智和慧的教育理念是从后天的智识当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直觉,同时通过他们的古典文化、经典文化来培养孩子们的潜意识,所以直觉和潜意识就是西方教育的两大法宝。先生问:你们培养过直觉和潜意识没有?学生答:没有。
的确,从明朝开始我们就丢失了培养我们本民族的慧识,把这一点丢了,所以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从明代以后就急剧地下降,始终就跟在西方各民族的屁股后面,一颠一颠地甚至是乐颠颠地跑得很带劲,把祖先们告诉我们的“执两用中、三生万物”整体开发我们一代又一代民族生力军的大智慧的宝贵方法给放弃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汉朝文景之治的辉煌,到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以后,来到了宋朝,诞生了朱程理学。比如说,原来唐朝它是全国都诵读老子的《德道经》和《周易》的,哪怕你是一点点的呀呀学语的小儿,到当官的、当百姓的,都得诵读,在汉代也是这样。所以他们运用这个经创造了民族的大智慧。
可惜的是,到了明朝以后,朱元璋这个当过和尚的皇帝,他也想仿效李世民奉老子为祖先——因为老子姓李,所以把他奉为祖先,朱元璋也想拜朱熹为祖先。虽然在他本族的老人当中没有获得通过,认为朱熹年龄太轻,代数不够,在辈谱上排不上老祖宗,没有同意;但是,朱元璋仍然采用朱熹注解的《四书》,作为全国唯一诵读的经典,并且在录取人才的时候,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考核。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在明代就形成了一个“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的最惨痛的教育断代时期。自从那时以后,我们全国的学子就与古代圣贤的智慧断绝了,割裂开了,没有人再去读经了,全部都在读书,因为考试就考的这个书。
就像你们现在考数理化一样,你们只有考好数理化,将来才可以当官,有出息。明朝也是这样,忽视了对慧识的培养,只重视智识的提升。而且到了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教育部长的时候,彻底地废除了四书五经的诵读。中国人古代是讲究念书念书,后来都学的是洋人闭着嘴巴看。这实际上违背了我们文化的根本方法,所以我们的慧识很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而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又学得不全面。这一点,我们看一个资料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来。
1979年6月的时候,我们国家曾经派了一个考察团到美国去考察美国的初级教育经验,他们回国以后,写了一个报告,分析美国的教育现状。当时有四点现象,大家看一看:
1、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这些学生们都看起来趾高气扬,好像目中无人,大有一种“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这是外国孩子的特点,大人们都得尊重孩子,孩子们都充满着自信,父母亲教育孩子,那都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不像我们现在国内,老爸喝了两杯白干,脾气不好,拉过来屁股上就打起来。我们的中学生都那么大的人了,老师一来向家长反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好,老爸就对孩子说:“老子累了一天,你还给我这样一个信息,给我跪搓板。”,孩子乖乖地还得跪着。我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的确有差距。
比如说我碰到一位12岁的外国孩子,他说他的心理有点障碍。问他为什么,说父母亲经常批评他。他说本来他可以报警的,但是为了尊重他们没有报警。不然的话,如果报警他们父母两人都得在牢里住一个星期,他希望我帮他调整一下心理。当然跟他交流以后一谈,他心胸马上开了。也就是说,在西方孩子们受到尊敬,父母不能打骂,这的确养成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这方面我们是有差距的。
我们的祖先们,同样也教育我们的后代“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小树立这个信心,那才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且发展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不扶生他,相反你却去摧毁他,那当然孩子们的心理因素、体质因素都受到制约和影响。这是第一条总结的区别。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似乎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这是他们孩子们的一种状态。五年级也是这样,算个算术,手指头掰来掰去的,脚指头也在鞋子里面拱来拱去地帮忙,二十个指(趾)头都在一起参与他计算这个数字。甚至有些成人在商店超市里面买东西,他也那里掰着指头算,不像我们很自然地就运用心算,运用大脑运算,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3、西方的初级教育,高度地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没有哪一项不是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数理化则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这第三点,我分析了一下历史和分析他的生理作用、医学方面的原理,特别是根据《皇帝内经》进行探讨,发现这个第三点才是关键。
4、他们的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在那里摇来晃去,甚至像逛街一样,在教室里面自由地走来走去。
中国的考察团在结论的部分,就写了一段预言: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里,美国的教育家们也作为互访,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一些学校后,也撰写了一份报告,其中的见闻录部分,也是总结了四条。在美国人的眼中: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45分钟都是这样。——而且美国人说中国的学生喜欢,我觉得“喜欢”两个字有点强调,我在小学里面问了学生,我问你们喜不喜欢这样坐着,他们说不喜欢,而且觉得坐着累。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老师不提问,则同样不改变。他们也加了“喜欢”两个字。
2、大家可能都有同感:中国的学生喜欢早早起床。——我看学生大部分都不想早起来,是被闹钟吵起来的,被父母叫起来的,但是他在这里却说中国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而且还说,中国的学生普遍喜欢边走路边吃东西。——那是要赶时间才那样做。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在其他国家没有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的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部分。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没有。
这个分析还是比较中肯的。他们的报告同样写了一个结论和预言,他们肯定了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个考察报告,是1979年6月出来的。25年过去了,我们实现了这个预言没有呢?——学生回答:“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啊!25年都过去了,我们认为“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制度,却培养出了五六十(五十六?)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二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相反,我们自认为非常“优秀”的教育制度和美国人也肯定了的优秀的教育制度,却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我们在海外的华人都着急!我们从美国捡回来一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高兴得我们就乐颠颠的,巴不得就捧上了天,为什么我们的民族的土壤就不能自己培养呢?!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16世纪之前,我们的科技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国外的学者李约瑟先生,曾经说过“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可惜,我们现在的摇篮底子破了,孩子掉出去了。为什么破了?是我们自己捅破的!失掉了我们教育方法里面最优秀的部分,所以才使700多年来我们的民族始终矮人一等,再也无法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这的确是一个沉重的问题啊!在海外的华人是仰仗国内的科学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发展才能够扬眉吐气。
其实你别看我们现在这么热闹,在精神文明领域我们在国外还是低等民族啊!别人并瞧不起我们。你像我拿着一个中国护照的话,走到哪一个国家你都得乖乖地到他的大使馆那里去签证。但是一个小小的日本、一个弹丸之地的新加坡,都可以落地签证哪!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用申请,你到了那个国家,一下飞机就给你盖个章子,非常地优惠给你盖上一个月。可是我们中国人不行啊!有的整批整批想出国访问的人都被拒签,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落后了,出去人的素质不高,而且还有人借那个机会皮鞋擦油——“吱溜”一下不回来了,赖在人家那里,不通过正常的合法手续。所以,我们民族的腰杆——精神文明的腰杆子一定要尽快地支撑起来。
当然,我们有些盲目的乐观。例如,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都被我们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高高兴兴地从世界各国举办的奥林匹克学科奖上抱回来了,总分达到了第一名。那年在希腊也是这样,总成绩分数第一名,所有参与的学生每人都拿到了金杯金奖,大家都高兴,国内也宣传了一阵子。但是我善于反向思维,我说这是把中国学生的科学创造力过早断送了的一种举措!不是好事,为什么呢?你看我们现在,幼儿园在学习小学的知识,小学在学中学的知识,中学在学大学的知识,一旦跃过龙门,进入大学,就在上幼儿园了!是不是这样?但是等到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创造力了。
其实根据《黄帝内经》的生命科学理论,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掌握好每一个智慧生命的发展规律,制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大家都生活在天水,“天水”是什么意思呢?天上降下来的水,无限美,把你们都养得又漂亮又英俊,都能够坐在这里好好读书。但是,古人不是这么说的,古人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上产生的水,降到地上以后,地上的万物都按照六个阶段进行发展和变化。
比如说我们的大社会环境,在历史上经历了六大社会发展阶段。有人说是马克思创造了社会发展史,实际上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说了。也有人说辩证法是西方的产物,实际上是莱布尼茨从中国偷过去的,从老子那里偷过去的,只不过他取了个西洋的名字叫“辩证法”,中国叫阴阳论。在他以后,康德又发展了辩证法。康德后面的黑格尔更聪明,他将老子的“三生万物”用上去了,他理论分析的时候总是用正、反、和,把整个哲学界都搅得晕头转向,都去崇拜他。这,实际上都是老子的东西。
那么同样的原理,在教育领域在生命领域,我们的老子早也就揭示了。我们的生命从在母亲的胎胞里面开始到八岁阶段,是人类的先天发育时期,也就是属于先天慧识的发育时期。你们是不是在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齿的?这是个普遍规律。可是我们古代的教育是把握这个特点的,在八岁之前只要求孩子们诵读圣贤的经典,连笔杆子都不让他们提。因为中国人写字是用毛笔,在八岁之前我们的掌骨还没有完全钙化,“骨弱筋柔”啊!现在有的孩子两岁,家长就逼着孩子拿着钢笔写字,到时候手都会变形的,这样教育不行啊!在先天发育时期,要让他的大脑深层充分地发育,心灵充分发育到先天饱和的状态,充分地从自然界获得能量,从经典诵读当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八岁到十五岁这个期间,就是人类生命的先天过渡到后天的这么一个过渡期。到了十四岁十六岁以后,就标准地进入了后天。在十四岁十六岁到二十四岁期间,就是人生后天的第一阶段。所以,你们女孩子过了十四岁,男孩子过了十六岁,就想谈恋爱了,后天人生的阶段开始了。那么在先天阶段没有完成过渡期之间,要格外地保护孩子们先天慧识的营养,充分发育他们的先天而不是后天。后天的智识如果提前强迫孩子们接受,就会使他们的先天发育不良,过早地进入后天。
我在医疗资料上查看了一下,目前的医疗普查,我们的孩子都挺奇怪地早熟了,怎么女孩子九岁就开始有月经了,十二岁就开始谈恋爱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跟我们逼着他们过早地打开后天是不是有关系?我觉得有点内在的联系的,提前支付了生命的精神营养。
我们每个人的精神营养,有三大来源。哪三大来源?第一个,是自然赐予的叫做“天德养精神”;第二个能量来源,就是“五谷养形身”,我们从口腔吃进去的所有粮食五谷杂粮养的是我们的命体、形体;那么还有一个仓库,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仓库,这个仓库从出生以后就开始从自然环境当中获得,都属于“天德养精神”。后天的智识,实际上是介于先天和后天之间调用这两种能量的一种状态。我们一定要注意将先天慧识的精神营养充分地吸收丰厚,储存得完整。
在转换期之前,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错误地过早、过多地用了智识,没有注意用好先天的慧识驾驭后天智识的开发,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没有创造力,不具备科学创造性,终身可能也就成了书呆子。因为大脑深层没有发育完整,能量供应不足,不足以冲破大脑皮层的封闭,指挥我们后天的智识产生新理念、新见解、新创造、新发明。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就设计好了,就是我们没有用而已,我们祖先比西方人聪明。西方人是用1%的灵感和99%的汗水来创造科学奇迹的。爱迪生有一段天才的名言是这么讲的:天才是靠1%的灵感和99%汗水。但是他同样说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我看你们都是100%地付出汗水,大家有没有灵感和慧识啊?学生回答:没有。因为我们没有注重去培养它,倒并不是没有,你们这个年龄还来得及,不要像我们老头子时再培养,那仓库里面就消耗过多。
每个人生命进了十六岁以后,女性每七年消耗六分之一仓库的能量,男性每八年消耗六分之一仓库的能量;所以,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就开始进入更年期了,男性到了八八六十四岁也进入没有性能力的阶段,都是说明仓库里的精神能量消耗干净了。如果不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不注重养生,那么这个仓库能量都可能提前消耗干净。就像东南亚地区几个国家都有这种现象,提前将仓库里面的能量消耗干净了,所以必须要及早地注意。
我们的科学创造力没有得到人为的培养,但是国外的教育理念当中它无形地注重了这个培养,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第三条。他们的孩子们重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重音乐和美术,都是一种启迪培养慧识的重要教育方法。音乐指的是好的音乐、古典音乐,而不是我们现在在mp3里面放的那些音乐,那不是上善的音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引导孩子们去聆听我们祖先们流传给我们的好音乐、上善的音乐,也没有像西方的教育家那样引导自己的孩子们鉴赏我们的古典音乐,所以我们没有得到自主性地扶持和培养。
但是这个音乐里边(先生补充:如果有时间,我还会讲水的原理的,它的上善的能量和物质就能营养我们的慧识。),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行音乐,哪一个歌星来了都跟着去了,歌迷歌星追星族,过了、忽悠了一阵子完了,新的歌星又来了。这些音乐都不具备丰富的精神营养,实际上就像麻醉剂一样,用一下就完了。那么,像美术它也同样的,既可以营养你的慧识,也能够提升你的慧性。
可以说,西方是因为在教育当中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上的保护,保持了这种优秀的教育传统。而中国在古代是通过经典诵读和棋琴书画,来启迪孩子们的慧性,培养这种科学的创造性。我们丟了,我们忘了,所以我们的学生特别地苦恼。你们当中是不是流传着一些歌谣:学生是人生的写照,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学得比驴都累,混得比猪还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是应试教育,老师也没有办法,题海战术,左一考,右一考,不怕你不倒,最终要把你考倒,最后大家都考得不了了之。学的什么呢?没有学到真东西,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缺陷。但是,西方在早期教育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敏感和直觉,而我们没有高度重视我们古代教育理念当中整体地培养孩子们的智和慧,执两用中,同步发展。虽然,爱迪生的那句天才的名言成为了世界教育界的经典,但是我并不十分赞赏它。因为我们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有比它更为科学的智慧的教育方法,我们只要掌握了古代这种德慧智的教育理念,那么绝对可以运用百分之五十的慧识加百分之五十的汗水,我们就能够培养我们中华民族的天才!
大家都肩负着我们民族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很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本民族的优秀的教育方法,并且将她推而广之,爱护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幼小生命,使他们成为我们新时代的大智大慧者,那么在他们当中必将会涌现出比西方的灵感和直觉更稳定的慧识、慧性、慧心。因为经典诵读、古代一系列的棋琴书画的教育都能使我们的孩子们具有稳定的慧心、稳定的慧性,而不是像西方人只是一种粗浅的、不稳定的、突然闪现的直觉。
这一点,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我都注意到了。比如说,希特勒他是一代枭雄。他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之所以能够雄霸一时,就凭他的灵感。他每一次当他需要作出战斗决策的时候,在他下命令的那前五分钟,他必定要迷糊一会儿——就是昏昏沉沉一会儿。一旦他清醒过来签署命令,他这一仗就肯定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运用了他的灵感。包括一些著名的战略家,像美国的一位司令在欧洲的一次战斗的时候,他的灵感启迪他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他后来爬起来以后,他命令提前了四个小时发动战斗。他自己都找不到答案,但是命令他还是坚决地发出了。结果战斗结束以后,从德国的司令部里面搜出的文件发现,如果他按照原定的四点钟发动进攻,那么德国人已经确定两点钟发动进攻,这就是灵感的厉害性。
然而中国人不是这样,是用慧性总揽全局,认识事物的起因、过程、结果。所以世界的科学家曾经说:东方人研究事物的理念是重视事物的全过程,西方人研究事物是重视事物的存在和结果。
所以,我们只要把我们祖先的文化传统恢复起来,教育理念珍惜起来,并且应用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的培养之中,那么我们民族自己诞生的具有大智慧的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必定会远远地将世界各民族抛在我们的后面,使我们的民族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列。
让我们在新的时代,在这一个振兴我们伟大的民族的时代,能够诞生出一个新的教育口号,那就是——“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
谢谢大家!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留一点时间跟大家互动一下。这也是西方的一种教育方式,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我在这里现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