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与慧的辩证关系(一)

熊春锦

关于福和慧的问题,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也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对两者的理解,可能并不细致,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和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福与慧的辩证关系

福慧,先天携带,后天培育

福和慧,也是一对阴阳,先天携带,后天培育。人,生来并不是真正赤条条两手空空而来,而是一手提福、一手提罪而来。

当然,福里面也带了慧,罪里面也带了原罪。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看我们人生的取向,是主动增福慧、消原罪、除罪孽,还是放弃修改的主动权,任其发展。

就像对待生命之舟,不用仁爱与忠信、不用福与慧去划动双桨,所携带来的福就可能会很快被耗尽。

古有“五福临门”之说。

五福临门”中之“五福”一说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寿”,即长寿;“”,即富贵;“康宁”,即健康、安宁,无横事,无祸事,无牢狱之灾,等等;“攸好德”,即修德,有福的人有机会修德入道;“考终命”,即能得善终,儿女都能送终,寿终正寝,画上圆满句号

东汉时,汉儒们将“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看来,在东汉时期就基本确立了中国人口的非计划政策,崇尚“子孙众多”,将其列为五福之一,引导人们追求儿孙满堂,视为人生一福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结果就导致高生育率,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也面临着计划生育难题。

这个根源,或许就是源发于东汉时期对“五福”内涵的修改,我们需要回归到《尚书·洪范》中对“五福”的正确阐释,寻找真正的人生幸福。

这“五福”,是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人生完美目标。

对“”的阐释,清朝柳华阳幸遇伍冲虚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和《金仙正论》。

我所本来之灵物”,也就是自己的精神系统,就是自己的性体系统。

佛经中云:“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断慧命故,或常放逸而自害故。

慧,是积德进道的一个航向与航标。

现实中的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福与慧的不平衡。不是每个人都福慧齐全,福慧双全的人稀之又稀、少之又少。

福慧是人生的资粮,福养命身慧养性。福慧具足的情况,比较稀少;福慧皆缺的人,却越来越多。

因为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人类生物链、动物生物链、植物生物链相互交叉了,所以福慧都不足的生命大量出现在人类这个生物链之中,这加重了整个人类净化和提升的难度,增加了人类教育的难度。

福多慧少慧多福薄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我们自己也可以对着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福和慧是否充足,是否多余,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对号入座,进行自我分析。

很多修身者都普遍感觉到自己的福不足,手里没有太多富余的存款。

现在,中国遍地是百万富翁,一打开新闻,连亿元富翁也都难以计数。

国人普遍暴富的社会现象都使人们感到惊奇,到底是钞票贬值了,还是大家都真的有钱了呢?谁也弄不清楚。

我们在仰望他人福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卑小。

当然,对修身求真者来说,也不会具有“羡慕嫉妒恨”的典型社会妒福通病。作为心胸开阔的人,只会淡淡一笑,真心赞美他人的福足。我们应该瞅准和看重的东西,是要培养自己的慧性

惜福  惜缘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修身者虽然能够谈道、论德、讲修身,却并不能说明自身慧足。

虽然修身者都具有基本的慧性,可惜就是被无明遮盖住了,被心灵当中和意识当中非正、非善、非真的东西所构成的乌云遮蔽住了,慧性还有待于继续发掘。

为什么说这只是潜在的慧性,而不是真实的慧性呢?是因为慧性的显现需要有拨云、驱雾、见光的过程,最可贵的是因为有一个缘在这儿,可以有机会继续发掘自身本有的慧,这才是关键。

因缘而有机缘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登上觉悟的舟船,在修身求真的路途上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心灵上的不足和缺点,不要怕痛,要敢于自我分析,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批评,这样才能真实地改变自己。

无论是从宵转贤,还是贤进圣,任何一个层次和阶段过程当中,都少不了自我鞭策,少不了修真者之间相互的帮助。

这个修持过程,我们就是要高度重视主动地去增这个缘,主动地去添这个福和慧。

福养命身  慧养性

就福和慧的辩证关系,再深入展开来说就是:福慧是人生的资粮,福养命身慧养性。

为什么说福和慧是人生的资粮呢?

我们这一生活得怎么样,过得怎么样,是否对别人的幸福产生“羡慕嫉妒恨”,这都是根据本身的福慧丰寡状况来决定的。

比如,如果自己的慧性丰足一些,能经常透发出来,对世间的一切就容易看得平淡了,进而对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生命就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知道如何去增福添慧,就知道如何主动开慧。

因为慧识人人都有,只是被无明遮蔽的厚度和坚固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先天本慧,人人皆备。人人皆有慧性,人人皆有道性。

不要以为人们都不具备慧识、慧性,实际上众生每个人都本有慧性,只是里面量级的强弱存在差距与差别。这一点,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福养命身慧养性。”福和慧,一个养的是命身,一个养的是慧性,这是福慧最直接的作用。

由于福与慧互为阴阳,而太极阴阳鱼的关系还有互相穿插的互惠作用。比如说,福可以转慧,慧又可以使我们早点觉悟,使福转向慧

所以,在这个互通、互养、互变过程当中,是有一定的机制和模式的,我们要全面地掌握、把握命身和我们性识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对待福养命身,不要将福分耗干用尽,而是要留有余份儿,留有后劲儿。

有些大商贾,很多商业成功人士,或政界的成功人士,或是文化方面的成功人士,如果把自己的福报耗尽了,那当然慧性就很难以冲开,“知止不殆”是真理。

因此,作为修身者既不可因修身求真而自觉高人一等,也不可因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而妄自菲薄。

客观认知,辩证看待,激励和鞭策自己在积攒福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是正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