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诵读,国学,德慧智,健康养生,幼儿教育-道德经典诵读资讯站 寒食节在冬至以后的一百零四天、清明之前一两天的农历三月,据传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割股肉供晋文公充饥而后归隐深山、最后因不从文公的焚山逼下之计而壮烈死去的义士介之推而创立。 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是以一月为限的,世界上也有一些民族至今还在同期保持着一个月的类似“寒食节”的习俗。 冬至以后,一阳初生于地下,经过一百零四天这样一个地基之数,达到了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岁时百问》里指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清洁而宁静,故谓之清明”。也就是说,地上生长的万物,正在清明这个节气的时候开始绽发出生机,显得格外清洁而宁静。 人的身体在一年的时间里,也有一个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到大自然中辟谷(不食五谷及烟火之食或者不食),利用“天时”、“地利”这两重机将自己的身体这个脏兮兮的内环境清理清理,明净明净,继而对应“天也清明,地也清明”而与自然相交汇,一旦交汇,其中的众妙也就会产生了。而且,在体内清明的基础之上来追往、思远和缅怀祖先。把这两个点把握住了,对于常人来说,可以达到一个增福的效果;对于修真实践者来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而绵长。 辟谷,起于先秦。在《大戴礼记·易本命》、《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等数部典籍均都有记载。关于辟谷的功效,古有:“不食七日识自己,不食十四日知他人,不食二十一日知天地”之说。 按现代医学论述,不食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让人在过去几十年来从未休息过的五脏六腑彻底地放一次长假,在休养中实现各器官的自我恢复与平衡。从而达到排毒减肥、清静心身,开慧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甚至还能增强人的自制力,改变不良脾气禀性。正如晋代名医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清;欲想无疾肠无滓”,其中的神奇,只有体验过,才知其中味。 邀三五好友,寻一文化故地,体自然之灵气,蕴一年之福慧。道德根文化同仁诚邀大家,分享春天的快乐,体验性命的回归,共寻精神家园,迎接德道人生。 (责任编辑:常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