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一动天地应,作者 熊春锦

心念一动天地应

作者 熊春锦

来源:;老子学院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实践和生活中,无论产生善和恶的念头,想法或语言,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身.特别是恶念和仇恨以及报复心念产生时,对自己的影响最强烈和明显.那么,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心理现象呢?

 

仇恨,是一剂杀人不见血的毒药,

它所毒杀的,首先是仇恨者本人自己,其次才是被仇恨者!

仇恨,是一个自困的枯井,

它所囚困的,首先是仇恨者本人自己,其次才可能囚困被仇恨者!

仇恨,是一把浓烟无明的毒火焰,

它所焚毁的,首先是仇恨者的内环境,其次才会伤及他人!

仇恨,是一片阻碍通向道德绿洲的沙漠,

它将耗尽仇恨者的精气神,直至枯竭,令人疲惫难以解脱!

仇恨,是一个制造因果的魔力圈,

它会在无情的滚动中,碾碎仇恨者的福德与灵慧,使人沉溺六道轮回,永无出期!

 

天有五德,也有五贼.它们都是以能量的形态客观地存在者,弥沦于宇宙之中.人心的善恶,没有一丝一毫不是与五德、五贼相应的。善和恶的能量,在人与人、人与万物的互动中,这些善恶能量都是互补和相互作用的。心念一动,天地相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同时客观地存在着。

恨别人就是恨自己,骂别人就是骂自己,仇恨别人就是仇恨自己,报复别人就是报复自己,占别人的便宜就是损耗自己,贪污腐败、损国害民就是败丧亏耗自己的身国。

这些真理对于常人而言,的确是难以真实感受和深切体会到。但是,对于一些身心场态敏感性较强者和修真者而言,也就不是什么秘密和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象。只是要上升到自然规律的理论上,来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从而牢立起正觉正念。

心力和心念,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能量之一,只是暂时还未被现代科学揭示而已。心力能量本身,有强有弱。专注者强,散漫者弱;修身者强,常人较弱。但是,无论心力和心念的强弱,都是释放出来多少,也就必然反馈多少。这种原理,就如同对一个弹簧施加压力,压力多大,反弹就多高。

所以,修养德道者要高度重视修心,修善去恶。因为在心念的释放中,施善则获善,投恶则收恶。心念能量虽然看不见,但它却仍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这个重要特点,并不会因为人们看不见就不存在。

发慈善之心,持感恩之念,起良善之念,对人对物,表面看起来只是单向地有利于他人和外物,其实,最大的受惠者,仍然还是心善念慈、常生感恩心的本人。他们不仅在感恩心、仁慈心、善念布施的反馈中,获得大量五德能量反馈的回补;而且,由于心地唯善,则自己的身国中内境平和,内五贼受制,五臓的生理功能够保持阴平阳秘,从而正气充于内,维护着健康的心身状态。利人才能利己,这在能量转换中式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性。

可惜,由于这种能量的各种运动规律,目前人们还难以人人看到,而科学界也还未发展到帮助人类观察到这一类物质,所以,目前还只能是修之于心、体之于身、格物致知的修真者们才能领悟的现象。

正是由于科学需要在发展中完善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未知事物和物质,这就给那些科学迷信者和科学主义者以可乘之机,使道德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展开。

人们对德的能量性和品格性,常常难以自觉地认同,更难以做到长期高度重视。我们不难看到,在社会上那些阴我心猖獗者、愚智利己至上者,对于德和道完全是不屑一顾,“大笑之”和“窃笑之”比比皆是。

某些头脑发达而心窍泥塞者,文才似乎颇盛而敢捉笔为刀者,常常将感恩心、慈悲心和仁善念一概视为说教和无稽之谈,不仅自己不信,而且还反对别人诚信,他们只愿意肯定私心的合法性和贪欲的合理性以及名利的必须性。以为只要一概不承认,只要不相信,那就不会存在。

其实,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无明而加速消耗的,归宿的优劣也是长期心念的积累所决定的。五德和五贼能量的运动方向和强弱,都是心念所造成。恶念的产生发出和反作用力,都还是丝毫不爽;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反作用力,并且储存于施念者的身国之中,对五臓六腑产生积累型的作用力,或者是缓慢型的作用力,或者是急骤型的作用力。

修真者恶念(仇恨报复)心理活动的产生,其作用力极为巨大。既伤害于所心念的对象,更为明显的是焚烧摧毁着自己身国中的功德林,五臓俱焚,内境俱损。其破坏作用力,百日静养也难以修复起来。所以,古往今来在修真界和许多开悟的智者教导之中,都毫无例外地大力提倡“唯存善思,勿生恶念”。不然,就是在自造恶因,败丧真元命宝,自己在挖掘损伤自己的陷井。

所以,德道修养者要做到:战战兢兢修德心,兢兢业业陪慈仁,起心动念不离善,恒德不二待众生。

古人曾言:人的眼耳鼻舌身,是五贼的门户,最易损耗命宝真元。其次,在老子的思想中,阴我心才是最大的败损性命的祸根。阴我心,不仅统帅着七魄,使七魄所主持的眼耳鼻舌身外耗;而且,它本身就能直接运用心力和心念进行对外释放,在起心动念之间,稍一不慎,阴我心就勃发于外,千里万里,了无障碍,反馈作用力同样只是须臾之间。

故用德和道再造阴我心,就是修真人的关键和重点。仁、慈、柔、容、包、容、化、同地修心,也就是必须达成的修心过程。

《百病百药》论修心,《心经》常诵心路明,《太上感应》转阴我,《德道经》明立圣真。

修心之路,全在于真信基础上的大志弘立,并且修持于起心动念的点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下做起,注意点滴,最终必能将阴我心德道转化而功成圣境一体。

以上所言,如果有人真能听进心里去,并且扎下深根,在日常中高度重视,慎思慎言,善思、善言、善行伴终生,也就必能改造自己的阴我心,德化自己的阴我心,并且将自己的秉性和习性全都融入德的能量场中,涤尽阴霾。

祝大家修心精进,阳我御阴心,圣心早莅临。

 

男童何雪豪8岁军人

河南开封8岁男童何雪豪,自小有着对大位数敏感的天赋,四岁时开始学习珠心算,5岁时就在世界珠算大赛上获奖。
2010年8月,在河南省珠心算比赛中,何雪豪一举夺得学生组听算金牌、看算银牌。 2009年8月,世界珠心算联合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第三届珠心算比赛在天津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我国的100多名顶尖选手参赛。何雪豪表现不俗,获得学前A组个人单项二等奖和团体二等奖。
201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十分严格的初试和复试,2011年1月16日,何雪豪接到了该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2011年春节后,何雪豪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珠心算队,他要完成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所有的上学和生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生活轶事

编辑 语音

天赋+努力=成功
面对何雪豪取得的成绩,他的妈妈靳伟说:“孩子虽然有一定的天赋,但是成绩的取得和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何雪豪走到今天这一步,付出了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的努力。学习的酸甜苦辣,妈妈一言难尽。 4岁多时,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够取得好一点的数学成绩,妈妈开始让何雪豪学习珠心算。没想到,很快,何雪豪就显示出了在珠心算方面的天赋,开始在各种比赛上获奖。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够成才,靳伟在何雪豪就读的夏理逊小学附近租了一所房子,母子两人在一起生活。
2009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后,开封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被积雪覆盖,学校都放假了。“珠心算一天不学,就有可能退步。”想到这里,何雪豪母子毅然走出了家门。但是,街上连出租车都打不到,漫天积雪中,何雪豪和妈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教练李俊杰家学习。晚上回去时,租住房子的附近都是泥水。何雪豪走到家中时,棉裤、棉鞋都已经湿透了。脱了衣服,何雪豪很快就甜甜地睡着了。但是,妈妈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尽管如此,在学习珠心算的道路上,母子两个谁也没有说过放弃。考试前一段时间,何雪豪天天都练习到晚上11点多。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最多的就是何雪豪练习用的卷子。妈妈说:“我们家的卷子都是成箱成箱的。“
在何雪豪一天天的努力下,坚持下,他不仅珠心算学习成绩突出,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始终保持在前几名。
生活中的小雪豪
学了珠心算,妈妈可没少被小雪豪“算计”。
有一次,妈妈带着他到超市买东西。何雪豪想买一个玩具。妈妈说:“咱们出来的时候,就带了100元,刚才买东西已经花完了,下次再买吧。”这时,何雪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瞬间就把刚才买的东西和价格分别列出,并算出总价格,一口说出妈妈口袋里还剩多少钱。看到孩子这么有心,妈妈只好给他买了玩具。平时,出去吃饭结账时,何雪豪总是能准确的说出消费的钱数。
在珠心算之外,何雪豪还喜欢画画、背唐诗、练书法。
1月25日下午,采访间隙,何雪豪随手就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的大山层峦叠嶂,山腰处,一位小姑娘梳着漂亮的小辫子,正仰望山顶。妈妈说:“他没有专门学过画画,都是画着玩的。”
通过层层测试被军校录取
何雪豪何雪豪

2011年1月16日,小雪豪接到了来自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的口头录取通知。当时,小雪豪兴奋地蹦了起来。他把自己的零用钱分给了同学,就连平时爱不释手的玩具也慷慨地送给了同学。 军事经济学院对珠心算人才的选拔要求十分严格,要想参加该院的录取考试,首先需要获得考试资格。考生需要由省珠算心算协会进行推荐;听算水平达到4位数混合运算以上;加减乘除看算达到普通四级,即加减法运算达到6位15行,乘法运算达到4位乘3位,除法运算达到6位除以3位,乘除都含小数。只有三个条件同时符合才能获得军事经济学院的考试资格。

取得考试资格之后,考生还要通过难度系数极高的珠心算专业测试和心理测试,因为考生需要具有乱中求稳的超强抗干扰能力。
小雪豪被军事经济学院珠心算队录取后,就要去武汉完成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所有的上学和生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军事经济学院珠心算队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招收四到五名“娃娃兵”。按照有关规定,被录取的队员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成为正式队员,同时为他们正式办理入伍手续,从此成为一名小小特种兵。
高中毕业之后,小雪豪可以选择留在军事经济学院成为国家军事后备人才,也可以办理退伍手续,考取地方院校。国家需要之际,小雪豪必须无条件服从。

《老子德道经》、道医学、熊春锦老师讲座视频

《老子德道经》出版发行,熊春锦校注 https://v.qq.com/x/page/e3263n4tgw6.html

讲养生与治未病(熊春锦)——第4届国学https://v.qq.com/x/page/w0952kk9mx9.html

清明时节话清明——熊春锦先生2005年4月5日讲座  https://v.qq.com/x/page/v0945pi49ss.html

《国学大讲堂》熊春锦教授讲国学 https://v.qq.com/x/page/j0946rdxsix.html

为何《老子》应该被称为《德道经》听马王堆发掘组长怎么说https://v.qq.com/x/page/u0936rlo0hk.html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 喻燕娇谈《老子德道经》https://v.qq.com/x/page/z093688cucj.html

诸子百家之首老子诞辰https://v.qq.com/x/page/w0945xbjl7i.html

太极养生操——熊春锦   https://v.qq.com/x/page/n0946tovhfs.html

熊春锦《道德经慧智教育 · 道德经文化谈教育》  https://v.qq.com/x/page/s0946h5h2w5.html

《道医学》的作者熊春锦老师介绍道医学  https://v.qq.com/x/page/s0938lcmcar.html

有感知的水的奥秘 https://v.qq.com/x/page/e09381ke6ic.html

水知道答案,水的秘密https://v.qq.com/x/page/b09388dkux7.html

自救心肾于水火——KONGJING先生解答

真诚请教:

我是一位正在上大学的学生,因为无法摆脱情欲的干扰,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无心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学习精力不足。人好像变的有点痴呆!对生活越来越消极!老是怀疑自己身体有毛病,这变成了我人家交往的障碍!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请求熊先生救我水火!

自救心肾于水火

 

真诚请教:我是一位正在上大学的学生,因为无法摆脱情欲的干扰,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无心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学习精力不足。人好像变的有点痴呆!对生活越来越消极!老是怀疑自己身体有毛病,这变成了我人家交往的障碍!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请求熊先生救我水火!自救心肾于水火这位同学,一观你所选的标识图,即见你的心和身,你最好改选一图。从此图的全息性而言,心本向洁而品自高。可惜阴精居水潜动于下,煽情不熄,岂有不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你在选图时即已经将你自己的全息性反应了出来,欲情动于下而伤损心志于上。这是应当避免的一种错误审美观。而且“行”载心声,你应当事事注意万物中的全息折射性。这位同学的苦恼与困惑,在许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隐私”现象。任何男女,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一旦堕入情欲的陷井。不仅伤损身心,而且学业也难以顺利完成。如果不及时改变,那么对自己的一生都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现代网络、媒体、书籍中大肆宣传色情,什么自慰是健康的手段,泄欲是肉体的必然。全然不懂生命的真实机理,以盲导盲,以商业炒作的利益为最高目的,毒害甚深,流毒太广,学子们尤其受害甚众。所误的将是一代又一代的民生和国家可能的栋梁之材。少年与青年时期,正值生命元精能量库储将满或者满而将耗的关键时期。在此两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如果体内德能不足,不能居中平衡体内肾中的一对水火,却又触动心中的阴火时,心中欲念贪情之火一旦点燃,则必然勾动肾中虚火上升,形成阴火焚身,火不归元制水而导致阴水疯长,阳精阴化,大量调用库储的元精能量,先天质元的肾气物化成后天的浊精,致使智德能量的转化和供应消失,大脑皮层智识的机能阻滞,慧识也因为肾气是先天之本,失此能量后先天的慧识也不能生发,科学创造力也就无法生成,因此,学习成绩必然急骤下降,心身疲惫不堪。此时真是应当救此“真水真火”了。降心中阴火,引火归元以制阴水。扶真火以立心中正气,灭淫心而扶元精正气。吾观你求解心诚,在此介绍一方法,如果能坚持应用,当能不药而自愈。《老子·德道经》具有扶正心阳、熄灭欲心贪念,使人心身清静之宏效。您可以用右手中指尖点按住自己的人中穴,左手中指点按住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再慢速地诵念《老子·德道经》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各二十一遍。经典诵读时要注意手指的按压配合,用力要适度,不可过于轻浮。每天睡前和早晨各如此实践一遍。即可熄淫心,调淫身而制淫根。坚持半月左右,一般症状即会消失,长期坚持则能补肾养神,增强智能,制服情欲妄念。祝你按此方法自调成功,重新回复心身健康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说明:原文,载于 道德知音论坛  » 知音家园  分论坛

谒黄帝陵感怀诗二首,作者 熊春锦

谒黄帝陵感怀诗二首
2013年8月11日,随学生暑期德慧智道德文化寻根之旅团队,寻至陕北黄帝陵,登山谒拜中华人文初祖,天地人融为一体而感格,体悟《黄帝四经》修身明德治世之宏论,顿生诗兴,赋诗二首以为游记。
             (一)
            赞形察势
陵屹桥山气势浑,水绕靠抱照山明①,
黄龙真信北镇阴,古柏万株仁义存②。
轩辕开国五千载,立信法道黄帝名③;
世界文明此肇始,东方麦加居形圣④。

 注释:皇以道治为体,帝以德治为法,王以仁义为用,霸以信崩自乱,天下从此治乱周期律循环。中国自秦始皇一统天下自命为“皇帝”,其实名不符实,充其量只能名为霸王而已,凡霸气过盛者其治理必短命而亡,凡在霸治与王治之间平衡者必可苟延残喘数代。历史上自秦始皇起,鲜有真正重返三王治理水平者,更无需遑论自许为帝治与皇治水平者。三皇五帝三王,历史早有形名结论。五帝之中原本是五德五行从德一的三皇之治消失以后,必然地朴散为五德五行,必然地要求黄色土的信德为基础,才能重新复归于未朴散的德一状态。轩辕黄帝的形名定位,正是基于以信德为基础,重新实现五德综整归一的逆向性回归德一的治理。故轩辕黄帝无愧于中华人文初祖的形名。人类不论是修身内治于自己的性命,以及通过修身而肩负起治理社会的职责,都离不开以信德这个后天之本为基础而建立,走近轩辕黄帝,走近老子的思想,在《黄帝四经》与《德道经》的根文化井泉中汲取精神营养,是实现智慧、健康与命运正善治的根本途径。
①、轩辕黄帝陵屹立于桥山上佳地势形格之中,在古代堪舆学中属于左右有抱,背后有靠,明堂有照,前有水绕的上等形格,极为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智慧与国运昌盛,帝陵雄居此地,是人法地而占据地利优势的重要措施。此信土之仪,顺之者昌,违之者败,被无数案例证明。
②、轩辕黄帝在《黄帝四经》中揭示天道治理宇宙的法则是: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而人类修身治世则应当效法天道:人执一明三定二用五建八正行七法。内治逆用五德五行,外治顺用五德五行,内圣外王而治理心身与社会。信德属土,色黄,阳土居中央,阳土能克北方阴水,使人与社会愚转智;阳土信德既能承载仁德木,同时能直接化生义金,主理仁义治身治世。
③、轩辕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从皇治转为帝治,从慧识悊学文化转向智识哲学历史时期的第一人,轩辕开疆拓土立国,在五德五行中形名定为黄帝,以信德信仪为文化根基开中华民族修身治世的道德法则。
④、文明诞生文化,文化诞生教育。运用道德文化修身治世,轩辕黄帝在世界东方躬行实践,开创道法治国以信土为基的先河,黄帝这一形名在生命体内同时是真信真意,具有柢定意识哲学文化不可偏离道德法则的属性。因此黄帝陵应当具有东方麦加圣地的崇高地位,应当让黄帝真信的法道思想,成为全球华人修身齐家,立业治世的智慧源泉。

            (二)
          叹霸愚毁信
德一通炁天地人,天地人合定形名①;
驭龙升天寿庇荫,刘彻霸愚毁脉运②。
妄意阴土侵正位,自此乱治周期循③;
若移霸土拱陵后,天清地宁治乱平④。

注释:轩辕黄帝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陵选址深得天时、地利之妙要,足显祖先的大智慧。黄帝陵园整体形格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古朴肃穆,原本毫无瑕疵。但是,轩辕黄帝陵前,赫然不伦不类地耸立着一座比陵墓高出一倍的土台,障蔽轩辕黄帝陵雄视天下,庇佑子孙。这一土台是典型的霸治妄意阴土,位居陵前正南,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帝刘彻祭祖是假,毁灭黄老文化思想是真。刘彻不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且收缴毁灭《黄帝四经》,使黄帝四经如同人间蒸发,在时间胶囊中被封存2000多年。就在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他霸气横行,恣意妄为建此土丘破坏黄帝陵形格,给华夏铸造灾祸以后,他的霸治人生迅速跌向没落。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汉武帝杀李陵一家,腐司马迁。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咒武帝,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皇后卫子夫自杀;八月,太子自杀,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免,后为汉宣帝。刘彻的倒行逆施,落得个神乱意迷,自残骨肉而家破人亡,疾病缠身的下场。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发布《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却因为仇恨祖母窦氏逼其修习黄老文化,杀其发小儒生,而报复性地全面毁损黄老文化,彻底背叛以黄老文化治国的祖制。刘彻对如此关键而重大的罪行,讳莫如深,只字未提。对轩辕黄帝陵前所制造的破坏性的土丘,也未下令拆除,遗祸中华民族2000年之久,竟然无人对此土台问津。因而叹谓成篇。
①、老子曰:道生之而德畜之,物行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宇宙万物众生全都是道生德养,天地人三才具有全息性,天时、地利、人和具有关联性,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黄帝曰: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②、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精神永存,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既是修身的成就者,也是中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他的道德修身思想精神时刻都在庇佑着炎黄子孙。但是,汉武帝刘彻却因为汉朝以孝为立国之根本,他不能对窦祖母的严厉管教进行报复,却转而泄愤在对黄老道德文化的经典与陵墓上,既毁了自己一家,更破坏了中华民族2000年的国运。
③、刘彻打着祭祖的旗号,命令十几万士兵在黄帝陵前兜土成山,高出黄帝陵一倍,炫耀其治边拓土的武功,就是嘲弄轩辕黄帝:“我比你强大得多,你的修身治国思想算不了什么!”这一土堆所承载的是刘彻个人骄傲狂霸的妄意精神,这是以个人的妄意阴土阻挡黄帝真土俯瞰天下,庇护苍生,而绝不是什么“汉武仙台”。这一地理形格的人为构筑而成,极其明显地强化了意识哲学文化思想的滑落,将意识哲学文化思想中真意主导、阳意主导阶段迅速全面推入阴意主导阶段,将阴意识妄意所主导的霸治思想,推向霸治的危治时期,极为强势地固化了中华民族2000年以来的大治大乱循环不歇的周期律。
④、轩辕黄帝代表“真土”,桥山形格代表“阳土”,汉武帝仙台代表“阴土”,真土端坐于阳土之上,扶生长养万物,本属最佳信土形格,汉武帝刘彻的阴土却横插而上,僭越真土、阳土的主导地位,使黄帝陵墓构成一个奇特的阴强阳弱的地理形构,这一形格也就构成妄意霸治独领地理形势的风骚2000多年。万物万事一理相通,人体内同样是信土流失,阴土妄意僭越阳土常在而当家作主,对生命施行霸治,人们以妄为常,在危治与亡治形格中周期律性地循环不息,自戕自害,兴亡交替。《黄帝四经》指出:“其主失位则国无本”,“主失位则国荒”。信德的土,分为真土、阳土、阴土三类,它们相互的组合,又分为“土”、“圭”、“垚”真土当位则为垚,阳意识与阴意识和谐共处则为圭,阴意霸治不当其位僭越其位则为阴土。武帝仙台阴土一坯,早就应当移除清理。如若从文物需要保护的观点出发,将其整体迁移至黄帝陵背后,还其“不肖为从”之位也属恰当。天地人相互感应,能量相互的传递、幅射、对流的作用性,人类不可不承认其客观存在性。在黄帝陵还其历史本来面貌,清除汉武帝霸治思想对中华民族根文化的干扰破坏,对于打破2000年以来的乱与治的周期律循环,实现民族的天清地宁人心立正信,将会善莫大焉。若有不相信者不必拍砖,只需要用自己家去世的祖父或者父亲的坟莹前做个试验证伪,即在坟前近距离堆起一个超出坟高一倍的“拦头格”式的土堆,半年后个人与家人的命运见了分晓以后,再发弘论而拍砖也不迟。

脑梗-水蛭素 – 新洷 康多肽蛋白 片

参考百度  新洷康  

新洷康是天然水蛭素领导品牌,是由南宁市净雪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创建的品牌。新洷康致力于天然水蛭素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天然水蛭素健康产品。

请您仔细看以下内容
https://www.315jiage.cn/mn293554.aspx

https://www.315jiage.cn/mn293554.aspx
用户咨询 新洷康多肽蛋白片是真的吗?
药品价格315网回复 追 问

时间:2019-06-19 12:56:05
部分网站展示“新洷康多肽蛋白片”的许可证号是“QS4501 1301 0146”,国家已经取消了QS的认证,现在执行的是SC。经查,上述“QS4501 1301 0146”已于2018-07-25过期,“新洷康多肽蛋白片”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食品,没有具体的保健功能或治疗功效,且该产品许可证号早已过期,请消费者谨慎选择。

药品价格315网提醒您:部分网站对“新洷康多肽蛋白片”的描述“临床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消除血管阻塞,使血细胞解聚、血栓消散,促进渗出血液的吸收及微血管复通,从而改善了微循环状态。适用对象:痛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内容使用大量医药术语,宣称或暗示治疗疾病,涉嫌违法广告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请消费者不要轻信。

QS4501 1301 0146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信息如下:

证书编号:QS450113010146
产品名称:糖果制品(糖果)
企业名称:南宁翌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生产地点:南宁高新区高新大道东段25号A栋二楼东侧
住 所:南宁高新区高新大道东段25号A栋二楼东侧
有效期至:2018-07-25

如果消费者对“新洷康多肽蛋白片”还有其他疑问,建议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药品价格315网(yaopinjiage),可以随时联系到我们。

 

 

请看百度问答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11870856396010156757

新洷康多肽蛋白片好吗?
问题描述:新洷康多肽蛋白片效果如何?新洷康怎么样?
2013-09-27

z医生医师

其他
病情分析:你说的新洷康多肽蛋白片主要是对心脑血管这块有很好作用,对于脑梗塞脑血栓这些的话这个都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溶栓作用的。新洷康多肽蛋白片目前是天然的,没有什么副作用。具体你还是跟他们的了解。你直接搜索新洷康都可以找到,或者去掏上面也有的。我建议是多去锻炼加上喝水,然后吃不油腻的东西。这个是我给你的建议。

脑梗塞如何治疗好?吃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可以吗?2013-09-22已解决
男|64

分享到:
病情描述:
脑梗塞怎么治疗最好的,一般吃什么药?现在已经64岁了,吃东西有什么禁忌吗?

医生答案

专业医生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医生建议:你好,可以的,也可以服用银杏叶丸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口服。一次1瓶,一日三次。应该注意低脂低盐(食盐每日控制在3g左右)荤素主副食合理搭配。防止偏食,少食多餐。除主食外可经常食用的:脱脂牛奶、甘薯、海带、胡萝卜、大枣、豆制品。蔬菜如:青菜、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等。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的可以多活动下。

 

http://club.xywy.com/static/20140909/51952257.htm
问题分析:
 新洷康是天然领导品牌,是由南宁市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创建的品牌。用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提高血管环境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者复发。
意见建议:【主要原料】酸性多肽(天然)含量30ATU(国际单位)螺旋藻、葛根、大豆蛋白肽、决明子、山楂等。【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温水吞服,每天3次,每次1~2粒(可服10天到20)。

黄传贵老师,黄家医学圈

http://www.hms.com.cn/

黄传贵,男,彝族,云南巧家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三级,文职二级。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第三、四届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中医学会副会长,成都军区第十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等职。为黄家医圈当代传人,全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擅长发掘和整理其祖传“黄家医圈”理论体系的秘方、单方、验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制药工艺,研发了72种药品,其中65种获医院制剂批号,已用于临床,2个获省民族药批号,2个获国准字批号,3个获国家发明专利。自1982年以来,“黄氏系列抗癌药物”治疗国内外癌症患者40余万人次,经黄传贵主任医师亲自诊治的癌症患者达20余万人次,总有效率为95.6%,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出版《黄氏圈论》医学哲学理论专著,扩大了中医的内涵与外延,结合临床应用于实践,在人体各系统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上取得了良好的医药效果。荣誉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有5部已出版,尤其是《黄氏圈论》出版后,引起哲学、医学界的关注;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春城路286号附1号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原云南南疆肿瘤医院)

 

医院介绍: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始建于1989年,最早为云南省军区南疆中医肿瘤医院,后改为云南南疆医院、云南南疆肿瘤医院。2010年从昆明市关上关通路57号搬迁至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709号,于2014年7月正式更名为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我是黄峭山第四十三代子孙,我们老祖这本事传给了第八个儿子,而且是单传,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我们其它分支没享受到老祖宗的圈论。参考文字

 

 

 

 

探秘中国民间医

导演旺清

探秘中国民间医

http://blog.sina.com.cn/s/profile_1213856990.html

https://www.iqiyi.com/a_19rrgi9ybt.html

视频2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yNjI2NDE1Mg==.html?spm=a2hbt.13141534.app.5~5!2~5!2~5~5~5!2~5~5!2~5!2~5!2~5~5!18~A&scm=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黄传贵 大夫 云南昆明南疆医院 https://www.ixigua.com/6806488030870766092

黄传贵老师的著作《黄氏圈论》 黄氏圈论是黄家医圈的扛鼎之作* 作者黄传贵 签增本保真https://book.kongfz.com/25607/3829661069/

爱奇艺 的视频 https://www.iqiyi.com/v_19rrh44f4k.html

张丽 简介

易经导读班开班公告

易经导读班开班公告
易经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为历代文人圣贤所推崇。古人云: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不可经商。孔子曾仰天长叹曰: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吉祥经典读书会为西安周易研究会的直属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易经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象数义理兼备的易学师资力量。
应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吉祥经典读书会即将开始新的一期易经导读班,欢迎广大易经爱好者交流探讨、共同学习。
上课时间:每周五晚上18:00—21:00

觉悟修学七原理,作者 熊春锦

 

觉悟修学七原理

熊春锦

 

与强者对弈,才能提高技艺;

与智者为友,才能改变智商;

与长者为友,才能增添智识;

以正善为友,才能明德进道;

以经典为师,才能智慧健康;

以天地为身,才能无私永生;

以道为法本,才能无为自然。

 

如果不能觉悟于这些最基本的原理,仙鹤在鸡群中呆久也会变成家鹅,丹珠在泥沼中久陷也终会被埋没。

不断地强化和寻找好磨砺自己心身的“强”、“智”、“长”、“正”、“经”、“天”、“道”的目标,稳步践行,那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辜负自己灵光的使命,不昧迷于智能意识的障碍,获得解脱和逍遥也就全在其中了。

责任编辑:知心
来源:道德知音网 wwww.daode.biz

一个家庭中,最难的是孩子们不听话

一个家庭中,最难的是孩子们不听话
由 O 无为之事 发表于 2008年07月 24日 星期四 17:58

一个家庭中,最难的是孩子们不听话,既未接受好良好的孝道教育,也未能培养出深厚的感恩心,修心修性的工程类似豆腐渣工程。而且,在自查自补中,文过饰非,非要冒充大人,表现成熟,而自行其是。这样一来,既无团队精神,也乏正气之力,在外部作用力之下,不需要挺大的外力,也就溃不成军。

古人说十年练己,这句话对于现代人的人心而言,恐怕是非得二十年的练己苦功,才能够得上修身者的资格。

《卖油翁》原文中被删除的至关重要的一句

《卖油翁》被选进课本,但是却把最后一句删了,你看它说了什么播报文章

昕梦倾城

发布时间: 10-19
17:42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文化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古国,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让多少国家羡慕不已,又是让多少国人骄傲自豪,不夸张说中华文化一直站在世界文化的顶峰,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最精彩,最令人心驰神往,又最有深意的莫过于那些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叙述了很多的故事或者是一些个人观点和思想价值观念,它对于塑造后世之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有这深刻的意义,而这些作品虽然富有深意,但是让人头疼的是都是文言文,很多小伙伴阅读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也有一些浅显易懂,熟知于心的文章。

就比如初中所学的《卖油翁》,虽说也是文言文的文章,但是并不难读懂,并且在寓事于理启发学生的智慧,教诲学生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你所读到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全文,而是有删减的,删减就是最后一句,那为什么要删掉最后一句呢?其实你看它说什么你就明白其中原因了。

《卖油翁》的故事
对于《卖油翁》这个文章以及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因为它作为初中课本中必读和必学的文章,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名将陈尧咨知兵善射,但是却自傲,瞧不起路边的卖油翁,嘲讽挑衅他不懂骑射,自己还亲自表演了一下善射的技能,在人群中好好的炫耀了一番。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卖油翁不慌不忙,淡定自若,对于陈尧咨的言语嘲讽毫不在意,而是拿出一个油壶,拿出一枚铜钱,然后就开始倒油,让人惊讶的是虽然卖油翁把油壶吊的很高。

但是倒进另一个油壶一滴不洒,并且还都是从铜钱的孔中穿过,这样的技艺不得不让人叹服,同时也对陈尧咨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这无疑让陈尧咨啪啪打脸,用实际行动反驳了他的嘲讽,也同时教育了我们。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技艺高超往往并不只是天赋异禀,而是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特别重视的,人人都是可以做到,不过课本中的文章到此也就结束了,孰不知这篇文章还有一句,只不过被删减了,那被删减的这句话是什么呢?又为什么删减掉呢?

最后一句是什么
这删减的最后一句就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那这一句有什么含义吗?一定要将其删除吗?其实这一句讲述了两个典故,我们先来说这两个典故是什么,首先这第一个就是庖丁解牛,这是一个由典故引申而来的成语,讲的是一位名为庖丁的厨师为梁惠王宰牛。

而他也是手法娴熟,简而言之就是他的刀法可以很好的将骨头和肉分离,并且十分精准没有差错,看上去行云流水,极为顺畅,而有这样的技术也是因为宰的牛太多了,对于每一个部位,每一处如何下刀早就熟烂于心,也是熟能生巧才能做到的,于是被应用于这篇文章之中。

其次就是轮扁斫轮的典故,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轮扁的造车工人,他对于车轮的锻造以及坚硬粗糙程度有着十分细致深刻的研究,可以很好的把握锻造车轮的力度和速度,造出的车轮也是坚固耐用,这样的技术让人望其项背,很难模仿出来,同样他有这样的技术也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的积累,在工作经验中慢慢熟能生巧,也对应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按理说这两个典故都是比较符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的,不但不应该删除,反而还应该作为一个重点,在文章中着重的讲述和升华文章的主旨。那为什么在现代的课本中编著者要将这最后一句删除掉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删减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编著者删减这最后一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典故所引申出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两个典故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熟能生巧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形成一种肌肉记忆。

语法分析

http://google.ifanyi.com.cn/

Satzanalyse 分析
Die Aufgabe eines Ubersetzers oder Compilers ist normalerweise nicht die
Erzeugung oder Herleitung, sondern die Erkennung eines Satzes und seiner
Struktur. 分析
重写器或编译器的任务通常不是产生或派生,但一个集合及其子集合的标识结构。

Dies bedeutet, dass die Schritte der Erzeugung beim Lesen eines Satzes
als Schritte der Erkennung nachvollzogen werden miissen. Dies ist im
allgemeinen eine komplizierte, und in vielen Fiillen sogar eine unmogliche
Aufgabe. Ihre Komplexitat hangt unmittelbar von der Art der Produktionen ab,
die die Syntax bestimmen. 这意味着在阅读一个句子时,句子的产生步骤因为认识的步骤被误解了。这是在
一个复杂的,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务。其复杂性直接取决于生产类型,
它们决定了语法。

Zahlreiche Erkennungs-Algorithmen fUr verschiedene
Klassen von Sprachen unterschiedlicher struktureller Komplexitat sind bekannL
Ihre Effektivitat hangt direkt von ihrer Machtigkeit ab: je allgemeiner sie
verwendbar sind, umso weniger Effizienz kann erwartet werden. 针对不同的应用,有多种检测算法
已知具有不同结构复杂性的语言类它们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它们的力量:它们越普遍如果是可用的,那么预期的效率就越低。

Unser Ziel hier
ist jedoch lediglich die Entwicklung einer Methodik, relativ einfach Sprachen zu
erkennen, dies jedoch mit einer Effizienz, wie sie von der Praxis gefordert wird.
Die Zeit, die gebraucht wird, um einen Satz zu erkennen, darf demnach
hochstens proportional zu seiner Lange anwachsen. 我们的目标在这里然而,它仅仅是一种方法论的发展,相对简单的语言来实现
然而,正如实践所要求的那样,这可以从效率上看出来。因此,识别句子所需的时间可能是:生长最多与它的长度成比例。

Anstatt einen moglichst
allgemeinen Erkennungs-Algorithmus, genannt Parser, zu tinden, gehen wir in
umgekehrter Richtung vor: Wir postulieren einen einfachen Algorithmus und
bestimmen danach die Klasse der Sprachen, die er verarbeiten kann.
而不是
一般的识别算法,称为解析器,对于tind,我们进入反向: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算法和然后确定他可以处理的语言类别。

Eine erste Folge dieser grundlegenden Forderung ist, dass jeder Schritt in der
Zerlegung eines Satzes lediglich durch den gegenwarugen Zustand der Analyse
und ein einziges, nachstes zu lesendes Symbol bestimmt werden darf. Ferner
wird gefordert, dass kein Schritt spater riickgangig gemacht werden darf (one
symbollookahead, no backtracking). 这一基本要求的第一个结果是仅按分析的冲突状态对句子进行细分并且可以确定随后要读取的单个符号。进一步
要求任何步骤都不应具有风险(一个Symbolookahead,无回溯)。

Die grundlegende Methodik, die nachfolgend beschrieben wird, beruht auf
dem sogenannten top-down Prinzip. Es ist zweckmassig, die Struktur eines Satzes
als Baum darzustellen. Zuoberst steht das Startsymbol, an seiner Basis der zu
erkennende Satz. Zur Illustration moge folgendes Beispiel dienen:以下描述的基本方法基于:
所谓自上而下原则。句子的结构是有用的就像一棵树。顶部是开始符号,基于识别句子。以下示例可用于说明:

Beim Lesen (von links nach rechts) durchliiuft der Parser die folgenden
Schritte, wobei von S ausgehend eine Struktur aufgebaut wird, die an der Basis dem zu lesenden Satz entspricht Der Baum wachst also von oben nach unten;
daher der Ausdruck top-down.当读取(从左到右)时,解析器通过以下步骤步骤,其中从S构造一个结构,该结构在底部对应于要读取的集合,因此树从上到下生长;因此出现了自上而下的术语。

Umgekehrt wird beim sogenannten botto~up Prizip vorgegangen. Anstatt
“spekulativ” vom Startsymbol auszugehen und eine Folge zu produzieren, die
dem eingelesenen Text entspricht, wird der eingelesene Text reduziert, bis zuletzt
der ganze Text in das Startsymbol zuriickgefUhrt ist. In der graphischen
Darste11ung wachst der Strukturbaum von unten nach oben; daher die
Bezeichnung bottom-up.相反,使用所谓的botto~up原理。反而“推测性”从开始符号开始,产生一个与读取的文本相对应,读取的文本减少到最后一个整个文本将返回到开始符号。在图形中结构树自下而上生长;因此自下而上命名。

所谓的底向上原则的情况正好相反。
不是从开始符号“推测性地”开始并生成与已读入的文本相对应的序列,而是减少已读文本直到整个文本最终返回到开始符号。
在图形表示中,结构树自下而上生长;因此名称 自下而上。

 

第4章语法图

Die Darstellung einer Syntax in BNF ist nur eine von verschiedenen Moglichkeiten.用BNF呈现语法只是几种可能性之一。

Eine andere, in vieler Hinsicht vorteilhafte Art der Darstellung beruht auf der Verwendung von Diagrammen oder Graphen.另一种,在许多方面,有利的表示类型是基于图表或图形的使用。

Der Hauptvorteil beruht dabei auf der besseren Ueberschaubarkeit.
Wir schlagen nachfolgend eine Art der Graphen vor, die den Ablauf einer Satzerkennung im top-down Verfahren unmittelbar veranschaulicht Wir geben ein einfaches Rezept, wie eine durch BNF definierte Syntax konsequent in entsprechende Graphen iibersetzt werden kann.它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移动。下面我们提出了一种图,直接说明自上而下过程中的句子识别过程。我们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说明如何将BNF定义的语法一致地翻译成相应的图。

Der umgekehrte Vorgang ist natiirlich ebenso leicht moglich.
Wir nehmen an, dass die BNF bereits in dem Sinne normalisiert ist, dass jedes nicht-terminale Symbol durch eine einzige Produktionsfolge definiert ist.相反,在全局范围内也同样容易做到。我们假设BNF已经标准化,即每个非终端符号由单个生产序列定义。

Die Uebersetzung ist dann durch nachfolgende Regeln bestimmt.然后根据以下规则确定翻译。

 

 

 

图2

Die Graphen sind also eine Alternative zur BNF.
Sie sind in Bezug auf Ubersichtlichkeit der BNF vorzuziehen und vermitteln eine unmittelbarere Vorstellung tiber den Prozess der Satzerkennung.

因此,这些图是BNF的替代品。它们比BNF的超可见性更好,并提供了更直接的速率识别过程。

Es fragt sich daher, wie sich die beiden postulierten Regeln im graphischen Bild aussern. In der Tat wird ihr Sinn dabei erst recht deutlich.因此,问题在于图形中的两个假定规则如何不同。事实上,它们的含义变得相当清楚。

Regel 1 besagt niimlich, dass bei jeder
Verzweigung im Graphen der zu beschreitende Ast eindeutig aus der Kenntnis des nachsten Symbols hervorgehen muss.

规则1并不意味着,对于图中的每个分支,要行走的分支必须明确来自于对以下符号的了解。
Dies impliziert, dass keine zwei Aste mit dem gleichen Symbol beginnen durfen.

这意味着任何两个分支都不应以相同的符号开头。

Regel 2 verlangt, dass ein Graph, der ohne Einlesen eines Symbols traversiert werden kann, als “durchsichtig” betrachtet wird.

规则2要求可以在不读取符号的情况下遍历的图形被认为是“透明的”。

Es muss eindeutig entscheidbar sein, ob das nachste Symbol zu dem Graphen oder bereits zu seinem Nachfolger geh5rt.必须明确下一个符号是属于图形还是已经属于其后续符号。

Die Mengen der Anfangssymbole und der m5glicherweise nachfolgenden Symbole mussen daher disjunkt sein.因此,必须断开初始符号和可能的后续符号的数量。

Es ist nun sehr einfach zu verfizieren, ob eine Menge von Graphen diesen beiden Regeln genugt.现在很容易形式化许多图是否喜欢这两个规则。

Es ist dabei durchaus nicht notwendig, auf die Syntax in BNF zuruckzugreifen. 1m Gegenteil erweist sich die ubersichtliche graphische Darstellung als besonders geeignet.不需要访问BNF中的语法。相反,出色的图形表示被证明特别适合。

Vorsorglicherweise bestimmen wir zuerst wiederum fUr jedes nicht-terminale Symbol A seine zugeh5rigen Mengen first(A) und follow(A).我们首先为每个非终端符号确定其各自的数量

Wir nennen ein System von Graphen, das die beiden einschrankenden Regeln erfUllt, ein deterministisches Graphensystem.我们称满足这两条令人恶心的规则的图形系统为确定性图形系统。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 来源 网络

1976年唐山地震的故事

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

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一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

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他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

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他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叹: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

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千的是,唐山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

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

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

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音pàn),狠命地往外拉。

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跟随狐狸来到院子里。

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千地说:

“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钓鱼……

当您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种选择:

1.你可将它转发出去,传播一些积极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请把您的 爱 .. 心 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学习成长,走向成功!

这就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你分享什么 将会收获什么!(转)

尽职修身,直面琐事

尽职修身,直面琐事,作者 郭建坤

——谈大学生活,对于有些同学来说,也许你现在的学业内容不是最有意思的,甚至是厌烦的。

但是你上了学,总要毕业,总要有这个学位,然后以此为根基继续前行,这是日后需要的垫脚石,你不喜欢也要做好,而能够专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其实是专注力提高到一个档次的表现啦。尽职,斯意也。因为抵触情绪,任性任情耽误了学业进程,修身的时间不能保证,尤其是不间断性就会被打乱。不进则退的。学生们已经有人有了切身的体会。希望引以为戒吧。

这就是不带情绪色彩的尽职才可以保证在世事中有游刃之余力修身。所以处理杂事,也是这个道理。再繁琐的事情,再难再没有意思的事情该做你也逃避不了,那么不如摒弃这些人为的情绪,去尽快尽职的去完成好了。越拖拉越耽误你喜欢事情的时间。没有人是没有琐事杂事要处理的,就是别拖拉成了累赘就不怎么耽误消耗气血了。那种明明知道有好些要紧事要做,但一直上网玩游戏拖着,然后再自我安慰其实挺耗神的,心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难免不阴郁些以致抑郁啦。而做每件事都专心的话,一次只有一事的话,一样在练习有用的东西。

古语有云:啬神为宝,除了不用,其实就是专注不分心,则神反倒专凝不散。你整天上网打游戏,分心看这种无聊的信息是耗散精气神的,还不如专心做点正经事呢,所以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每天正经事不做完,你根本不可能算是修身呢。

例如经常打扫家中房子、宿舍角角落落,也是一种善心化因无形的形式。

尽职,就是尽大学生期间应尽之职之业的志愿,对得起父母。

《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

《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

来源 https://www.duobiji.com/141909.html

《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

[摘要]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的经典案例。笔者梳理了两百年时间里,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翻译传播的历史,重点介绍了老子著作思想在英语世界、法语世界、俄语世界、德语世界和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情况。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思想;域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0)05—0015—08

Abstract:The spread of Tao Te Ching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a classic ca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going to the world.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diachronic spread of Lao Zi’s writings and ideas in the western world, including the english world, french world, russian world, german world and spanish world, during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Key words: Tao Te Ching;Lao Zi’s thought;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典籍,《道德经》进入西方世界,与西方传教士来华密切相关。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考证,《道德经》最早的西方文字译本是17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Francois Noel)的拉丁文译本。此后,翻译、研究《道德经》的外语语种与文献数量逐渐增多,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也逐渐加大。

时至今日,《道德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国内学者,如丁巍、苏丽湘等人于21世纪初曾对《道德经》的海外翻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参见河南省社科院丁巍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老学典籍考》(批号为97BTQ004),其最终成果是工具书《老学典籍考:二千五百年来世界老学文献总目》。。美国学者邰谧侠(Misha Tadd)于2019年发表《〈老子〉译本总目》。总目涉及73种语言,1576种译本。我们进一步搜集完善了译本信息,同时汇集了世界主要语种研究老子及其思想的著作、论文和学术机构信息。经过梳理与统计,截止到2020年5月,《道德经》英语译本553种,法语译本91种,俄语译本69种,德语译本298种,西班牙语译本95种。我们拟以上述资料为基础,探寻和理清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主要语种,包括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中传播的历史。

一《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傳播

《道德经》自1868年开始进入英语世界,距今已有150多年。一个半世纪里,《道德经》的英译版本种类繁多,流传广泛。

(一)1868年~20世纪初,老子思想与基督教义的相遇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愈来愈多地派传教士入华。起初,西方传教士一心想把《圣经》介绍给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并无太多重视。文化的隔膜导致其传教过程障碍重重。为了更好地履行在中国传教的使命,传教士开始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他们期望透过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了解,洞察中国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走近中国人,为教义传播做铺垫。在此期间,传教士发现老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某些方面能够与基督教思想相契合。因此,《道德经》便成为其嫁接中华文化和基督教义的一个连接点。传教士经常将《道德经》与《圣经》相比照,有选择地对《道德经》进行解读,以求找到“类同性的话语支持”。据王剑凡对英语世界《老子》早期译本的考证,自1868年到1905年的37年间,英语世界共有14个译本问世。这些译本中有8个从基督教立场解读《老子》,其余6个译本虽然基督教倾向不太明显,但某些章节依然会看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道德经》英译工作的宗教特色十分明显。为了实现传教目的,译者大多根据自身理解对《道德经》进行翻译,缺乏对《道德经》文本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中国文化内涵的观照与探究。

1868年,英国布道会传教士湛约翰(John Chalmers)出版第一本《道德经》英译本《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The Speculations on Metaphysics,Polity,and Morality,of “The Old Philosopher”,Lao-Tsze)。他对于《道德经》的翻译与解读具有强烈的基督教色彩,直接将《老子》中的“帝”翻译为基督教的“God”,将《老子》中的“神”翻译为基督教的众神“Spirit”,以基督教词汇对译《老子》。

英国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的英译本于1891年出版。他的翻译工作虽然没有完全脱离传教的目的,但是比较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思想与哲学内涵,详细阐述了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上帝”的本质区别。

1895年,由亚历山大(George Gardiner Alexander)翻译的《道德经》英译本《老子,伟大的思想家:关于上帝的本质和表现的思想》(Lao Tsze,the Great Thinker:with a Translation of His Thoughts on the Nature and Manifestations of God)出版。他丝毫不掩盖自己的观点在译作中的主导作用,直接将原文的“道”翻译成了“God”或“Creator”,还以“his”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做翻译指涉。这样一来,《道德经》被翻译成了与基督教教义相关的文本,语言更为通俗易懂,深受西方国家读者的欢迎。 保罗·卡鲁斯(Paul Carus)的译本《老子〈道德经〉》(Lao-Tsze’s Tao Teh King)于1898年出版。这是第一个由美国人翻译的《道德经》译本。该书详细介绍了老子以及《道德经》,并将中文原文与英文译文逐字对照,还对每个汉字做了注音。保罗·卡鲁斯的译本在美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众多美国学者研究老学和翻译《道德经》的范本。

除此之外,1884年,巴尔福(Frederic Henry Balfour)的《道书:伦理的、政治的、思辨的文本》(Taoist Texts:Ethical,Political,and Speculative)出版。1886年,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发表了《老子遗集》(The Remains of Lao Tzu)。1903年,海森格(I.w Heysinger)出版《中国之光:老子之道》(The Light of China:The Tao Teh King of Lao Tsze)。

(二)1919年~1972年,寻求老子思想对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启示意义

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上帝和理性文化的终结。面对战争,学术机构、宗教组织瘫痪,学者和宗教领袖根本无力把人们从战争的阴云中拯救出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灾难过后,西方学者开始反思西方文明的缺陷。另一方面,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之后,人们面对的是资本剥削所带来的失业、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社会思潮因此而复杂多变。英国的“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在创作上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同情中下层人民,想要改变社会但又对社会弊病的根源认识不清。、美国以“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代表的反正统文化潮流

反正统文化以非理性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纯洁,发展内省经验,崇拜下意识,寻求宗教神秘意识”,“把对真理的追求诉诸于盲目的、本能的欲望和情绪发泄”。(杨生茂、陆镜生,1990:503)。,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感到失望与迷茫的同时,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接受非理性和存在主义,肯定人的直觉能力,主张用人的存在来解释现实世界,关注个人的生存境遇,追求人性的复归。这种思潮本质上和老子“不出户知天下”“少私寡欲”“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老子所主张的“万物和谐”“无为而治”“以德治国”思想与两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西方社会的反战情绪产生共鸣。老子著作与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启示意义,被发掘和凸显出来。

反思、批判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潮,以及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为老子学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提供了契机,第二次英译高潮由此出现。这一时期《道德经》英译本的数量达到54种。

1934年,亚瑟·韦利出版了《道与德:〈道德经〉及其在中国思潮中的地位》(The Way and Its Power,Lao Tzu’s Tao Te Ching and Its Place in Chinese Thought)。此译本注重对《道德经》原文、原意的探讨,致力于传递文本中的思想内核。他指出译介《老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细节的准确性给出源文本的意思”。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开始了《道德经》的英译工作。1936年,胡子霖英译的《道德经》出版。这是中国人英译的第一个《道德经》译本。1937年,初大告的《道德经》英译本在伦敦出版。1939年,吴经熊的《老子〈道德经〉》(Lao Tzu. Tao Teh King)问世。1948年,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 Tzu)出版,并在英语世界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学者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保留文化特性、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以源文化为底蕴,向英语读者呈现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哲学。他们的加入,为《道德经》英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1973年至今,强调学术性的老子著作和思想传播

经由考古发现和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时期,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脅着世界。垄断资本主义拉大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英语世界学者对自身所处的国家、社会所信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发起批评。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道德经》与老子思想,期望从中寻找到解困的途径。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汉墓帛书《道德经》,掀起了世界老学研究热潮。从此,《道德经》进入第三次英译高潮,并一直延续至今。据统计,此时期《道德经》英译本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译本的数量高达485种。

韩禄伯(Robert G. Henricks)的《老子道德经:新出马王堆本的注译与评论》(Tao Te Ching:Annotations and Comments on the New Ma Wang Dui Ben)、刘殿爵(D.C.Lau)的《老子:〈道德经〉》(Lao Tzu: Tao Te Ching)、《老子〈道德经〉:据马王堆本翻译》(Lao Tzu “Tao Te Ching”: Translation of the Ma Wang Tui Manuscripts),以及梅维恒(Victor H. Mair)的《〈道德经〉老子》(Tao Te Ching Lao Tzu),均是这一时期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道德经》的重要英译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深入探析《道德经》文本中所富含的哲学智慧。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也不再用单纯的文献考证、文本解读等方法,而是采用西方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方法对《老子》进行解析。

这一阶段,英语世界研究老子思想的著作不断涌现。1985年,约瑟夫(Hai-Nguyen,Joseph Q.)在《老子哲学中“无”的作用》(The Function of Non-Be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Lao Tzu)中论述了老子的“无名”“无为”“无欲”。1989年,葛瑞汉(A. C. Graham)在《道家之争:中国古代的哲学论证》(Disputers of the Tao: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中以“天人关系”为主线,视“道”为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对老子思想进行了评述。安乐哲(Roger T. Ames)的译本《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The Tao is not far away——“Lao Zi”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在比较哲学的视域下对《老子》进行解读,尝试依照中国思想文化本有的框架来理解中国哲学,诠释中国哲学经典。他的成果,在英语世界老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出现过三次高潮,与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传教士在第一次英译高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于传教的目的,以基督教义解读《道德经》,是这一时期英译本的典型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促使《道德经》第二次英译高潮出现。英语世界的学者开始发掘老子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启示意义。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化,第三次英译高潮中的学者,运用西方哲学研究范式,对老子著作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

二《道德经》在法语世界的传播

法国作为中国文化向欧洲传播的桥头堡,相较于其他西方国家,《道德经》的翻译与研究起步较早。

1838年,由耶稣会传教士波迪(Podi)翻译的《道德经》法译本出版。这是法语世界首个《道德经》法文全译本,也是《道德经》在欧洲的第一个法文全译本。老子著作与思想在法语世界的传播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世纪~20世纪中期、二战后至今。

(一)19世纪~20世纪中期,“东学西渐”潮流中《道德经》在法国的传播

17世纪,法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接触到了儒家文化。在宗教与儒家文化交流中,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启了 “东学西渐”路程。18世纪以后,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更加活跃,为中国传统文化传入法国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法国专业汉学机构的创立与发展,也促进了《道德经》的法译。1814年,法兰西学院创建汉语与满语语言文学教席,学院制汉学诞生。对于汉学家来讲,翻译中国典籍是一项主要工作。

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鲍狄埃(Guillaume Pauthier)、儒莲(Stanislas Julien)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译者。雷慕沙是法兰西学院汉语与满语语言文学教席的首任教授。1823年,雷慕沙的论文《论老子的生平与学说》(Mémoire sur la vie et les opinions de Lao-Tseu)翻译了《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内容,开启了法语世界对《道德经》的翻译和研读工作。鲍狄埃在1831年~1842年间所写的7篇文章,如论文《论道教源流与传播》(Mémoire sur l’origine et la propagation de la doctrine du Tao)(1831)、《论印度哲学》(Sur la philosophie indienne)(1833),均或多或少地涉及《道德经》不同章节的翻译。儒莲于1842年出版的《道德经》法译本《老子道德经:道路与道德之书》(LAO TSEU TAO TE KING L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是目前为止在法国影响最广、再版次数最多的译本。

这一时期,法国的一些著名学人和作家受到老子思想影响。谢阁兰(Victor Segalen)在学习老子思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醉态视觉”,即与物相溶的原始本质目光。他在《致克娄岱尔书》(Lettre à Cledale)中提到:“透过沉重和繁杂,它使人看到事物的正反面,在稍纵即逝的表象中妙不可言地品美。”诗人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十分崇拜老子。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引用或转译《道德经》中的诗句。例如,《趋于宁静》(Tendance à la tranquillité)(1934)便对“不出户知天下”(《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进行了转译。

(二)二战后至今,戴高乐主义对老子思想在法语世界传播的推进

20世纪中叶,法国在外交上推行戴高乐主义,重视发展同中國的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为法国汉学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法国汉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法国汉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魅力被充分挖掘,《道德经》的译介和研究空前活跃。

1967年,刘家槐的译本《道家哲学,第一辑:老子、庄子、列子》(Philosophes taostes,I, Lao-Tseu, Tchouang-Tseu, Lie-Tseu)出版。之后,其所译的《老子:道德经》(Laozi:Tao Te Ching)分别于1985年、2010年、2015年多次出版。2015年,吉·马萨(Guy Massat)、亚瑟·席瓦斯(Arthur Rivas)合译《道德经》,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全新的翻译。

学者克丽斯特娃(Kristeva)注重研究和阐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967年,图尔尼耶(Michel Tournier)的长篇小说《礼拜五:太平洋的飘渺之境》(Vendredi ou les limbes du Pacifique)发表,其中表现了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思想。帕梅拉·J·鲍尔(PAMELA BALL)《“道”之本》(L’Essence du Tao)(2007)、迈克尔·普埃特(Michael Puett)与克里斯蒂娜(Michael、Christine)合著的《“道”:中国哲学如何帮助我们重新思考》(“Tao”: Comment la philosophie chinoise nous aide à repenser)(2019)等著作也相继出版。

法语世界对《道德经》的翻译工作从最初选取部分章节进行节译,到逐渐扩大为全文翻译,并对法国的哲学和文学活动产生影响。“东学西渐”浪潮和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政策都对老子著作与思想在法语世界的传播产生了推动力量。

三《道德经》在俄语世界的传播

《道德经》是俄罗斯众多文化典籍中复译本最多的经典。《道德经》在俄语世界的传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8世纪初~20世纪初、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18世纪初~20世纪初,东正教布道团推动《道德经》俄译工作起步 16世纪起,中西方交流逐渐频繁。俄国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一潮流之中。1608年,沙皇下令寻找通往中国的道路。1618年,俄国向明王朝派遣使者,中俄两国进入交往的初级阶段。

俄国东正教布道团对《道德经》在俄语世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俄国早期的汉学研究属于官方控制下的学术行为。东正教布道团的主要任务是传教,同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情况进行了解,搜集信息和情报。因而,沙俄的汉学家起初并不重视老子的著作与思想。直到1818年,亚历山大二世发出谕令,要求驳斥道家学说,《道德经》才开始受到重视。1828年,宗教使团的司祭西维洛夫(Д. П. Сивиллов)完成了《道德经》首个俄译本《道中之德抑或老子之道德哲学》(Добродетель в Дао или Моральная Философия Лаоцзы)。

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在《道德经》俄译的起步阶段作出了贡献。1878年,托尔斯泰开始着手《道德经》的翻译工作。1913年,其从法语转译的《老子道德经或道德之书》(Laozi Daodejing или Книга Морали)出版。托尔斯泰深入研究道家哲学,以“道”和“无为”为探讨重点,写作了《中国圣贤老子撰写的道和真理之书》(Книга Дао и Истины, написанная китайским святым)(1884)、《中国圣贤老子的名言》(Изре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мудреца Лао-Тзе, избранные Л. Н. Толстым)(1910)。

(二)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列宁主义语境下的《道德经》传播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促成中苏两国站在社会主义同一阵营,两国的文化交流愈加广泛密切。

十月革命重新塑造了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汉学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改造俄国汉学,致力于建设全新的苏联汉学。1948年,学者杨顺兴完成了《道德经》的俄译本。他在《道德经》的俄译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典籍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传达给读者。

(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译介视角丰富多元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俄两国政治互信逐渐提高,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交流更为深入。俄罗斯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此一时期,俄罗斯汉学家从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来译介、审视老子思想。

1990年,俄国诗人佩列列申(В. Ф. Перелешин)翻译的《道德经》发表在《远东问题》上。卢基扬诺夫(A.E. Лукьянов)撰写的《道之本源:中国古代世界》(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Дао: древний китайский мир)于1992年出版。2009年,马良文(Vladimir V.Maliavin)与李英男共同翻译的《大中华文库·老子》(LAO ZI)采取归异化结合的翻译策略,让读者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原文的语言特色与哲理内涵。还有一些译者,如萨夫卢辛(Savlusin)、鲍鲁什科(О. Барушк)等则尝试采用诗歌体对《道德经》进行翻译。

《道德经》在俄语世界的传播历程,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初,俄国东正教布道团启动了《道德经》俄译工作。苏联时期的学者则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道德经》进行翻译与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汉学界试图从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来介绍、研析老子思想。《道德经》俄译本数量虽远不及英译本,但对东欧国家影响深远,推动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道德经》翻译和研究事业的开展。

四《道德经》在德语世界的传播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道德经》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以及1945年以后三个阶段。

(一)18世纪~20世纪初:宗教色彩浓厚的《道德经》德译本

18世纪初,以白晋(Joachim Bouvet)和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入华。白晋等人运用《旧约》的索隐式注释方法来研究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典籍,《道德经》由此在德语世界现身。

首個《道德经》德译本《〈道德经〉——美德之路》(Táo-tě-king——Der Weg zur Tugend)于1870年出版,译者为波莱恩克那教士(Reinhold von Plaenckner)。同年,史陶斯(Victor von Strauss)的德译本《老子的道德经》(LAO TSE’S TAO TE KING)出版。他认为“道”与《约翰福音》中所说的“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神”十分接近。1910年,由朱利叶斯·葛理渥(Julius Grill)主笔的译本《最高本质和最善的老子之书〈道德经〉》(Lao-tszes Buch vom hchsten Wesen und vom hchsten Gut)出版。他希望在《道德经》和《新约》之间,找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耶稣的宗教思想之间的联系。

18世纪,老子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哲学家。最早接触老子学说的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他通过学习《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康德(Immanuel Kant)认为老子思想和学说堪称“自我意识下的哲学”。黑格尔(G. W. F. Hegel)肯定了《道德经》中的哲学内涵,并赞同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的观点。 (二)20世纪上半叶,《道德经》深度影响德语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给德国带来了深痛打击,社会出现剧烈动荡,浓重的悲伤与消极情绪蔓延。人民饱受战争折磨,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作为战败国,德国损失惨重并且面临价值观与文化危机。一些德国学者希望在东方文化中找寻解决方法。《道德经》中“顺应天道与自然”等思想引起了德国学者的共鸣。据统计,此阶段《道德经》德译本数量多达46本。其中,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的《老子,道德经——老子的“道”与“德”之书》(Laotse,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一直被奉为《道德经》德译本的典范。

这一时期,老子思想深度地影响到德国文学界。1915年,德布林发表小说《王伦三跃》(Die drei Spriinge des Wang-lun),成为首位以文学方式诠释《道德经》的德国学者。该小说的出版推动了《道德经》在德语文学界的传播进程。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将老子“无为”“国家昏乱,有忠臣”的思想融入《伽利略传》(Leben des Galilei)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Mutter Courage und ihre Kinder)中。黑塞(Hermann Hesse)的作品《在轮下》(Unterm Rad)(1906)、《荒原狼》(Der Steppenwolf)(1927)也体现着老子的“两极”思想,通篇充满刚与柔、实与虚的张力。

1933年,希特勒上台,汉学研究在第三帝国时期成为政治的工具。《道德经》德译本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

(三)1945年至今,返璞归真的《道德经》译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更为严重的精神危机。东方的“道”和“禅宗”引发“垮掉的一代”、“披头士一代”和“后现代主义一代”的深切呼应。此时,汉学在德国重新发展与兴盛。汉学杂志、书籍的增加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也带动了汉语典籍翻译和研究质量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译者立足源文本,开始关注“道”的内涵。1961年,施密特(Karl Otto Schmidt)的《老子道德经: 走向现实的道路指南》(Lao-Tse Tao-Teh-King: Weg-Weisung zur Wirklichkeit)出版。他赞成采用“零翻译”手法在译本中保留“道”,把释“道”的空间留给读者。君特·德博(Günther Debon)的《老子道德经》(Lao-Tse Tao-Te-King)(1981)、扬·菲利普·雷姆茨玛(Jan Philipp Reemtsma)的《道德经:智慧与美德之道》(Daodejing:Der Weg der Weisheit und der Tugend)(2017)等译本也丰富了德语世界的老学研究。

哲学与文学界有关老子思想的著作也日渐多样。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著作中多次直接引用老子名言,他的哲学思想与老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振。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Die Grundbegriffe der Metaphysik)中,其对于“无”的论述与老子思想不谋而合。文学性书籍《老子的思想世界》(Laotses Gedankenwelt)(1957)、《给道德经的信》(Brief an Daodejing)(2005)等的相继出版进一步扩大了老子思想在德语世界的影响。

总之,18世纪初,《道德经》德译本中包含有大量的神学和宗教因素。20世纪上半叶,《道德经》深度影响了德国文学。1945年以来,德国学者对《道德经》的译介返璞归真,也更加哲学化。

五《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

与西方其他语种相比,西班牙语世界对《道德经》的翻译起步较晚。1916年,首个《道德经》西语译本在阿根廷出版,这是目前能够考证到的最早的西语译本。《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间接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

《道德经》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国的影响。20世纪的前70年,《道德经》西语译本数量是11本。《道德经》西语翻译都建立在间接译本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其翻译的源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法语和英语。

1916年,由乌拉圭作家艾蒙多·蒙特雷(Edmundo Montagne)翻译的《道德经》(El libro del sendero y de la línea-recta)在阿根廷出版。此译本是由法国汉学家亚历山大·乌拉(Alexander Ula)的法语译本转译而来。1951年,根据林语堂的英译本转译而来的西语译本《老子的智慧》(La sabiduría de Laotsé)在阿根廷出版。1961年,在马德里出版了由初大告的英译本(1937)转译而来的《道德经》。值得关注的是,《道德经的真知》(La gnosis taoísta del Tao Te Ching)成为西语世界的首个直译本。该书由西班牙汉学家、传教士杜善牧(Carmelo Elorduy)翻译,1961年出版。

(二)20世紀70年代至今,《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国民认知度”提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将西语世界的老学研究引至一个新层面。这一阶段《道德经》西语译本的数量达到84本,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都较前一时期有明显进步。

1978年,由伊纳基·普雷西亚多·伊多埃(Iaki Preciado Idoeta)翻译的《道之书》(El Libro del Tao)出版。此译本在翻译的专业性与准确度上有所提高。曾若镜和安赫尔·费尔南德斯·德卡斯特罗(ngel Fernández de Castro)合作翻译的《老子道德经:道与德之书,评论》(El Tao Te Ching de Lao-Tze: El libro del Tao y la Virtud, comentado)于2003年出版。该书的出版意味着《道德经》的西译群体已逐渐从汉学家、东方学研究者等“内行”延伸到了中国文化爱好者等“外行”,《道德经》在西语国家的“国民认知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道德经:在永远有可能的道路上》(Taotejing: En el camino de lo siempre posible)(1987)、《道德经:道之书》(Tao Te King: El libro del Tao)(1997)、《道之书:伟大的思想》(El libro del Tao: Great Ideas)(2012)等译本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译著。 此期间,研究老子思想的著作也趋向多样化。1994年,格雷格·约翰逊(Greg Johanson)、荣·克尔兹(Ron Kurtz)的《恩典的启示: 道德经精神的心理治疗》(Revelación de la gracia: Psicoterapia en el espíritu del tao-te king)出版。此书把《道德经》与当代心理治疗的实践联系在一起。1998年,由伊纳基·普雷西亚多·伊多埃(Juan Ignacio Preciado)主笔的《老子的教导》(Las enseanzas de Lao Zi)出版。书中揭示了道家圣贤生活的奥秘,并且清晰地阐述了道家智慧。此外,《老子与道》(Lao zi y el Tao)(1999)、《智慧的典范:从老子和佛陀到蒙田和尼采》(El ideal de la sabiduría: De Lao-zi y el Buddha a Montaigne y Nietzsche)(2011)等均对《道德经》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详细阐发。

除杜善牧所翻译的《道德经的真知》外,早期的西语译本皆为转译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本的准确性。此后数十年,西语世界对老子著作与思想表现出较高热情,“国民认知度”升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两百年来,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西传,具有强烈宗教热情和执着布道精神的传教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英语世界、法语世界、俄语世界、德语世界等最早的《道德经》译本和相关研究著作,皆出于传教士之手。致力于基督教“东渐”的宗教人士,对于中国文化经典和思想向西方传播,起着重要的启动和推进作用。

第二,西方民众的精神创痛或疑惑,无法被西方宗教和哲学思想抚慰指引时,具有道德价值、崇尚自然的中华文明,就拥有了西传的良好历史窗口。一战、二战之后,老子著作和思想出现西传的高潮,就是明证。

第三,强势语种的译介,可以间接推动其他语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早期西班牙语的老子著作,皆间接从法语、英语文本译出,法语、英语文化对于西班牙语的影响,助力了中国文化在西班牙语世界的流传。

第四,中国学者的参与,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增添活力。在《道德经》的英译和俄译过程中,中国学者的贡献功不可没。

第五,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重要纽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与苏联之间的亲密关系,极大地促进了老子著作与思想在俄语世界的传播。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政策时期,也是如此。

第六,中国的强大是中华文化向西方传播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国家和民族强盛是文化魅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更受关注,中国的开放、文明、繁荣、强盛,是重要的凭借和依靠。

[参考文献]

[1]趙琳. 《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J]. 中国道教,2020(1):73-79.

[2]路斯琪,高方. 儒莲法译《道德经》的经典生成路径及呈现[J]. 中国翻译,2020(1):54-61,188.

[3]唐雪. 1945年以前《道德经》在德国的译介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3-48.

[4]邰谧侠. 《老子》译本总目[J]. 国际汉学(增刊),2019(1):7-122.

[5]姚达兑,陈晓君. 雷慕沙、鲍狄埃和儒莲《道德经》法语译本及其译文特色比较[J]. 国际汉学,2018(2):91-99,206.

[6]王丽君. 《道德经》理雅各译本、林语堂译本对比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文学院,2018.

[7]张鸿彦. 《道德经》在俄罗斯的译介及传播[J]. 人文论丛,2017(2):231-236.

[8]张春芳.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俄译之路[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2):177-179.

[9]陈骏飞,唐玉婷. 老子哲学思想在德国之翻译、介绍与传播[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6-61.

[10]吴冰. 译随境变:社会历史语境下的《老子》英译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

[11]吴雪萌. 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

[12]李约瑟. 中华科学文明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3]辛红娟. 《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4]蔡新乐. 翻译与汉语[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5]称钢. 理雅各与韦利《论语》译文体现的义理系统的比较分析[J]. 孔子研究,2002(2):17-28.

[16]王剑凡. 中心与边缘——初探《道德经》早期英译概况[J]. 中外文学,2001(3):114-115.

[17]杨寿堪. 西方哲学十大名著导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杜青钢. 老子在法国[J]. 出版广角,1996(4):55-57.

[19]卜松山(Pohl,Karl-Heinz),赵妙根. 时代精神的玩偶——对西方接受道家思想的评述[J]. 哲学研究,1998(7):36-46.

[20]胡其鼎. 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J]. 读书,1983(5):123.

[21]Schhmied Karl O. Tao teh(te) king:wegweisung zur wirklichkeit[M]. Hammelburg:Drei Eichen Verlag,1996.

[22]Schwarz E. Laudse Daudedsching(Lao-tse Tao-te-king)[M]. Munchen:Deutsche Taschenbuch Verlag,1980.

[23]Immanuel Kant. Das ende der dinge, band[M]. Darmstadt: Luchterhand Verlag, 1966.

[24]Arthur David Waley. The way and its power,A study of the tao te ching and its place in Chinese thought[M]. New York:Grove Press Inc,1934.

[25]Reinhold von Plaenckner.Lao-Tse Tao-Te-King,Der Weg Zur Tugend[M]. Leipzig:F A Brockhaus,1870.

《道德经》的三个版本

邓 笛 编译, 来源:http://culture.ycwb.com/2020-06/28/content_924627.htm

一个日本和尚,对中国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非常着迷,决定将其翻译成日语出版。他花了很多时间才把书译出来,但是,他是一个穷和尚,付不起出版费用,于是四处筹集资金。

他花了十年时间才筹集到足够的出版资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瘟疫席卷全国,给许多人带来了痛苦。和尚决定用这笔钱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过去后,他重新开始筹集出版译著的资金。又用了十年才凑齐。这时候,一场特大地震发生了,数百人无家可归。和尚毅然地把所有的钱花在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园上。

后来,他继续筹集出版资金。又过了十年之后,日本人终于可以读到日语版的《道德经》了。

有人评论说,和尚的译著实际上有三个版本:一个印在纸上,另外两个印在人们心里。

关于“性命之光”的答疑——熊春锦

关于“性命之光”的答疑

学生:老师好!请问性命之光怎么修?请指点。

导师:人类物理学的发展是应用热、电、声、光、磁,为发展科技的动力能量,从经典物理学到微观物理学,再到超微观物理学,最终进入超弦态而获得物相细微层级上的“得一”,实现“地得一以寕”,这个一其实就是“横看成岭竖成峰”的玄(弦)曲波。科学在进行得一的超弦态领域以后,就可以使物相的研究开始与质象的客观存在全面接轨,这就构成了“玄之有玄”的物相得一于超玄一,质象得一于质玄一。

中国古老的幾学生命再造学,这个质理学其实早就深刻观察到天地人万物的的最初始结构就是弦状的这个一,一阴一阳谓之道,质象色象的一与物相欲界的一,就是玄之有玄,道生之而德畜之,就德一这个玄的韵动畜养着万物。因此东方的黄老修身文化一直是守候在超弦态上,等候着物理学的微细发展而在廿(读音为niàn,意为二十)世纪进行握手,为人类打开众妙之门。

中国黄老文化为代表的修身学,把握着物相身体的骨、血、肉,在微细领域洞察而不迷惑,不被物相的肉体所束缚与屏蔽。全面应用质象玄(弦)空间内的精与炁进行基础生命幾学的研究与实践,实证出“修之身,其德乃真”,这个德就是指同时具有品格性品质性的玄态一能量。唯有通过修身,才能发现、进入、掌握、应用这个无之玄的德一,使德一这个质象的无之玄对生命产生真实的作用。因此,道家修身文化体系中,全面发展生命双系统中处在质象境内的精、炁、音、光、神各个系统。通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层级性的理论进行修身,从而动以炼精,静以养炁,樂以生音,精炁和足,而樂以音则光生,人法地,地法天则光眀透发生命内外,祖窍元性光成圆眀,则性识体元请真功成,从而实现长生久视在质象光无色境内,自由存在于三十六维度层级的空间之中。

修身实践的每一步,都需要人们内修信智禮,外用义与仁,用道德彻底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意识形态上升为智识形态正善做人,修身明德求真,才能顺利实现光眀。正如《大学》中所言“大学之道,在眀明德”。

人类的识知,从三维的常道意识、常道智识;上升为四维度的超常道智识而修身明德;再上升为五维度的慧识重新认识宇宙,然后再进入六维度的性识在多层空间内获得自由与提升。这是生命设置原创的本义,创造的初衷虽然被干预者篡改破坏,但是基因的修复只要天时地利得宜,同样可以再次实现造物的本义。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中)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中)

本文为熊春锦老师2010年11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

(接上篇)

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大医学家李时珍(李时珍生平简介: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博物学家、著述家。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才能够读懂《易经》、读懂老子的五千言,他曾经在《奇经八脉考》里面说过一句话:“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信不辜也!”只要相信、诚信,是不会错的。具有这样能力的人,返观内察,返观内视而照察自己体内,是能够发现奇经八脉的,连十二道经络都能发现。

Image

中国历史上,跟西方研究的方式就不同。西方一个药物、一个生理功能出来,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反复论证,经过大量案例的收集。但是在中国,经络学说突然一下子出来,出来以后也没有什么修改。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次成功性地观察到体内这些炁的能量以及精气能量的传输路径和途径,一次就能定位,而且不容易被推翻和改动,这是内察和外部试验的差别。西方的方式是反复的试验,排除各种假象,最后才取得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中国的内求法,常常是直接扑向最正确的答案,成为一种生命的实相和真理,将其加以提升出来,指导人们进行实践,就不会产生错谬。

这个内观、返观者,都是通过修之身返观自己的内身而实现的。在这里,李时珍就肯定了修道者有内观和内视的图文思维功能。而且,据历史史料记载,皇帝命扁鹊和御父两位大臣定这个脉经的时候,其中扁鹊就能够隔桓室而认五臓,能隔着墙去透视别人的五臓。这个特点,很多近代修身者都能够有这个体会,在晚上静坐进入佳境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发现隔壁的人,哪怕地上有一根针都能看到,整个外部世界全部透明了,这就称为“道光之明”。隔壁人睡的姿势、各种物器摆放的位置,都非常清楚,甚至远视街道上的人物形象都清楚明白,毫无任何障碍,连人体都成透明的,但又非常清晰。

现代人都能够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而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在古代,更有一大批这样的杰出人才出现。这些能够细致入微深入到每个人体内、像透明物一样观察生命的人才,是他们创立了中医,提出了生命的实相和真相,构成了其中的医学原理。实际上,这种观察在历史上就称为“慧观内视”。这种慧识内观结论,与眼睛的外观或者慧识的外观结论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医的基本理论。

《易经》当中的卦象,就充分揭示了生命的真相,不要以为我们生命能量的来源仅仅只是从口腔中吃进的食物,实际上我们生命精气神的营养有另一个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通过我们从父母身上继承一点,然后从0-16岁之前逐步储存。我们祖先在中医内训上面,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先天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叫做真精肾水,这个能量就藏在每个人的骶骨里面。按照正常规律,女孩子14岁、男孩子15岁,体内这个仓库开始开放,产生滴漏现象,真精肾水一滴滴地滴出来,调用仓库的能量,就像现在社会的高节奏,滴速加快,消耗加快。按照正常生命现象,是每8年消耗六分之一。在16岁的时候,仓库里元精能量是满的,很完整。但是到了24岁的时候,按照消耗六分之一的常规,这样逐年递加,男性64岁时就把仓库消耗完了,女性49岁就消耗光了,这是常规速度。还有一种快速的消耗,寅食卯粮,提前支出,就像现在说的透支,在银行里面弄个卡,结果资金提前透支了。不到30岁的时候,头发就开始掉了;还不到40岁的时候,牙也掉了,这都是一些透支的生命现象,说明我们仓库里面能量不足了。

Image

 

所以,无论是印度的佛学,还是修身研究当中,都提出要尽快地把握自己体内的灵蛇。那个灵蛇藏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就藏在每个人的骶骨里面。道家提出的是龟和蛇,大家若是去过武当山就知道了,那个山形结构很完美,就像一个乌龟和一条蛇,实际上就暗示和象喻着人体内左肾里的真精肾水和右肾里面的真精肾水,一阴一阳谓之道,构成了生命的本体能量。所以,健康之本最要紧就是抓先天本气——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将这两点抓住,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这是中医一个极其典型的特点。这个特点,西医并不具备,西医主要是注重后天肉眼可见的这一部分,但中医是从本气、能量这个基础上,来谈论健康和防治疾病。

 

Image

中国文化当中,从修之身而内观和慧观中发现掌握生命的奥秘现象,在西方也同样获得了验证。面对这些修身得出来的结论,克里斯朵夫·巴特克就曾经说过:“《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也就是说,我们祖先们通过修身慧观所得出的结论,早就揭示了DNA的秘密。细胞内的双面结构DNA,这一点不仅《易经》里面揭示了,连老子五千言当中也揭示了,叫做“见素抱朴”。“素”,就是DNA的阴面;“朴”,就是DNA的阳面;而且,中间还有西方科学暂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中轴,老子把这个中轴命名为“父”、“众”。

Image

 

实际上,2000年以前中国的祖先对人体生命的细微观察非常细致,跟现代西方科学高科技所发现的结果已经非常接近。64卦的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的64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碱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DNA上的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的384个阴阳爻吻合得严丝合缝,由此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真的是万般巧合吗?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内观慧视和慧性图文思维当中,早就在自己生命体内发现了这些奥秘,并且还动态地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所以才内取之于身而应用于外,构成掌握自然万物变化的规律,形成不同的计算公式。

 

Image

这一点,我相信西方科学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明,证明真正的大慧大智就在中国祖先文化当中。日本一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感慨:“其实现代科学都是在验证中国祖先早就已经掌握的知识。”只是近代人没有去重视我们古代经典当中的记载,无法进行解码。近代中国人已经丢弃了修之身,丢弃了主动培养自己的慧性图文思维能力,所以读不懂,甚至还要批判、抛弃,这是非常可惜的。但是,西方科学家却瞅准了这一点,在拼命地进行钻研。

举个例子,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源于黑格尔。黑格尔在自传当中介绍说:“创造的正反和辩证逻辑体系源自于中国《易经》的启发”,他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赞叹“《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他在晚年还感叹说,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够完全学透《易经》。当然,他并不知道按照自己那种智能学习方法永远也别想真正弄懂《易经》。单纯的智能学习方法,也就是我们现代教育当中的一些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本无法接近老子、接近伏羲、接近轩辕,没办法接近!因为走的是不同的路,就像一个坐标一样,现在教育方法是走的一个正线,而祖先们的教育方法是走的负线以及负正同步把握方向,但我们现在是走的单线,这样就无法弄通。

如果我们想真正读懂《易经》,真想理解老子《德道经》五千言,真想学会《黄帝内经》和中医,我们就必须先得修之身,实现这个“其德乃真”,首先认识体内的能量——“气”和“精”,才能够读懂。通过修身进入老子那种“虚极静笃”和《易经》当中所说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的特殊状态,才能“感而隧通”,培养出自己的内文明。否则,就只能在中国根文化这座大厦的墙外打转,别想真正进门和登堂入室。

近代中国的学者猛烈地抨击祖先的经典,否定它们的作用,因为他们完全是左脑在作用于自己,而右脑根本没有丝毫的启动,所以没办法走进祖先的经典当中,于是只能够骂祖先,吃祖先、喝祖先、还要骂祖先,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所以我们在研究道解中医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些文化特色,而且要掌握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都放弃了祖先们的大慧大智而进入了一种纯粹使用左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路子。德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叫雅斯贝尔斯,他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叫“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转折期,包含着世界性的文明、文化、教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他说:2000多年以前,中国出现了孔子和老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他们各自创造了不同地域的文明,这个文明影响到现在已经具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人类每一次文化复兴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性,全都必须回到源头上,在根文化的井泉当中汲取营养,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辉煌。

中国的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柏拉图、犹太教的先知,他们所承传和创造的,都是内求法的文明和文化教育。像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是在冥思当中来破解迷惑,如果阅读他的原著,就可以了解到这一点。我在德国讲学的时候,就遇到西方的一些学生提问:“柏拉图在冥思的时候,一大群学生围着他,都静静陪伴着老师,在那里傻呆呆站上半天或者一天,一动不动,那是在干什么?”实际上,他就是进入了《易经》所说的“无思”、“无欲”,与天地相通、相感格格物而致知进而达到一种“知致”的状态,使物被格,达成物格,完成一个颠倒颠。调用自己的右脑思维,抑制自己的左脑智能思维,这也叫“冥想”。

亚里斯多德跟随他的老师柏拉图20多年,也进入不了冥思的状态,所以他走上了另一条路,就是通过自己眼耳鼻舌身的外求法去寻找答案,从而开创了西方的科学。他留下了一句名言:“我爱柏拉图,但更爱真理。”中国人翻译的是:“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但他自己所得出的“真理”,却在百年以后常常被后来的科学界认定了85%都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是凭左脑思维来进行逻辑分析判断,当时的逻辑思维还不是非常严谨,分析手段和仪器并不完善,所以错误率极高,远远不敌苏格拉底、柏拉图那种内求法式的准确率。

内求法的分析、慧性文明和教育,都是在这个转折期、在轴心时代逐步地发生了丢失,在中国也是同样。孔子五次问道于老子,并没有得到真正道的方法,他晚年全力去研究《易经》才逐步地开悟。这也说明,要想进入内文明,那就必须及早在体内进行修身实践,把握住最佳时期,不要等到仓库里面能量耗干了,等到骶骨里面先天真元、肾气肾水已经枯竭了,再去进行研究,那个时候就迟了。为什么呢?因为下面都漏光了,没有先天肾气沿着脊髓进入大脑,营养我们的右脑和左脑同步进行共运,达到一种智慧同运的状态。

在世界的共性现象当中就可以发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他们在欧洲和亚洲不约而同地创造了一种新的外求法智能文明。他们只用左脑达到一种文明的状态,来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内求法的慧性文明和外求法的智能文明,从此就交互影响,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两者都是存在的,但是智能文明逐渐成了主流;而能够进入内文明状态的人越来越少,但也还是存在着,只是成了少数。

所以,社会上还有句非常广为人知的名言:“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用左脑思考而没有用右脑。只要到社会上去看一看,左撇子占少数,在中国只占6%,在德国左撇子占27%。左撇子反映了一个什么内在生理现象呢?因为左撇子是在使用右脑。在2500年前,从行文格式来说,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左撇子占绝大多数,到了汉代以后才改为右手。因为受空间场性的影响,人类普遍性地发生了只能使用左脑工作,而右脑处在一种抑制和休眠状态,如果不通过修之身去主动开启,那么很可能这辈子右脑深层次的功能就与我们无缘,无法发生作用。甚至有的人一生也只是使用大脑皮层在辛辛苦苦工作,只是左脑在工作,而右脑完全没有工作。

所以归纳起来,中国的历史非常完整地保存着这些历史的变迁,从伏羲的易道文化,到黄帝的法道文化,到老子的德道文化,然后就进入了轴心时代。孔子的儒学文化,就开创了智能教育的一个新时期,被称为“智圣先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玛雅文明揭示了这个秘密。在玛雅文明当中,就曾经记载了整个地球和太阳系在5125年的这个期间内,会进入银河系当中的夹角里面,就相当于太阳系的白天与黑夜,进入了子夜期,进入了深夜,伸手不见五指,黑乎乎的,然后才慢慢地又开始抬升,一直要等到2012年的12月,人类才能正式摆脱愚昧的智能时代,进入到一个慧性能够重新开启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是玛雅文明都已经记载和揭露的一个现象,只是要我们去发现一次。

最严重的子夜期,就相当于夜里的11点到半夜凌晨的1点。这个时间区间当中,最严重的时候就发生在汉代,汉武帝当时曾经有三个在山里面的修之身者,向他贡献了如何用内文明驾驭天下的方略,但是他却无法掌握,因为他的大脑已经进入纯粹的智能状态,无法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启动他的右脑,当然这也和他仇恨祖母窦太后有关系。他只想自己得到长生,而不愿意改变自己智能的局限性,并且为了维护他的权利,跟他的舅舅田蚡以及董仲舒联合起来,将黄老学说边缘化、异端化,进而推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且把孔子的思想也加以篡改,篡改成汉代的儒学,叫“改良儒学”。在这里面,就大大地清洗了原来保存的《易经》、《黄帝四经》、老子的五千言和孔子原儒当中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都是正确的走向,是回归到最初始大慧大智“O”当中的教育方法,但在这个时候就被抛弃了。到了宋明时期,改良儒学的理学也出炉了,这样教育就更加僵化了。

所以看得出,在中国历史上是逐步被西方列强所取代的,跟在文化教育领域中人们主动放弃根文化教育培养自己智慧的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蔡元培一声令下就把经典诵读完全砍掉了,而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然而,东方人的素质和西方人的素质是绝对不同的,从生活习惯、言谈举止、心理行为,东方人处在一种阴数之中,而西方人处在一种阳刚之中。中华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向外侵略的这个可能性,不主动向外侵略扩张。然而,西方人喜欢扩张,西方人喜欢形体练习,而中国人喜欢坐在那里喝茶谈天。当然,古代不只是喝茶谈天,我的老师就曾经提到过,在唐代的时候人们还保持着“半日静坐,半日应厅堂”的习惯,到后来才慢慢没有修身的方法了,但还是保持着一种柔化性的形体活动。在思维模式、生活习惯、肢体运动上,都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两种文化之间,如果中国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永远也赶不上西方的智能发展,因为我们丢弃了自己民族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就是要启动每个人的右脑思维,从文化教育到中医里面包含的知识都是为这个而设计的,如果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教育方法而全盘接受接受西方的教育方法,其实每个人DNA里面含有的资源和信息都不是西方教育这个系统的内容。所以说,我们在教育、文化当中接受西方文明的教育以后,很难迅速地赶上他们。

在医学方面,传统中医就是在轴心时代之前,修之身者达到了慧性内文明对生命真相的一种真实记录,因而诞生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医学系统。传统中医以唯德辩证法居中统御精气神以及意识、血液、体液和骨骼的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既统御了肉眼可见的生命组织器官结构,也同时把握着肉眼不可见的精气神系统,就用这个德居中地把握着生命的实相。在中医的发展过程当中,最初的理念是完整地遵从这样一个教育模式,但后来随着智能的不断增强,虽然抓住了有质无形黑境当中的精气神在讨论疾病,但是在智能科技没有同步跟上的条件下,在智能方面逐步地落后于西方,所以显得不完整。

但是西医的特点,那就纯粹是太极图的半个阳鱼,根本没有涉及到精神系统,到了近代才开始关注到人还有精神系统,心理学才逐步地构建起来,但也是非常不完善的。就像我在西方接收的病人当中,很多心理医生是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结果心理医生自己病了还要来找我使用中医治疗,他们自己看不了自己的病,也患上了忧郁症。到底是病人给他的,还是他自己患上的,说不清楚,他们不知道,当然我们是知道的。

西医以智能从太极白境当中展开,研究的范畴属于意识、体液、骨肉,属于物理科学型的,无法在能量型上产生显态的超越,完全没有进入有质无形的精气神三大系统当中更深入的研究。

所以,从中华道德根文化基因的三大系统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里面的一些关键所在。性慧转折到文理,转折到汉字,也是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中华的文化、文明、文字,以这个“文”贯穿了全过程。最早期是象形的文理基因,最早期在我们体内,若自己在静坐当中进入到深定状态,可以观察到一个“文”,这个“文”就是在丹田里见龙,这个龙用自己的运动可以给我们提示这样一个文。最早期古人也是这样观察到了以后,才创造了最早期的文。这个甲骨文的文,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非常象形地表述了一个眼睛,而且那个眼睛是看下、看内,垂帘内视而观其文,发现文理基因,发现体内的文理。到了后来,不是人人都具有内视能力的时候,才强调要通过修心实现这种内视。这个文字里面是个“心”,要通过自己的修心具有道德能量,才能够再进入到通过返观内视而发现自己体内文的现象,自己的图像能力才能出现。当然到了小篆的时候,连“心”也没了,是因为去心从脑了,这个“文”就完全转为智能系统了。左脑的认知失去了原来同步开启右脑生理功能的象形表意性,用心、用眼内观就丢失了。

 

Image

中国的文字,可以说都是在内观下发现和创造的。比如说这个“也”字,最早的“也”,大家看看是不是像蛇?就像眼镜蛇的模样;然后,就进展到了象形表意阶段。“也”字象形表意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男性的前列腺跟“也”字的象形一模一样,就是内视一种图像的反应。睾丸、精囊、前列腺整个放大来看,就构成这样一个形态,只是到了汉代以后,才把“也”字造型智能化,因而丢失了它的内观价值。包括经典诵读当中,原本每句话最后非常恰如其分地用这个“也”字来激活我们前列腺里面的灵龟和灵蛇,汉代以后把这个“也”字去掉了。近代,更是错误地解释将这个“也”字解释为语气助词。实际上不是,古人大量使用“也”字,是让我们观这个字的同时,内视自己阴蹻、会阴这个地方,来激活自己体内的能量,因为没有这个能量,内文明就出现不了,就难以产生。

 

Image

所以我们祖先设置的文章非常巧妙,在汉代以前常常是四言文,四个文字为一句。比如“道可道也”,是让我们内观诵读的。第一个“道”字,对应在大脑中央,无论是甲骨文的“道”字或者篆体的“道”字,观出来就成功了。成年人不容易观出来,但六、七岁的小孩子,引导他们观一个星期就可以出现,有的孩子三天就见效。我在南宁的时候,随意点了五个学生上来实验,结果当场见效。当然,那是因为我能量光不同的原因,甚至其中四个孩子马上就看到了自己体内精气神当中的神进入到了大脑,开始主持左脑和右脑的同步工作。

这说明,祖先内观、内视当中得出来的结论是一种生命科学,是西方科学无法否认的一种生命实相,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抛弃。中国的文化教育就是靠这一套绝技,在16世纪之前始终在生产力和科学发展上处在世界第一位,只是我们后来放弃、丢失这种能力,才慢慢失去这个曾为世界最优秀民族、我们自己也最为自豪的“中国”名称的资格而已。

“之”字也是如此,看看这个最初的“之”字造型,和我们的神经细胞、卵细胞是同一个象形表意。包括16个细胞阶段,他的2变4,4变8,变为16,这一过程在老子五千言当中都有体现。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到,没有去同步内观,那么就难以发现前人用意、语句的编排、文字的书写原来首先都是提供给我们体内实现内文明而设置的,并不是像西方行文格式那样,要从左到右这样去看。

Image

 

中国的行文格式,完全是结合到每个人的体内,要掌握这个特点。当然,目前台湾还保留着这些文化的特点,比如说使用竖排版,如果掌握了内观诵读,每一句话在睁眼诵读的时候,就容易观到体内。如果使用横排版,脑袋就会被字牵着跑了,我曾经讲过西方的这种排版方式,那都是在左右摇脑袋,不断否定作者的主意,充满了NO、NO、NO,只有自己是对的,自己就是一位批评家。而中国的行文方式是从上到下,阅读时需要不断上下点头,认为书中讲的很有道理。而且,从医学角度来说,中国的这种行文格式,即使阅读很长时间也不会疲劳,为什么呢?因为是在不断点头,点头促使颈部运动带动了脑脊液的循环,下面的肾气和仓库里的能量,就不会不停地被提升上来供给大脑。所以阅读中国的古文,上下阅读的时候不容易疲劳。然而,西方横行的行文格式,是很容易产生疲劳的。因为人体内颈部左侧和右侧有两个动脉感受器,叫化学压力感受器,当这样左右摆头看的时候,两边的衣领会持续刺激颈部的压力感受器,通知大脑降低血压,人很快就会疲劳了,有的人甚至拿着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使得人不会越读越精神。所以说,仅仅靠左脑思维出来的东西,常常不符合生命的真相,只有能够像祖先们那样确切地内观,才能够产生最符合自然宇宙真理的学问。

在近代,我们中国更期望这样一批人才出现。黄帝当年主政的时候,身边所聚的全部都是慧性图文内观的佼佼者,无论是仓颉,还是其他主持工业、主持农业、主持生产的大臣们,可以说人人都具备这样一个功能。一直到商朝和西周的时候,皇室上面还保持有一个集团,叫元老性质的集团,他们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因为他们是一批通天达地的人才。但是在西周后期,这种人才就被皇帝清除了,这些人就流散到全国各地的诸侯小国里去了,最后就退隐到山林。

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像玛雅文明那样产生断裂呢?因为玛雅文明是连文字都保存在这个最高层集团手里,而没有进行民众的普及教育,结果就经不起西班牙远征军的焚书和屠杀他们的祭司,这样一下子就把整个文明全部都给毁灭了,最后整个玛雅文明只剩下三本经典。到今天,西方和美国都在研究玛雅文明,认为原来玛雅人的智慧远远超过近代的高端科学。哪怕美国发明了地球外的望远镜去观察宇宙,但却远远抵不上一个处在石器时代的玛雅文明对整个银河系观察的精确记载和记述。

传统中医文化的特色要掌握几个特点,那就是要掌握:尊道贵德;以德论疾;以黄帝形名学为用。这三个特点,我们要把握住。始终要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爱惜任何生命,亲近民众,以百姓之心为心,然后以德性的能量品格来谈论疾病的三因——本因、内因和外因。现代医学,无论是现代中医和西医,都只是谈到了两因——内因和外因,而没有涉及到本因。但是道家的医学,道医和祖先们最原始的一些记载当中,都是牢牢把握着本因而展开内因、外因的中和研究。要想自己生命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需要在把握住自己精气神的基础上,掌握好黄帝、老子的形名学。关于黄帝、老子的形名学,在《黄帝四经》当中有记载,我曾经在网络上讲过一课,老子五千言当中也有记载:“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就是指形名学的运用,除了哲学意义以外,还包含一个对体内如何进行“亲民”的学习应用过程。

Image

“修身修德”,孙思邈曾经在《大医精诚》当中有一番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如有疾危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无论病人是否长得漂亮还是丑陋,是否跟自己有冤仇,无论是亲戚,还是是善友或是仇人,都不得去计较,也不论是国人还是华裔、外族,也不论对象是愚蠢还是聪智,都要普同一等,尽至亲之想,一心赴救。这都是指的医德,即要求每个人都要修德,特别是医生,还提出更高的德性要求。

现在医生的德性开始滑坡了,病人到医院去,首先要考虑口袋里的钱是不是充实,是不是能鼓起来。医生盯着病人的口袋,一心想着自己的奖金,一个感冒就给病人弄上几千元钱的检查费,颠倒了中医的一些原则,所以现在人们都怕看病,医患关系都开始紧张起来,发生了离道失德,而不是尊道贵德。再加上,人们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社会的发展也不再敬天爱地,拼命挖掘有限的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那么当然病就更加难以治疗,而且病种也变得更多了。

大家都听过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说明慧观能力是作为一个医者的根本基础,需要能够透视人体,看到病气。首先就在皮肤下面,一层层向深层次传经而变,六经传遍了,就一层层地向深层发展。这说明我们祖国古代真正的中医是用慧性图文思维进行最准确的诊断。

(注:相关图片内容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Image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上)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上)

本文为熊春锦老师2010年11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

导读:

这是熊春锦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座,拜读完毕,感觉目明心开。从《内经》谈到中华道学文化体系,继而谈对中医的认识;通过对“也”“之”等看似无意义的几个中国文字的象形意义到穴位的命名讲解,多次强调“慧观内视,修之于身”的中医学习方法;讲座融西方物理学生物学这“半个太极图”,贯穿 “慧”、“道”、“中”这三个字的深层含义,无论对病患者、中医学者,还是对有志于传承发扬中华道学文化,探索当今教育之路的的仁人志士,都颇有启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汇报交流的题目是“道解中医”。

“道解中医”的概念,来源于“岐黄源于道”这句话。所谓“岐黄源于道”,源出于歧伯跟黄帝对话所产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这部《黄帝内经》当中,展示和揭示了人的生命实相和真相,以及预防、治疗、健康之道。《黄帝内经》这本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医学的初始宝典,可以说整个中医都源于《黄帝内经》,但是现代人对《黄帝内经》已经感兴趣的人比较少了,能够读懂的人少了。因为近百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西方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难以真正地读懂《黄帝内经》。鉴于这个因素,我们就列了个命题,叫做“以道感悟中医,以道体悟中医,修身而学习中医”。

Image

东方的文化特色和西方文化特色,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路径。正像爱因斯坦所说:“西方以实践证伪的方法,来完成了他们的科学,但是中国人却完全没有走上这条路。但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却又实现了”。这里面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人用什么方法实践,为什么没走上西方的科学发展之路,却能实践发现西方科技能够发现的一些现象?其实这个“中国之路”,就完整地包容在《黄帝内经》中,里面就揭示过。另外,还包括老子五千言、包括《庄子》以及其它一些著名经典当中,都揭示了这个方法。73年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都揭示了中国研究生命、研究自然、研究万物的学习教学方法和理论。而且,近代西方正在接近中国祖先们揭示的这个理论框架,非常想掌握中国祖先的方法是如何突破西方模式而完成了这个研究之路。今天,我们就借“岐黄源于道”和“道解中医”,将这个命题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Image

我们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请注意这个“内”字,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这个“内”是体内的内、身内的内,这是一个分水岭,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分水岭。西方文化文明的产生是外文明,东方文明的产生是内文明。西方文明的产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外延,而东方文明的诞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内用,这是一个分水岭,这是一个明显的界限。内文明在历史上孕育了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学文化,道学文化诞生了中医学,所以说“岐黄源于道”,中医也同样源于道。

 

Image

整个道学的框架,核心基石主要是由伏羲的《易经》、《黄帝内经》与《黄帝四经》以及老子五千言,构成了中国古代道学文化的根和干;在这个根干的基础之上,才展开诸子百家。但是我注意到,在我们国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文化,没有理顺两千五百年前这个轴心时代之前这三大文化的根基。实际上,在中国文化史和西方文化史上都有一个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诞生了一个转折点,我下面还要提到这方面的内容。

 

Image

道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最高境界和共同的归宿,最终的归宿都应该归到道上面来。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理学等等,都是从道德根文化大树当中长出来的枝干文化,包括医家文化、中医文化,都属于百家之一。

中华道学文化体系的概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然后再来了解中医,才容易解析中医形成的原理和根源。

中华道学根文化,一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是以易阐道,以一道阴爻和一道阳爻、以三个爻构成一个卦体、以三生万物的原理来揭示宇宙的真理;二是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那就是73年在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是揭示整个修身治国的一部著名经典,里面内容主要是以道法论道、论治国、论修身、论齐家、论治世,所以简要称为“四经修治”,都谈到修身治国;三是成熟于老子的徳道文化,老子五千言帛书版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要求人们在离道失德以后,要以德进道、以德证道,三者共同就构成了整个道学根文化,叫三剑客也好,叫三驾马车也行,但是起码来说,它们都是中国根文化的基础和发端,是中国根文化的井泉。

 

Image

道学文化的基本特点,概况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修身内求的文化教育;第二个特点,就是以慧性内文明为先导,是慧智共用的教育;第三个特点,就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的文化教育。这是道学根文化的特点,与后来出现的儒家文化教育思想有明显的不同。

我们从文字的源流变迁当中发现,也就是在历史转折时期轴心时代发生的文字转折,说到底就是慧性文化和教育向智能文化和教育的转折,是轴心的转动。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中医,首先不得不了解中国的教育史。从文字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教”和“育”两个字。解析中国文字的时候,要注意到以右往左解析,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先写左边、再写右边,而且左侧也叫偏旁。其实在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中国文化的行文方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在古代,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一直都是采取一种右脑应用方式,使用右脑、调用右脑而使用左手来创造中国文化,我们研究一下古文行文方式和字体结构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特点。

Image

 

中国的教育史,在最前期可以说“教”是以两个“爻”为最根本的教育方法,说它是阳爻和阴爻也好,说它是道或道的动态变异也好,这个“教育”的“教”,最开始是孩子们学习如何达到天人合一、明白天地的变异道理,一个成年人在教孩子,引导他认识这个道理,这就称为“教育”的“教”。虽然字形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甲骨文、钟鼎文、篆文仍然保存着这个特点。包括在汉代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教”的结构仍然是一个“爻”加一个“子”,然后手托着孩子们认识天道。到了汉武帝时期,“教”的内涵才开始改变,变成以“孝”道教育为主。在汉武帝的时候,“教”字改成将一个“孝”加一个“文”联系起来,就将其确定为国家教育方针。当时的国家文化教育方针,是以“孝”道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和方案,此时才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变成了仅仅出现在家庭的孝道和对皇帝的绝对服从,而丢弃了最早期的道学教育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教育。

Image

“学”字,也是同样的原理,上边也是一道爻,两个人在一起交流,认识天地之道。后来,变成在房子里面,孩子们在学习学问。一直到繁体字出现的时候,“学”字仍然保留着这个象形表意。所以从字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教育就是一部修身的文化和教育。

中医的“教”与“学”,同样离不开“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必然过程。中医也是内取诸于身、慧识和智识相结合的这样一个学问,但是现在充斥我们整个世界的,却都是西医的学问。西医纯粹是单纯的智能外求法,是外求法研究的一个结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近代西医的科学越来越发达,药物越来越多,然而疾病也同样越来越多,还是没有很好控制疾病的发生。所以在中医领域,如何发挥我们中医的救偏补弊来补救西医的不足,这也成了一个近代的课题。

包括我在德国,我下面有诊所,预约是半年时间,病人的预约长达半年。德国人与西方人都在追求自然的治疗,开始逐渐发现西医治疗当中的弊端。仅仅一个四环素,就使中国不少的孩子成为黄牙齿,但是当时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副作用,而是十几年以后才出现这种后果。很多的西医弊端他们自己没办法发现,但是应用自然疗法、应用中医的疗法,恰恰可以避免这些风险和永久性的器官损害。

中国认识生命,是在内观的情况和慧性内观的情况下认识生命,这是一个教学的基本模式和过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医学应用和各个学科应用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和方案。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提到了修身内求的各种不同境界。这个境界,首先谈到了贤人,从庶人、普通老百姓如何使自己通过修身达到一个贤人的境界;然后通过贤人的境界,来修持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达到以后,再进入到至人的境界;最后才是真人的境界。所以有句名言,就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来学去,中国的文化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真人。这个“真人”,并不仅仅只是真正的人,其中还包含着每人体内性命质量和品格的综合性提升,达到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和内外光明的状态。

 

Image

中医学习要求内文明,中国根文化要求我们达到的内文明,在《易经》当中也同样是揭示过的。例如,《易经》的乾卦当中就指出:“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所谓的“见龙在田”,是指哪个地方呢?现在有人解释说是在农田里面,那是错误的。因为龙离不开水和云,一旦降落到农田里面,那么可能就是它的死期到了。在中国的县志和历史的记载当中,龙一旦降在沙滩、降在田里面,老百姓常常会挑着水去浇,等着下雨的时候到来,这个龙才腾飞而起,消失于天空。

“见龙在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每个人在修身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内丹田当中见到它。我们体内的三个丹田,需要用我们的精气神物质、用我们的意念和眼耳鼻舌身向内关注,使其能够达到一种返照而明,产生天下文明。这个“天下”,是指内天下,因为古代先贤通过反观内视发现,人的体内就是一个小的世界,是一个小的宇宙,是一个浓缩的全息宇宙空间,信息非常完美,所以称之为“内天下”。“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也就指每个人体内全息内景。

 

Image

《易经·明夷》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庄子》里面也揭示了“内圣外王”,也是解析了《易经》的这段话。只有体内文明,能够看到龙之纹而充满光明,这样对外部的观察,就能掌握一种至道,掌握这个规律,并且能够以柔顺去顺应,并且把握其中的变化,而不是去“斗争”。《黄帝四经》中有一个观点,叫“争而不斗”。很多事情不争不足以成功,但是一斗那就激化矛盾,事情就会转向反面。所以,道家最讲究要以柔克刚、以顺化逆,这就是内圣而外王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

在《大学》里面也提到一句话,三纲里面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同样是这个道理。“明明德”,前一个“明”是智能文明、明白,后天的智识一定要明白自然的真理,明白前贤们和圣人们给我们揭示的宇宙自然真理。我们只有掌握并认识到这个真理,才能够很好地进入我们自己的体内,达到一个内文明状态,掌握住内天下的光明。这是两个“明”的不同意思。

“明德”,德是什么?简要而言就是“一”,是宇宙能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有了这个“德”,那么天地就会天清地明。体内也是这样的一个原理,宇宙当中充满着一种人们无法看见的能量,在没有进入体内之前称之为“德”,进入体内跟器官组织结合以后称之为“炁”。

Image

“在亲民”,首先是要亲近我们体内的众生,不要以为我们体内是一片死寂,我们体内有众多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的身体和生命进行工作,共同构成我们生命的精神系统,要主动用自己的内文明和内光明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主动提供精神的食粮,那么他们才能持久地为肉体而工作。

“在止于至善”,就是说,眼耳鼻舌身的行为一定要达到一种真善美,才能确保这个“大学之道”在体内的实现。其实,整部《易经》都是讲“修身内求”,用最简易的语言、最简易的方法、最精炼的词句、文字和词句,来揭示生命的真相和实相,让我们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而达到“天人合一”。它既是一部理论指导性的书,也是一部指导我们体内进行真实不虚实践的书,跟老子五千言的作用是一样的,是内文明与外文明和谐统一的教科书,可以说是一部教科书,只有修之身才能进行正确的解读。

(注:相关图片内容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Image

生命的云与风——观云感通,作者 熊春锦

生命的云与风

——观云感通

熊春锦

 2016 08 29 03:15

像一片云,

又似一阵风,

忽东或西地飘动,

或南与北地寻踪。

蓝天是形的寄托,

心灵律动在天穹。

遵天命工作是灵魂的寄托,

化文字是心光的灵空。

一切都像在它身中,

却又全都漏过指尖之缝。

它拥抱过缘份的同类,

却又轻轻地各奔西东。

九洲才是立命于地的沃野,

润物无声哺育也难驻留在天空。

时间在弹指间流失于暗夜的星空,

空间在挥手时划过广袤的苍穹。

它助万物成名化形为器生灭在物相中,

那一切却都只是它承载德的功用。

口吐莲花语言只能是曾经的记忆,

伏案立文却能供世人千年寻得真踪。

天地阴阳升降星斗规律性地移动,

都记录着白云留驻的那些无痕的印迹,

只有灵觉者才能找出天空的轨迹,

青灯下挥毫泌出心液肾炁化生的篇宏。

唯有读懂才能进入天地人同律动,

这一切过程却又似云又似风飘在天空……

(责任编辑:知音)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德道根文化·老子学院网,文章网址:http://www.dedao.org/home/html/xiushen/20160829/1402.html请转载时注明!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下)

熊春锦老师《道解中医》讲座实录(下)

本文为熊春锦老师2010年11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

(接上篇)

“望闻问切”四诊当中,第一个就是“望”,要望穿对方是最高的境界,用第三只眼去望,望穿,用双眼去望气、望表,用慧眼去望里,里外要结合起来望。“闻”,要能闻到病人体内的气味,而不是体表散发的臭味,是整体地去掌握这些特点。“问”,同样要问的很详细,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还要达到一种心神上的交流。就像我们有时临床上出现这种现象:病人口里在说话,但是他体内还有另外一个声音也在讲话,病人自己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医者,就得知道这一个倾诉在讲明原因、讲明因果关系,医者要能把握住,进行一番劝导,说不定病因答应了以后,仅仅用三五味药,一下子病就好了,这就是本因。这个“问”,要问到精神系统里面去。

“切”,称为切脉,三部九侯,要能够将手上剑气的能量练出来,把在病人的脉上,这个能量流迅速游走在病人的五臓六腑当中,就能很迅速将患者体内的信息全部抽出来,在图像上展开,就知道哪一块是黑的,哪一块是白的,哪一块是灰的。所以,为什么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仅凭品脉,通过36组脉象就能判定病人的疾病,不用病人开口,就能够准确地进行诊断,并不需要病人花几千元的仪器费去做CT,去做核磁共振。

 

Image

所以在中医里面,都是往内求来开发自己人人本来具有的能力。而西医是外求法,是将人的眼睛盯着外面发展,眼睛向外发展,发展到现在才发展到了高倍电子显微镜。耳朵也是,本来可以听到很远距离的不同声音,甚至非音而音的声音也都能够听得到。但是,西方科学和文明是向雷达这些方向发展,千里眼、顺风耳是往仪器这个方向上发展,眼耳鼻舌身的发展是外向的。而中国的文明全部是在内部细微化,力求精明,要达到那种精和明的状态。

所谓“精”,就是小和少,非常细小的东西都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我们在上座的时候,把自己的细胞调出来一放大,实际上比西方电子显微镜放得更大,可以在面前呈现一个大图像来,所以才能够观察到细胞DNA当中中央的那条能量柱棒,支撑中央的图都可能发现。万物都是本着这样一个螺旋结构存在,无论是星际物质,还是我们手掌的螺纹,以及DNA的结构或植物的生长,都受到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能量这样一个大气运的影响而存在。这种无形能量虽然看不到,就像暗物质一样,但确实客观存在着,哪怕植物枝蔓的缠绕或动物角的螺旋以及海螺贝壳的花纹,都无意识地服从这种气运规律的左右和影响。

中国中医,可以说很多方面保留着祖先们的智慧,比如说中国针灸的针,上面是用铜丝缠绕的,这里面很有科学道理。中华祖先在慧观下发现了“德气”的传输规律,传统针灸针柄的设计,不仅采用螺旋形,而且采用铜制甚至银制的材料,加强天德地气的传导性。日本对中国针灸针的改进,采用注塑手柄,强调持针手感和用颜色区分型号,但却破坏了针灸针最基本的功用。

日本人把中国的针灸学去了以后,为了方便医生使用,手感能够拿得住,他们将针柄改成扁的,这起码来说他们不懂针灸是干什么的,也不懂为什么要扎针。这是因为人体体内的经络不通,有病气、浊气、邪气在体内无法排放出来,一针下去扎到关键处的时候,就会把里面的病气排放出来,病气泄了、放完了以后,医生再用手一压,用自己的强能量场一压,把天上的能量和地下的能量,通过针柄旋转着进入患者的体内。所以会扎的人,三五针下去就见效,不必像西方人那样把病人扎得像个刺猬似的,全身都是针,看着都让人怕。实际上,几根针下去,能够把关键穴的浊气排放出来,效果就挺好。

我在德国经常遇到一些老年病人,他们扎完针以后,给他们拔了针后,他们会说:“熊医生这个针扎完了,我好像年轻了10岁。”我说:“当然了,因为把您体内的浊气全部都排放出来,而且把不用嘴巴吃食物再通过消化吸收转换的最好能量,直接通过经络传导给您的臓腑和组织,当然您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了。”当然,这种治疗需要医者自己首先修之身。为什么需要修之身呢?因为医者手一伸出去,要能知道病人经络上哪个地方塞住了,就把那个地方一按,跟它对话,然后再把针扎上,马上就排放好了。自己可以看到针柄上排放出来的螺旋形的黑气,而补充进去的是明亮的能量,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从中医研究上再来看各个学科,都离不开修之身这个基础,都离不开用光、用音、用气使患者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发生一个整体的变化。然后,在这个气的推动和温养下,使患者的血液能够发生能量质变和健康质变,这样病就很容易调整。其它使用中药等等方式,实际上都是一种气的转换,只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里所含的地气成分性质不同,能够营养一般的肉体状态。

《黄帝内经》有句话:“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就是生命的奥秘:精神系统要得到天德能量的营养,而肉体要靠地气营养。五谷杂粮,全部都是在生长期当中吸收了地气和少量的天德。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不仅吃进去了有形的五谷营养,更重要的是五谷里面含有无形的地气能量,这样才能支撑起我们的生命有精神。

 

Image

如果大家都主动去食用天德和地气,并将其吸收了,那么我们国家的粮食就够用了。为什么呢?因为吃东西的需求就少了,比如说肉也不想吃了。我昨天在外面吃了一碗面,结果里面有点荤的东西,我还拉肚子,体内不接受。现在肉价那么高,不吃那不就节约了。要是全民都不吃,养殖场都可以少办几个,也就不必用什么瘦肉精、孕体酮这些激素去喂养这些动物,喂养那些猪。现在国内这个现象很危险,一个是转基因的玉米,吃了连老鼠都不繁殖了。这种玉米要是给大家都吃了,我看就绝后代了,人口就很好控制,这是我们在主动引进美国这种转基因玉米。但是在西方、在德国,早就通过明令严格禁止使用,甚至连饲料都不用这个东西。可是我们现在,搞得人也开始吃了,中国人真大胆啊!如此敢于做西方实验室的小白老鼠。现在的男孩和女孩有个现象,那些好吃通过激素和抗生素养殖出来的肉和鱼的孩子们,将来有个可能现象,就是女孩子经期会大大提前,男孩子就会逐步变成中性人,像太监又不像太监。说其像太监吧JJ还在,说其不像太监吧,将来没有生殖能力了。仅仅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的不孕症就超了十几倍,我原来在国内医院里面坐诊的时候,一个月最多接到5个不孕症向我求治,我看现在那就可以排成队。为什么呢?因为这都跟日常饮食有关,跟我们没有正确利用资源滥用化学元素有关。

实际上,我们古人不仅在常见疾病上都是通过慧观内视发现,包括流行病也是这样。大家可以看到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结构,跟古代这个“恶”字和这个“亚”字的象形是不是一样?象形表意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人类违反自然以后会产生一种疾气,古人没有直接用病毒来形容,但是他们发现了其中的结构体,就是在天地之间有一种非常精细的物质,称之为“亚”,这个“亚”就是古人所说的病毒。为什么会产生病毒呢?是因为人们心里面出了问题,心这个太阳没有光明变得黑暗了,所以这种微观生命体就会出现,这是关于流行病毒最早期的一种表述。

Image

传统中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形名学来把握,就是:“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也。故执道者,观之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声号矣。”要将有形、有声、有号结合起来,所以后来沿袭到人的时候也使用这一整套。祖先们在慧观下发现,那些看不到的生命,如果我们一旦知道了它们的名,一呼唤它们就会听从自己、服从自己,就可能见到它们,呼它们的名就可能知它们的形。唤它们的字,它们可能也会回应,就没办法逃避。

所以在医学上,也是广泛用到黄帝、老子的形名学来提高治疗的效率。只是现代人丢失了其中的方法,不再继续使用了,无论是修身,还是治病,还是保健,还是养生,将形名学一旦利用起来,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我们为什么会丢失慧性文明?是因为我们心里面不能再产生光了。对此,在古代文字上都有明确的记录和说明。“心”字,由三点水和一个勾组成,用来代表“心”字。但五臓六腑、其它四臓和六腑,全部都用“月”字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月亮依赖太阳光而明,臓腑依靠心德之光而亮,要等候心放出光明,像太阳一样放出光明,它们才会像月亮一样接受心灵的光明而产生明亮。只有到达这一文明,心首先光明起来,那么整个内臓才能见到这个日月之明。

 

Image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个“明”就类似于太阳的自燃而明。中医是修身的文化,是慧观的产物。五臟之名中,只有“心臓”的“心”没有“月”字旁;六腑之名中,只有“三焦”没有“月”字边。其它所有组织器官,全都冠以“月”字旁为用。

慧观发现,生命体内只有心才会自身直接产生一种生物光场,自燃而明。而其它带“月”字结构的所有组织器官,全部都只能像月亮那样,借助心光而发出浅淡的光明,它们本身都不具备自身产生光的能力。

三焦的命名,为何没有运用“月”字旁进行具体定性呢?清代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中指出:“凡气因火变则为焦”。由此可见,三焦只是人体内的一个有质无形的物元器官,主要管理的物质是有质无形的内气,而内气因心火之热力,使三焦物元具备调节运用这种内气的生理功能,所以三焦丝毫不具备运用“月”字定性的特征。

另外,中医的整个命名和修身的命名当中,也有这种现象,都和“水”有关。为什么和水有关呢?因为那就是先天之气为本,抓住了体内水的调节是关键。你们将来要是有点小病找医生“请你给我几个水的穴位上调节调节,我这水长期不流动有点发臭了。”当然,这个水是指的无形之水,是指的一种气。人体穴位中有最大的水是“海”:气海、血海、照海、小海、少海。然后,再小一点的水是“池”:曲池、风池、千池、阳池。最小的水是呈线状的,叫“渠”,叫“沟渠”。包括“井”,也都有。

比如说“肩井”,这个肩井很少人去扎,因为它下面是肺尖。但要是治疗妇科病,肩井穴可是非常应手的。为什么呢?因为妇科的生殖器官全部都在小腹腔里,长期见不到阳光,里面的水实际上有时就容易发臭,一旦把肩井穴一扎,把天阳之气往下面一引,以阳化阴,下面的生理功能马上就好了。有的女孩子痛经,把她的肩井穴一扎,像掏井一样,把井里面的淤泥往上一提,然后把天阳之气往里面一灌,阴转阳,气顺了,痛经马上就消失了,很简单。从穴位这个名字上面,都告诉我们如何用形名来治。甚至不会扎针的人,用手按住这个穴位,比如感冒了头有点疼,可以试一试,把合谷穴按着,跟合谷进行对话,呼唤合谷这个名字,再请它把门打开,把里面的病气放出来。有时候,可能不找医生,自己的感冒就好了,鼻子马上就通了。这是祖先们创造的文化,留给后代使用的。

我在德国讲学时候就笑,西方人连学真东西都不会,针灸学这么好的东西学不到手。但是大家都爱用,老百姓都非常喜欢使用,因为他们都非常敏感,皮肤敏感,经络都非常敏感,一扎上去,病气的排放和正气的引入非常顺畅。不像我们中国人,皮肤好像是死的,一扎上去没感觉,还要拼命拧、提、插、摇、摆,各种手法都用上去,病人才得到针感。西方人常常是一扎上去,马上针感就产生了,效果就出现。但是他们学习针灸的时候却学歪了,他们把全身360个穴位编上号,1、2、3、4、5、6、7、8、9、10,失去了针灸原来的意义,所以效果就大大减弱了。

中国中医在西化过程当中,在国内也同样发生了丢失和放弃祖先们慧观内视产生的结果,而主动地接受西方医学的同化,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针灸正在被快速西化,针灸穴位的名称都用标号代替,切断了形名学在临床上运用的可能性,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针对病象的针灸处方,并没有对病人个体精气神差异的辨识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所以,应当再次提倡“修之身,其德乃真”,提高我们内在的能量和内文明的修身状态,使我们内文明能够真正地出现,知道祖先们经典告诉我们的真实意义。

每一个穴位的名字,实际上都是供我们呼唤的。这些穴位形名,并不像以前哲学或者医学书上所解析的,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当中无心碰到了一块石头或者一个木桩子,结果就减轻了痛苦,病就好了,而发现了经络。实际,并不是这样发现的,那是后人猜测的。经络穴位的发现,都是祖先返观内视当中发现的。

喜欢针灸的人,可以看一下感冒常用的穴位合谷和风池,如果感冒了,可以用手轻轻按着这几个穴位,然后呼唤它们,请它们把门打开,把病气排放出来,有时不用扎针,效果也能产生。包括呼唤穴位的非恒名,都有作用。而且,其中有个规律,在这里和大家交待下,要将出声的呼唤和默声的呼唤两者结合起来。出声呼唤,叫“知其白”;默声呼唤,叫“守其黑”。出声的呼唤,为阳;默声的呼唤,不出声在心里面呼唤,那称之为阴。阴动为先。男性的右侧属于阴,左侧为阳。女性右侧为阳,左侧为阴,刚好颠倒过来。所以,阳呼的时候就阴应,阴唤的时候就阳答,有这样一个现象。

针灸的医生若掌握了黄帝的形名学,治疗效果会大大地提升。以前我提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国内中医学院毕业的人,出去到英国应聘,当了个针灸医生,老板雇用了他,结果三个月下来,因为治疗效果太差,就要把他辞退回国。于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要打两三个电话到德国来问我,想让我传他两招,能够在英国扎根。我被他缠得没办法,于是就教了他几招,让他每天马步站桩,先把体内的经络打通,把天德地气能够吸收到自己体内,然后再把这些可非恒名口诀传给他。他得到以后,用起来还真灵,治病的效果确实上升了。因为英国民族湿气比较重,关节炎病人特别多,他自己修之身以后,然后掌握了这些传统中医方法,对治效果就迅速上升了。大约过了一年左右,他再次打来电话,千恩万谢:“房子也买了,汽车也买了,老婆也从中国搬来了,这都是拜熊老师所赐,非常感谢!”实际上,他不用感谢我,这都是祖先们早就具备的东西,只是我们忘记了,在学校和学院教学的时候也没有使用,甚至连精气神都讲不清楚,这是因为我们几代人本身都没有去实践内文明。

比如说这个“内关穴”,除了“内关穴”这个名字,里面还有个管门的形名,这个管门的形名叫什么?叫“冥钟”。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大拇指,把这个内关穴轻轻按住试一试,就按照刚才所讲的方法进行呼唤:“内关内关显位形,开启户牖迎金针,顺针排出病浊气,吸纳清气养性命。”就这样和它交流三遍,有时候指头上就会感觉到穴位在跳动,穴位下面的气机就在转动,那就是它对自己的回应。内关常见于治疗胃部、胸以及精神系统的一些疾病,对于调节自己的功能也是挺有帮助的,可以自己进行一些运用,这是形名学的运用,我们从道解中医的角度来揭示一下其中的原理。实际上都至简至易,很容易掌握,只是有一层窗户纸,要主动使用、承认、相信,并且在自己身体上去实践。

人类文明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分为“智能的外文明”和“慧性的内文明”,包括西方的智能文明、东方的智能文明以及东方道学的慧性文明,很简单。慧性文明就是龙文化。最近我写了一本书《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我们要把握住并且要走出我们近几十年的三个误区,在我们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以后,就发生了三个误区:

第一,就是以智解慧。搞不懂就胡言乱语,乱猜一气,以智解慧。

第二,是以儒解道。就是2000年来,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在以儒解道,按照儒家维护自己正统地位的需求,而来解析道家的学说,这种现象在宋代和明代非常典型。只要研究道家的东西,理学就不予以承认,在其社会等级伦理观当中,非常严格和凶险。

第三,则是以西解中。在近代,发生了以西解中,以西方的智能观念解析中国的文化,这怎么可能解释通呢!西方运用中国的古代文化,是取其精华,激活他们自己的灵感,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完整产生,如何全盘接受和运用。

所以我们要认识中医,首先得纠正智能的认识误区和错误,要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中解西。实际上,如果自己贯通了“慧”、“道”、“中”这三个字以后,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包括我们在西方讲解这些东西,他们也很接纳我们的观点,提出一些很尖刻的问题,但是自己真正站在道的观念上,用这个德一、用这个慧、用这个道、用这个中国古文化的成果来进行解释,他们也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

因为任何西方和东方文化都有个文化承传的问题,都还存在着一些历史记录。比如说,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所继承的是西方的内求文明,发展到他们这两个老师手上的时候,已经不像中国很系统地全盘开发右脑,他们还只是流露出比较系统的灵感和直觉。但到了亚里士多德时,就已经完全进入了智能状态,右脑不能够启用了。在中国也是同样的,在老子那个时候继承的是伏羲、黄帝的右脑教育和文明文化。发展到孔子手上时,由于受到地球能量的制约和银河系的制约,也不能够主动去开启右脑,这个时候就被迫去提倡左脑的开发和应用。

这个历史,实际上西方和东方都是一样的。可以说,古代大慧大智的教育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教育,是智识和慧识在德的统一下同步运用和平衡运用,没有强弱之分,不像太极图阴阳鱼那样有你强我弱。他们就是在尊道贵德的前提下,共同同步开发左脑的智能和右脑的慧识。继续下滑以后,才把握住直觉和灵感。但在把握直觉灵感方面,东方人不如西方人,因为西方人没有完整的慧识开启方法,中国人则是长期依赖祖先们的智慧吃现成饭,只要坚持经典诵读就能打开。但西方人没有这一套方法,文字和语言没有类似的功能。

中国人的语言设计,当中国人发音的时候,在大脑的布鲁卡氏区会产生放电现象,就是两侧的额叶上端放电,在大脑中央洞房区就出现耀斑,出现屏幕。但是西方的语言,英语讲一生,在大脑中央也不会出现耀斑,讲德语讲一生同样也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是拼音文字式的语言激活大脑的区域是左脑,完全是实用主义型的,就是在耳尖上方的威尔尼克区,而且是单侧放电。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设计,只要看着中国的文字进行语言诵读,左脑和右脑会同时放电,在大脑的洞房区,就是印堂、明堂后面的洞房,正电负电会同时激活。“洞房”是干什么的?是青年男女结婚的地方。古代没有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就直接用男女来形容电子在这个地方的结合。正负电子一结合,就会产生一块屏幕。北京有个13岁的小伙子李洪彬,坚持诵读《道德经》和经典,在他父亲的教育下,自己就激活了图像思维完整的反应,并且还在电视台表演过。这就说明了祖先给我们都设计好如何达到内文明、达到图文思维完整展现的方法,只是我们放弃了。

 

Image

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从世界来看,包括玛雅文明也都还保存着一些花费了巨大精力进行建筑的现象,来说明和告诉自己的子孙,不要轻易放弃内文明的修持方法。我到南美洲去考察的时候,就非常赞叹玛雅人的祖先,他们在新石器时代那种生产力极低的状况下,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构建这么巨大的石阵,这也是一种图形思维的外显方法,是在昭示自己的子孙要按照修身内求的方式去产生自己的文化。西方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都不能正确解读玛雅文明遗留的这个石阵,但是我亲自考察以后,把石阵几个点的线一连,就发现跟中国古代文化完全吻合,中国修身文化才能正确地解读玛雅文明巨大石阵的奥秘。当然,要展开讲内容很多,比如描述东边这个位置是描述肝臓象意,上面有一个人物画像,西方人将其解释是战神,实际上却是一个人非常快乐愉悦地躺在一个睡椅上望着天。可惜西方人就是好斗,解读不了玛雅当时的这种情形。其实,下面的石头柱子有一千根,上面完整地表述着七种凶杀,包括仇杀、恨杀、情杀、猎杀、谋杀等等。中国祖先总结出来的七种杀业,玛雅人在一千根柱子上面将其表述得淋漓尽致,这都是人类堕落的原因,就潜藏在人们的肝臓里面。杀业越重,肝臓损坏越快。只有清除了这些杀业,才能像快乐之神一样轻松,获得解脱。就像中国古代文化一样,杀业净才能成佛,才能重新建立肝的仁慈,才能够真实的具备大爱、博爱。

在建筑群相当于心区这个位置当中,也刻画的是中国龙在主宰着这座金字塔,西方人解释为蛇,其实蛇哪有像人类一样的舌头?所以根本不可能是蛇,那是西方人错误的解释,把龙解释成蛇。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在“内观其心,心无其心”的时候,在心里面就能看到一条龙,心液成龙。比如说,这个石头下面刻画的是白虎,这个象意的白虎跟中国文化中的虎表意相同,寄居在肺里面,都是非常形象的表述。

东西文化和文明在世界上都是一致的,世界各地的文明是相通的,所以道解中医,一定要回溯到2500年以前去进行认知。道解中医,是中医学复兴,从根文化井泉中汲取营养、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一种需要。道解中医,是人类复返慧性能量、以修之身继承慧性文明成果的一个前提。要想探讨生命的奥秘,探讨我们祖国的医学必须要去进行道解中医。道解中医,是人类把握住生命真相,获得身心健康的必由之路。真正的健康,应当是心灵的健康和肉体的健康都能完整把握的一种健康。道解中医,也是引领现代医学走出本身发展瓶颈、真正把握三因论疾和治疗疑难杂症的根本出路。

我们在讨论如何去正确解读中医的时候,必须要掌握道家深刻慧观内视当中的发现。比如说,道家内部代代师徒承传的乾坤一掌和四剑三治九法,基本上会很轻松地就把很多疾病掌握在手里,能够正确地辨证施治,进行治疗。那些简要的手法和运用精气神来达到明显治疗效果的一些方法,都包含在这里面。这是西方人画的一幅图画(图示略),把修身有素之人手上的眼睛也画出来了,把手上的剑气和指尖的剑气也画出来了,这个剑气能透过患者的身体。就像我有时候给病人诊断,只用手晃一晃,四个剑指一扫,就像扫描一样,病人的信息能够完整地提取出来,包括以前患过的病和将来可能患病的信息很快就成像,反应出来是一样的。当然,再结合到望诊,如果天眼、心眼和脐眼都能“望”,那么技术就非常地完整了,并不一定要让病人花几千元钱去接受扫描才能诊断。

最后,我们谈一谈如何掌握中医和传统文化。掌握中医和传统文化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经典诵读,而且是“素读”,不用左脑去思考,让左脑休息,让右脑开始工作。在那种状态下,运用自己的嘴巴,运用自己的眼睛,运用自己的手去诵读就行。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研究过古文,没有接受过这种方面的教育,所以自己就读不懂。其实,奇妙的就是我们古代的经典不是要求我们懂,而是要求我们诵读。只要开口诵读,就能够出现两个奇妙的效应:第一,无为而治。因为中国古文汉字和中国语言,是祖先们用大慧大智创造出来的,只要使用它们,就能够帮助我们调节体内的水,实现上善治水。这就像美国曾经报道的一个医例一样,孩子们的失忆症运用很多方法治疗不了,结果运用中国的文字,上面写中国文字,下面使用英文,然后让孩子们看,结果孩子们就治好了失忆症。这就是方块字的奇妙之处,只要用它就有效,而不求甚解,只要去读就行。原理就是用好这个音,在用音的同时,激励、激活性而产生光,启动体内的肾气、灵蛇能量,营养体内的精气神。

音的作用,有开穴位、治疗、说病等功效。三光内照,就能够出现和保持住慧观和图文思维的能力,这些现象都是可以出现的。而且,《黄帝内经》本身就告诉我们如何去学好中医。《黄帝内经·灵枢》当中有这样一句话:“雷公曰:‘请授道,讽诵用解’。”七个字,就解决了中国古文化掌握的方法,那也就是请求老师传授大道、知识、文化,学生接受以后按照“讽诵用解”的方式学习。“讽”,就是出声地朗读、诵读、讽诵。“用解”,将其用于在体内实践,进行解密、破解。方法很简单。

“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就是说,雷公得到了《黄帝内经》当中有关篇章以后,他早上和晚上都勤苦地进行诵读。在早期学习的时候,串编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反复翻阅到绳子断掉了。读得久的竹简上面,都蒙上了手上的油垢,竹简都变得油亮了。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时间久了,键盘都被手摸得发亮,所以出现“久者简垢”的现象,但他还是不停止,继续讽诵。“讽诵用解”四个字,实际上就解答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诵读,认为自己不能够理解,读了没价值、没有意义的错误认识。

因为古人的行文、文字、语言的设置,全部用音波来激活人体内的水,使音频震荡,使体内气流能够大量地富集,而向右脑运动,开启我们右脑的慧识之门,使我们右脑放电和左脑放电,能够在洞房区形成生物耀斑,最后转换固定形成一个屏幕。在早期,可能在眼前闪现的是白云,像星光一样跳动,像放电一样闪闪烁烁,不稳定。但是当能量充足以后,自己的生命之水和肾水能量都充足了以后,就一定会转换成为一个圆形的屏幕或者一个方形的屏幕。这个时候,图像就会出现在脑屏幕里面,那么自己的记忆力就会大大提高,像照相机一样的记忆速度很快就会出现,很可能就会过目不忘。

目前,西方实际上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比赛,到处挖掘民间的人才。他们谈到自己思维体会的时候,都提到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大脑当中有屏幕。这也验证了我们东方古代文明慧智共运在洞房区会形成一个慧性图文思维屏幕这个现象和原理的普遍性,并不是虚妄,也绝不是迷信,只是我们没有实践、没有挖掘、没有运用、缺少了解和认识而已。

要想出现图文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诵读最佳的经典,那就是择用道家的原始经典,像《黄帝四经》、特别是帛书《老子》五千言以及《易经》,它们的作用力非常强大。到了智能时期以后,在轴心时代和转折期以后诞生的那些古文,它们能量性、结构性的含金量已经开始下降了,虽然也有作用,但是与根文化当中的经典相比,其量级已经大大地降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

为什么明朝以后中国的智能发展急速下降?以至于清朝就下降到极点,成为了世界的劣等民族?因为从明朝开始,官方教育取消《易经》的诵读,儒生完全只读四书、研究八股文,把《易经》从教育领域清除,这造成可以帮助知识分子启动右脑功能的唯一一本教科书也被删除了。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还强调:“不通易者不得入阁”,日本人都能抓住这一点,因为他们知道《易经》蕴藏的奥妙对教育的无穷作用。中国唐朝宰相裴寂,也曾提出:“不通易者不得为相”。这些决策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易经》是一部神奇的书,它能够激活我们右脑的慧识;而老子五千言能够大量补充我们心灵的能量,确保我们右脑的功能能够稳定、完整地展开,是各有作用的。

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心的道德,使道德心灵能够托起善正德的右脑慧识和左脑智识以及大脑皮层的意识,使慧识、智识、意识都能完整地进入最佳的状态。“心”在这里,起一个最关键的托起作用,因为左脑和右脑要想真正出现图像思维,在左脑和右脑当中有个胼胝体,应该使左右脑两个孩童样的管理者在胼胝体部位能够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才能够智慧共运。

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有很多小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但是人却很聪明,实际情况就常常是大脑左侧管理者不愿意读书,大脑左侧管理者不愿意上班,大脑右侧的管理者在那里也懒懒散散。左右大脑管理者,在胼胝体这个位置没有很好地结合,或者互不理睬。我在指导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时,有些孩子们大脑里出现这两个小孩以后,让左脑里面的这个小女孩叫右脑里面的小男孩一声哥哥,都不愿意叫,好像她自己是老大,所以不愿意把右边的这个男孩称之为兄长。所以这个过程,我们要努力突破。一旦突破,左脑和右脑可以结合,整个图像思维就会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学习古代的经典那就非常得心应手。

一些已经通过经典诵读出现图形思维的孩子家长,跟我反映,孩子把握问题的准确性要比做父母的准确得多。例如有一例,一个5岁的小女孩蹲在地上玩,一个阿姨来找她爸爸妈妈谈生意,劝她的爸爸妈妈向自己的公司投资。等到这个阿姨一走,孩子马上抬起头来提醒父母:“妈妈,那个阿姨想骗您的钱,她是在哄您,您千万不能投资。”妈妈问:“你怎么知道呢?”她说:“我看到她心里去了,她在说假话。”这种现象,就是孩子运用图像思维,直接透过对方的心灵,使对方的假性语言失去了蒙蔽的作用。这也印证了古人的一句话:“真人面前莫说假话”。拥有图像思维,就是一个真正的人,别人语言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自己可以直接阅读对方的心灵,阅读对方更深的意识。

所以,将道德的心灵、右脑的慧识和左脑的智识完整结合,这个“三生万物”才是人类的绝学。要把握这个绝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体内,只要我们去诵读就能产生。音在声的背后。诵读过程中产生了震荡或者产生了震荡的频率就是音,只是需要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听闻知觉才能听到这个音。在初期,只是感应到震荡,震荡的背后有音,只是人们难以发现。但是,一旦把握住音,那么“乐”就会产生。这个“乐(樂)”能够对自己的生命起到全面调理作用,治病的作用都潜藏在里面。古代的文字都挺有意思,人们不诵读经典,不掌握内观诵读,自己身体里面的“乐”没办法调动时只好外求,跑到山里面去采草,“樂”加个草字头“艹”就成了“藥”,不怕苦就开始依赖药来熬着吃。

其实,在《黄帝内经》里很少提到药,里面几乎没有发现一个中医处方。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还是通过诵读产生乐(樂),通过“樂”来调节自己的心身达到健康。原始人类,通过口里面出来的声产生一股能量流,同时在中脉上产生能量流,这个就是音。所以我们唱歌讲究气沉丹田,能从丹田里发出震荡,那么音才持久。音就在声的背后,只是肉眼难以观察到,而且科学家也分析,音还有频率振幅。在音频振荡幅度的示意图中,一般在250HZ以上才是一个接近健康的人。想自杀或羞愧、自卑心态的振荡幅度是处在很低的状态,只有17、16HZ这个水平。但有人发出的音波非常高,最高可以达到1000,甚至达到1000以上。

 

Image

我们再看一看,光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上,光就是用自己左眼的太阳之光、右眼的月亮之光和自己印堂天目的星星之光,内收在自己的松果腺体内,来返观内照自己。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在经典诵读的时候,能够用这个方法去关注自己的体内,关注上、中、下三丹田和阴蹻位置,在里面观出文,观甲骨文、篆文这些字,一旦能够将其观出来,那么大脑的图像思维能力也就同步产生了。

人类对物、形与器采用慧观、智观和宏观、微观,以“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和“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分别构成了道医学、中医学与西医学。传统中医学,是以形、器为基,以物为整体,以德为本,而以德和道为归宿的一门人体科学。

我们应当感恩于这个“智能文明”时代中的科研成果,因为极致精微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常常就是人类找到智能理形科学与慧性理气科学结合的最佳契合开关。不要去否定近代科学,特别是尖端科学,因为它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祖先慧观的一些内容。老子思想中的“知其白,守其黑”的连接处和相通处,在最精细的微生物命体当中,常常就是链接的突破口。“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白之微和黑之大,将会是人类文明最终走向智慧、平等、结合而复归于唯德辩证法,从而诞生慧智大一统科学文明的一个根蒂。

爱因斯坦在20世纪为先导,在科学界开创慧性文明思维而成为著名的科学巨匠。2012年即将来临,整个太阳系又将再次抬起,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期。到了2012年,有利于人类开启右脑慧识功能的新能量流,将重新降临在整个太阳系上,我们地球人类可以迅速地从这一个能量体流当中再次获得大慧大智,有望创造比爱因斯坦更辉煌的科学成就。

我们中国的文明、文化和中医,都没有真正放弃祖先们的这种认知。抢先一步奠定好自己的基础,迎接这个光明一天的重新降临,对我们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将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我们应当牢记老子“圣人之治”的道理:“虚其心,实其腹,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绝学无忧。”主动走近老子、走近伏羲、走进近黄帝、走近孔子,去接受他们的智慧,来使自己早日实现内文明而全面重新认识我们的中医。

祝福中医国学瑰宝,在道德根文化的护航下早日全面复兴!

Image

(注:本文来源于道德之音,整理者未能查询到,辛苦整理,感恩。相关图片内容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Image

自困名利心者引为戒,作者 熊春锦

自困名利心者引为戒

发表于 2009年07月4日 星期六 23:12

争什么权,犯了道业都不知,修什么真,白修白炼了,可惜!既损功德林又误缘人之归路,造孽太大!

难道还准备下地狱不成?!蠢人痴人!不要以为没人会收拾,收拾的人在前面等着哩,只是人看不到而已,事到临头再后悔争名夺利自误就太晚了。

道德事业才是第一性的,不是个人利益名誉第一位。

这个矛盾一定要及早就地解决、处理好,都说难弄,我看是大家自己的心儿难弄,大家都无心就好弄,大家都心系道德事业就好弄,大家都处下甘当修真的学生,关注体内的精气神是否因为内耗而丢失了就好弄。

祝福大家的心都能德明一点,别害了自己的性命而不觉,修真总不能精进也不知。

太极黑才是生命之根本,那儿才是自己的永恒的真家,可别自己把自己弄到那里边的黑暗之“家”中去了,那可是还要轮回不息的地方,要归光明之家道之家!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重要信息http://dedao.org

如何准确获取帛书《老子》的全息性

如何准确获取帛书《老子》的全息性

——熊春锦

提问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有许多文字残缺,如何保证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帛书中有许多通假字,如何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答:

关于帛书版的《老子》版本、《黄帝四经》版本,为什么只剩下帛书而很少见到官方的竹简?

天道至公,没有忘记自己的子孙后代。1973年马王堆墓当中出土的保存比较完整帛书版《黄帝四经》《老子》,这两套书实际上是当时的官方版本,与其他地方出土的版本还不一样。这两套版本是汉朝以黄老治世为宗旨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在整个皇族内进行文化教育的课本。

这个课本从中央分发到地方,分发到各地的王,并且是以竹简本的方式分发下去的,督导这些王子孙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个过程长达三代之久,窦太后那个时候就开始正式推行了。在刘邦时期开始遵从比较肤浅的黄帝思想学说,但是到窦太后这个时期就开始全面贯彻黄老学说了。像“萧规曹随”的故事,其中就是黄老学说在两代宰相当中的承传。

但是传到汉武帝时,虽然没有历史典籍明显记载,但是可以推论,当时汉武帝为了报复祖母对自己两个儒生发小的杀戮,因而对黄老文化产生了病态性的仇恨,所以在窦太后死后,开始全面推行儒学,将道德学进行清理和整顿。当时可能他向各地王发出了一道圣旨,收缴所有黄老著作。

全国各地要遵皇命,肯定要上交。其中,唯独湖南的王,因为他是一位外姓王,不姓刘,所以享有一点自治特权。他觉得这两本书的确非常宝贵,一旦上交没有副本,那么后世要读、要学时,就没有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命人在缣上,将《黄帝四经》和老子五千言重新撰抄了一遍,然后把原件通过驿站传送到京城集体销毁。所以,在古墓棺椁内发现的是帛书本,没有竹简本。

从官方角度而言,它是集国家之力收集的版本,所以它的准确性比民间口传的版本可信度要高得多。由于有的人是口传,有的人是竹简传,就产生了一些差异性。官方本中还非常慎重地将战国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黄帝四经》和老子五千言,分成甲本和乙本这两种版本。

我们在校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脉络。作为修身的教科书,老子五千言和通行本五千言相比较,拿两者作对比实验,就可以看出它们的明显作用与差异。我们校订的帛书本老子《德道经》,诵读以后,产生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果要作为学术研究,那么就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考证。因为我既要从事学术上的考证,更重要的是从音韵学角度和能量波振角度去进行校订。

所以,大家引经据典否定我的判定完全可以,我不会否定你的结论,每个人都有去践行识别的权利。但是作为教科书,作为修身教材,我觉得在汉代能够从各种版本当中筛选出来一个官方版本,而且是推崇黄老学说的官方版本,的可信度应当取信,不应当再怀疑。如果人们是要怀疑的真实性,希望从其他地方的竹简本、民间竹简本和其他路径搜寻的版本相比较,作为学术研究来说,也是可行的。

所谓通假字,经文每一个字都是一字一灵符,什么叫一字一灵符?就是它是全息性的,要把这个信息包打开,只要用上善治水这个方法,逐阶段和层级去进行诵读,去进行体悟,就能够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它是全息性的。这个准确性,也许还只能针对个人,或一部分人、一个类型的人。

所以对老子五千言,我们要心怀敬畏。“恭熟忘合灵”地进行诵读,才能够真正走入五千言的殿堂。正如古人所说的“古今上山无限数,皆从此处达真”,古人都是从五千言的诵读当中,进入这样一个实证的过程。

访问道家的修行有成者,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一生恭恭敬敬地在自己体内去一字一应,一字闻其炁,一字听其音,一字观其光,进行认真地诵读,才把心身从一个低级层次推向中级甚至高级的阶段,从而实现“皆从此处达真的真境

编者注: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简介 楚帛书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被盗出,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省己守律尽天职,作者 熊春锦

省己守律尽天职

真正以事业为重,一切服从大道,将心身真实交给大道的人,并不多见。有些人始终以为是在替我个人干事,而不是为大道事业献身,将其个人利益与我个人绑在一起,不知以大道事业的兴起为根本目标,敬畏与对抗,感恩与怨恨始终缠绕不清,只知索取与捞取,却不知奉献与行德,忘记了大道无亲亦无人情。

用人情私心贪欲的有色眼镜观视在道德文化复兴过程中的一切,也就没有不产生迷失方向而产生自误误人的伤痛。少私寡欲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那是太难得一见了,所以见素抱朴也就难上加难。觅道而畏道,亲道而离道,以邪道为正道,都离不开私心和贪欲。尊道贵德都尚且难以做到,却希图成道了道、唯道独尊,那就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误思误识。

沉舟侧畔千帆过,心诚志坚必成真。我们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不过只是自然大道棋盘上的一颗小棋子而已,只有让天道之手随机而用,那才是我们的天职。自己乱蹦乱跳,最终所毁的只能是自己,既不会是棋盘,也不会是整个棋局。自己蹦跳到棋盘之外,摔成七零八落,也无关大局。

德者自安,失德自毁,不因声高而异变,不因狡滑而漏失,不因狂傲而可欺。

结局其实都是自己在书写,怨不得天地君亲师不慈悲,不关心,不讲理。处处迎合人心私欲之理,也就天理无存,修真何益!

修真者要高度注意:本因的能动性、归道性是根本,是基础。但是她却常被红尘封闭着难以透发,被业力阻碍着难以迅速全面展现。因此内因就显得极其重要,思识和正见的意识,就上升到了关键性作用的地位,或沉或浮,或前或后,本因中的前根慧福能否透发,全在于内因的取向和持续的久暂。如果久至能将本因中福慧前根的大门完全打开,就有了唾手可得的成真希望。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父亲节 寄语——熊春锦

父亲节 寄语

2011 06 19

熊春锦

父亲节过去了,我没有及时组织大家借此天时轮转的机会反思反省一番,十分遗憾。

一、在父亲节之际,回忆这一年中,我们是否曾有几度数番泛起过感天恩、感地恩、感师恩之心,并且由衷而发?

二、回忆这一年中的经历,是否曾经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在家庭敬爱自己的父亲?在修身中将自己当成了大道和天地的工具以及老师助手?

三、反思中是否发现自己曾对父亲生出的怨气和不满?对大道与天地的不恭,对恩师们只有索求而无奉献的阴念阴意?

四、试着思索一下,在自己的家庭中和黄老事业的复兴中,我们到底是一位啃老族,还是一位充满爱心而无私奉献的人?

五、家庭道德的构建,对老人孝道的体现,在集体事业中对大道和天地以及对众师的忠信,我们是在提升?还是在散漫?

六、对天地国亲师常怀敬畏爱戴之心,自检己之不足,将是以德进道的强大动力。

如果我们不经常反省自己做为一个人的言行而励志自忏,将不是一个合格的践行老子思想的学生。

愿我们皆都常怀一颗自忏的良心,真实地修善修正积德而体真道。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如何完整继承黄老教育真谛——熊春锦

如何完整继承黄老教育真谛

熊春锦

 

提问:

学生一直有个困惑,发现内部很多老同学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都不理想,而他们的父母大都不太重视学校教育,甚至有的父母还计划不让孩子上大学了。如果道学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不能利益社会,以后靠谁来弘扬道德呢?

自己最近投入家庭教育时间比较多,发现孩子即使开了慧性,有了比较好的记忆力,但是如果要取得好的成绩,还必须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不能听之任之。自己已经逐步地意识到,只单纯依靠慧性而不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孩子难有成就。如果孩子没有成就,那么德慧智的下一代就很难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诵读之外,在儿童的学校教育和能力养成上必须花大力气,很多家长对这方面一直重视不够。好像一提成绩,一提智能,就否定了慧性。甚至有的家长寄望于2012之后一切都会变化。

犹太人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高度重视,他们会普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法律、经济、政治和科学,现在西方国家的上层人物,大多是犹太人出身。了解美国内情的人,都说是犹太人在统治美国。西藏密宗也是如此,他们把孩子送往瑞士读军事,为今后发展贮备人才。这说明他们高瞻远瞩,在教育上领先了。

这种思维,是否也值得内部老同学借鉴?

解答:

你的观察和感悟,是切中当代原来修真队伍时弊的一种见解。这正是在黄老学说复兴期应当医治和根治的一种群体性的痼疾。

从汉代以来,在外环境和整体社会的制约和很长时间影响下,人们如同几十年被狭隘唯物论反复长期洗脑一样,落下一个不承认客观事物而以我见为标准的疾病,迄今还仍然顽固地坚持,不愿放弃。接受真相极其困难和扭捏,不愿意真正改变。

在修真界中,人们对黄老思想中的修身治国思想和教育的完整性,从汉代被阉割的只剩下修身而失去了治国甚至连齐家也丢失的毫无踪影的长期洗脑中,这种雷同式的疾病,“独善其身”的自私狭隘性得到了长足发挥。

在这个群体中,这一类的影响就像遗传性疾病一样,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既影响自己,也在左右身旁之人的无作为和不作为局面。

所以,要想真正复兴道德根文化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跨越历史上的疾病“承传”,真正回到根文化的井泉中去直接吸收营养、再造心身,并且保证自己不被传染上这种“疾病”。

很多老同学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大部分源自练气大潮的认识,他们更多接受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积累的更多是汉代以后道家史料中的经验,从而在社会中被传染上这种历史疾病,并形成了大家的思维定式。他们在我这里,需求更多的只是方法,而不是黄老思想的真谛。对于慧智圆融的教育,对于德慧智三元一体的教育,他们既从来未身居其境,同时现在学习时也觉得与己关系不大,缺乏真切的心灵感受。由于未能身受体验,也就难以自疗自身已经患上的“暗疾”。

家长们自身所患的这种历史疾病,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并且不以为错,要想改变就很困难。由于缺乏自疗以根治其疾,那么要想去治好别人或教育孩子,也就常常力不从心,或者将德慧智教育理念篡改到符合自己的病态框架之中施为。这些都是极其常见的共性现象。

我个人的影响力,在社会整体影响力以及历史沉淀力面前,那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事情。根本性的改变,还有待于群体的努力和社会共识的真正形成,才能根本性地改变这种局面。

现代要想医治这种固化型的疾病,需要六方面的同步推进:

一、需要时间,长期反复进行大量的“正善治”性的启蒙和再教育式的跟进;

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真正的黄老修身学说完整地传递到大家的心底;

三、要更多地借助家长们的爱心和对孩子的关怀期盼,从而引导大家反省自己执行黄老学说的狭隘性和差距,真正改变自己的错误,全面真实地复兴道德根文化,将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与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完整地实践开来,从而改变现状,并创造未来。

四、现有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内壮提升是关键。我们需要长期坚持对现有人才进行德慧智素质教育,在双可核心教育的带动下,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德慧智教育,再造心身性命。要让所有同学真正明白德慧智教育自我实践,就是修身实践的摇蓝。不经历这一阶段或者不补上这个教育工程,那么一切修身实践全都只是水上浮萍,毫无根基,无法真正再造性命。黄老学说的修身,离不开执两用中的根本原则。

五、大力抓好宣传推广工作,善巧方便地运用一切宣传阵地,让我们自己知病,社会上防病,建立隔离带,引导人们直扑伏羲黄老的道德根文化井源中去汲取营养,预防和减少社会人士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将德、慧、智三元素完整地传递给每一个接触者和爱好者,而不要用自己的愚昧阉割和篡改德慧智教育的完整性,修身治国,功行合一,不可动摇。

六、要注意在推广中,边提高我们自身,边发现社会中优秀的无“疾”人才,让他们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从而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切断自我感染与传播,用新生代替代无法改变的那一部份,从而完善壮大队伍,构成全新的黄老学说团队面貌。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dehuizhijiaoyu/jichulifa/2011/0407/728.html请转载时注明!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作者释学山
有人说,神秀大师和六祖大师的偈子同等重要,一是顿悟,一是渐修,不可偏废。
此是盲愚无智者所说。何以故?
不见性之渐修和见性后的渐除习气,是两码事。
见性修行,修行的目标对了;不见性修行,如犬逐块,目标错了。
古人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以识得根本,可称修行。犹如去往一地,方向正确,可称前往。方向若错,不仅不至终点,反而越走越偏,徒受劳苦,无任何意义。
若见性,则可以称渐修,可称做功夫,可称除习气。何以故,以识得根本,所做真实有效故。若不见性,一切修行,都是幻中捞摸,犹如与虚空打假,修行对象错了,盲修瞎练,算不得修行。
古人云:但得本,莫愁末。得本者,了了见于真实之性,实无少法可得。不愁末者,渐修、改习气,做功夫,只言保护,不言修证、造作、增减。何以故?本性修添、增减、改换不得。
若不见性,则虽然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是于虚妄身心上枉做功夫,不知身心是幻,实无身心,故不得道。以有我修道,有道可修,有尘可除,有法可净,而不见本体清净,不悟人法俱无,根本我相未除,俱生无明未破,故再怎么勤拂拭,只增生死习气,枉受辛苦,穷劫不能真正解脱。
而若见本性清净,人法俱空,不妄施功,但转习气,勤加保护,不染万境,故能不枉用功,但转无始劫来识心妄计,假名修行,实无可修。故能一念觉,即佛,念念不愚,念念作佛。直用本心,直成圣道。
此是禅宗顿教法门与其他渐修法门之根本区别也。学法者于此根本处不得不识。今人多自认根基浅薄,不愿承当,便执渐修,以为断恶修善,勤加修练即是道。若见性,断恶修善、勤加修练即是道。若不见性,精进则成狂邪,修道则成煮沙成饭,无有是处。

婴儿特别爱吃大拇指,是什么原因?

婴儿爱吃大拇指,是什么原因?

问题:我家孩儿一岁前特别爱吃大拇指,什么原因?很多婴儿都这样,拿起东西就往嘴里塞。提前致谢!

Dr.XIONG 2017/11/2810:12:34

去医院检查肠道寄生虫。多见于绕虫、钩虫、蛔虫,需要驱虫,并将生活用品全部消毒几次。

XXX 2017/11/2810:21:07

根据导师的答疑,末学在《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中找到了导师的更详细的答疑:

实际上婴幼儿出现咬物品,主要是牙齿生长期喜欢咬物品,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肚子里边出现了寄生虫,他也就爱咬一些东西。前面的牙齿生长是会痒痒,后一种是寄生虫催化作用而产生的咬物品。对于前一种,常常伴有口水拉拉地流,顺着口角流下来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况,我又比较欣赏西方人的那种方式,西方人对婴儿,嘴里边总是含着一个奶嘴,无论是在外边推着走的时候还是在家里躺着的时候,婴儿嘴里就离不开一个奶嘴让他自己含着。吸得有滋有味的,咂咂咂的。他有乐子,有事情可干。而且那个很宝贵的唾液也不会顺着嘴角流下来。自己就吞进去,而我们的很多家长不注意保护孩子们这些宝贵的唾液啊,这可是金精玉液啊。吸收进去,吞咽下去又蒸发上来,像水的良性循环。我们是不是上善治水。要把握好这一点。所以对于爱咬东西的这些孩子,最好能去商店里去买一个奶嘴,挂在脖子上,没事就塞进他嘴里,让他含着,让他去咬去。这样他就不会抓住其它的任何东西就往嘴里塞啊。当牙齿全都突破牙床而出以后,都出来以后,牙床的痒感涨感消失,爱咬的现象即会自然消失。对于后一种的可能寄生虫引起的咬东西的现象,则需要平时提高讲卫生习惯,对他用过的物品要进行经常的洗刷,弄得干净,再定期运用中药或西药,内用或外用驱虫。这是对这个问题综合性地简要地解答这么些。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问题:“不忘初心”。初心是指什么?实现不了初心怎么办?熊春锦 答

问题:“不忘初心”。初心是指什么?实现不了初心怎么办?

:熊春锦

初心,是指最初始的发心。最初始的发心,又分为两大类。

大家都知道、了解的第一类初心,就是后天、常态、有相的,意识当中由于心灵潜藏能量的推动而发出的一种誓愿。但是从根本而言,它是指一点灵光背负着原罪来到人间时的一种誓愿,要把这个原罪解决,就要积行累功。

第二类初心,大部分人而言,用《黄帝四经》里面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受命于天,定立于地,成名于人”,就是后天初心后面的那个原始本因似的初心。虽然说这一点灵光,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有缺陷“受命于天”而来,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没有带着缺陷,而是满载着正向性的任务而来。但对于众多人来说,的确是普遍存在缺陷,就是“一手提福,一手提罪”而来。而且,在另一度空间,在光的世界或在其他的空间当中,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来到人世间。这是指隐藏、镶嵌在一点灵光上,藏在心灵基因内,被肉体所承载的一种初心。所以,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感觉,怎么总是有一股力量推自己到处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初心。

这个初心的来源,是源自于一点灵光里面产生的那点动力。修身求真的起始,就必须要具有宏愿大志,建立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要确定一切恩爱名利、尘劳之事,绝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坚定志向,然后发心苦志,精勤实践,百折不挠,万难不变初心大志,不忘灵根在天,实现完成天命,质变提升而回归故土家园,才能够确保成功。

受命于天,定立于地,成名于人”,这三者到底是正向性去执行了?还是将其忘记了?或立起来又慢慢地淡忘了?无论是起始的初心推动自己建立了后天心意的初心,这两种初心是否能够不离不弃,始终抱元守一,非常关键。

但是,由于许多人来到人世间以后,经受不住世俗名利的熏染,进而就随波逐流,醉生梦死,改初心,改了性,一点灵光当中性替代那个“受命于天”的初心了。有的人连后天立起来的那个初心也抛弃了,那就必定会流浪生死,循环往复,难有出期,白白浪费大好的人生,浪费命体这一栋房子,很可能还会失去这个机会,难以再进入一栋好房子。因为自己不珍惜生命,不爱自己,不爱别人,是一种假爱、小爱、自私之爱,不爱自己的那一点灵光,而沉迷在物相世界的浊浪之中。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及时地察觉,要让眼耳鼻舌身意经常跟自己一点灵光的初心进行交流,获取它释放能量的动力。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有时候忘记了、淡忘了,但是只要及时回头,同样还是有进步的希望成功的可能。

关键在自己要随时自省,在五贼情志方面,一定要用《百病百药》经常检查心身,把所有的病根去尽,那初心就能够自然透发,不被错误的言行、被世俗的红尘所蔽障,就不会陷于七情六欲的滋长,不可控制,不可遏制,而沉迷、沉沦。

在外因方面,也需要与强者为,以长者为尊,与比自己能量强的,比自己道德水平高的,比自己修正修善做得好的人,去交朋结友,而不要去同那些下九流、下三烂的人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有些修身者忘记了初心,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初心,变成一个常人以后,还远远不如一个常人,反而更疯狂,更固执,更贪婪,因为已经把初心的防线全部都撤除了。这样的现象,实际在社会上也不少,经常会有耳闻。

不忘初心,是要立长志,而不要长立志,这是至理名言,一定要与自己一点灵光期待的初心,找到道德根文化时的喜悦所立下誓愿的初心紧密联系起来,牢不可破地结成为一体,将自己的身口意完全地融入到初心当中。这样,初心才不会被动摇,不会被破损,甚至丢失。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发油腻脱掉如何解决——熊春锦

头发油腻脱掉如何解决

熊春锦

提问:

近一年来头发特别油,基本上每天都要洗,也开始掉头发,特别苦恼,无法解决,恳求指点。

解惑:

要在肺与肝上找原因。

肺主皮毛,肺炁不畅达与活跃,则毛发不固。肝解脂的能力不足,则肝阴木反侮于肺金,形成亚健康。

常见原因:身识运动量低下;口识饮食五味超需求值;脂性亦过剩。

解决办法:加强身识运动量和劳动量,提升肝胆与肺肠功能,要持久坚持。

生命的命体在于运动,生命的性体在于清静。这两者要中炁以为和,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劳动运动命体,一定的时间清静意识与智识,那才是中炁以为和的正治和善治。

口识对五味对脂肪的摄入,要降低到“饥渴”需求状态,而不能过量满足,因为满则亏。盐、糖、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都要控制。

“高营养”其实是商业骗术,中和均衡才是硬道理。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dedao.org/xueyuan 重要信息

如何准确获取帛书《老子》的全息性,作者 熊春锦

如何准确获取帛书《老子》的全息性

提问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有许多文字残缺,如何保证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帛书中有许多通假字,如何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答:

关于帛书版的《老子》版本、《黄帝四经》版本,为什么只剩下帛书而很少见到官方的竹简?

天道至公,没有忘记自己的子孙后代。1973年马王堆墓当中出土的保存比较完整帛书版《黄帝四经》《老子》,这两套书实际上是当时的官方版本,与其他地方出土的版本还不一样。这两套版本是汉朝以黄老治世为宗旨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在整个皇族内进行文化教育的课本。

这个课本从中央分发到地方,分发到各地的王,并且是以竹简本的方式分发下去的,督导这些王子孙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个过程长达三代之久,窦太后那个时候就开始正式推行了。在刘邦时期开始遵从比较肤浅的黄帝思想学说,但是到窦太后这个时期就开始全面贯彻黄老学说了。像“萧规曹随”的故事,其中就是黄老学说在两代宰相当中的承传。

但是传到汉武帝时,虽然没有历史典籍明显记载,但是可以推论,当时汉武帝为了报复祖母对自己两个儒生发小的杀戮,因而对黄老文化产生了病态性的仇恨,所以在窦太后死后,开始全面推行儒学,将道德学进行清理和整顿。当时可能他向各地王发出了一道圣旨,收缴所有黄老著作。

全国各地要遵皇命,肯定要上交。其中,唯独湖南的王,因为他是一位外姓王,不姓刘,所以享有一点自治特权。他觉得这两本书的确非常宝贵,一旦上交没有副本,那么后世要读、要学时,就没有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命人在缣上,将《黄帝四经》和老子五千言重新撰抄了一遍,然后把原件通过驿站传送到京城集体销毁。所以,在古墓棺椁内发现的是帛书本,没有竹简本。

从官方角度而言,它是集国家之力收集的版本,所以它的准确性比民间口传的版本可信度要高得多。由于有的人是口传,有的人是竹简传,就产生了一些差异性。官方本中还非常慎重地将战国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黄帝四经》和老子五千言,分成甲本和乙本这两种版本。

我们在校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脉络。作为修身的教科书,老子五千言和通行本五千言相比较,拿两者作对比实验,就可以看出它们的明显作用与差异。我们校订的帛书本老子《德道经》,诵读以后,产生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果要作为学术研究,那么就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考证。因为我既要从事学术上的考证,更重要的是从音韵学角度和能量波振角度去进行校订。

所以,大家引经据典否定我的判定完全可以,我不会否定你的结论,每个人都有去践行识别的权利。但是作为教科书,作为修身教材,我觉得在汉代能够从各种版本当中筛选出来一个官方版本,而且是推崇黄老学说的官方版本,的可信度应当取信,不应当再怀疑。如果人们是要怀疑的真实性,希望从其他地方的竹简本、民间竹简本和其他路径搜寻的版本相比较,作为学术研究来说,也是可行的。

所谓通假字,经文每一个字都是一字一灵符,什么叫一字一灵符?就是它是全息性的,要把这个信息包打开,只要用上善治水这个方法,逐阶段和层级去进行诵读,去进行体悟,就能够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它是全息性的。这个准确性,也许还只能针对个人,或一部分人、一个类型的人。

所以对老子五千言,我们要心怀敬畏。“恭熟忘合灵”地进行诵读,才能够真正走入五千言的殿堂。正如古人所说的“古今上仙无限数,皆从此处达真”,古人都是从五千言的诵读当中,进入这样一个实证的过程。

访问道家的修行有成者,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一生恭恭敬敬地在自己体内去一字一应,一字闻其炁,一字听其音,一字观其光,进行认真地诵读,才把心身从一个低级层次推向中级甚至高级的阶段,从而实现“皆从此处达真的真境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重要信息 dedao.org

推分引义是一药——详解 作者熊春锦

推分引义是一药。(推究职分,讲求道义。)——不懂,请教大家,感恩!

Dr.XIONG 答:推分引义是一药。(推究职分,讲求道义。)

推演、推论,研究、分析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不要越界。在大道的法则、规律、秩序下行事,尽义务行本分。这当然对生命的健康,命运的顺遂是一味宝贵的良药。

民国初年的小学课本中对此“推分”有比较精准的寓教演示。课文《职业》一课,原文是:“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这一课仅仅十八个字,就将做人要知命而守本分揭示的一清二楚。天有五德分理,人有五行遵从,司职各有本分,选对了能守住,也就适合于自己发展,同时利益社会民族国家的治理而不产生紊乱。人的生命五行的能量形格各有不同,做人不可无职业,也不可在职场中朝秦暮楚,东游西窜。如果让狗去司职于捕鼠,那才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如果让猫儿代替狗儿看守大门,也就是聋子的耳朵—-形同虚设。

世界上职业千万,人类的司职从五行分析中就能粗畧判断,有需要就有职业,有分工就存在着按照人的先天与后天能力进行“推分”选择合适的司职工作。世上最好的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喜爱中就包含着自然推分的属性,顺应天性而取职,发展的空间才会广阔,符合道义做人与司职,就会快乐幸福一生。

文章来源 老子学院 重要信息 dedao.org/

网上资料资源

综合类

四库资料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
国学经典书库
http://lib.ecit.edu.cn/guoxue/

一元一国学网

http://www.yiyuanyi.org/
新国学四库
http://www.sinology.cn/book/3/02-lib/01-zg/03-guoxue/
国学网四库
http://www.guoxue.com/wenxian/wxshi/shibu.htm

古今图书集成:
http://192.192.13.178/book/index.htm

四库全书的连接

http://www.yjsy.ecnu.edu.cn/jszj/jszj.htm

国学导航
http://www.guoxue123.com/

国学网

http://economy.guoxue.com/index.php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

http://chinese.dsturgeon.net/index_gb.html

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台湾)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

http://library.cuhk.edu.hk/search*cht/

新亚研究所文献资料(香港)

http://www.hkedcity.net/project/newasia/resources/

中华文明

http://www.art886.com/

中华万年网

http://www.china10k.com/

道家典籍

http://www.daoism.cn/up/data/

http://www.kztjq.com/newbook/zyzz/zyzz.htm

http://www.wenhuacn.com/zhexue/daojiao/dianji/shenxian/index.htm

道藏等道书下载

http://taoism.indranet.co.uk/index_Taoism.htm

太平御览(下载)

http://www.pop414.com/dbook/01/09/2008-01-01/1289.html

古籍善本

http://guji.artx.cn/

国学数典论坛(需要积分)

http://bbs.gxsd.com.cn/index.php

南怀瑾先生资料

http://www.nanhj.com/

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

小学类

文字学

http://www.eduwest.com/subweb/kjys/0209/page/text.htm

甲骨文对照表

http://www.wz-bgz.com/Article/27/30/2006-12/370.html

小篆对照表

http://www.wz-bgz.com/Article/27/30/2006-12/369.html

古字字体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http://cdp.sinica.edu.tw/

http://www.9610.com/zidian/

下載漢字構形資料庫2.32版光碟 ,62.1M,2006年2月版,收錄楷書字形61,466個(含漢簡缺字1,290個)、小篆11,100個、金文3,781個(含圖形文字322個)、楚系簡帛文字2,627個、甲骨文177個,楷書異體字12,800組。
该软件对补字处理,网页缺字有独到之处.安装后在WORD工具栏中增加相应条目,可直接将补字转为图片,便于缺字时的交流.

龙语瀚堂数据库

http://lyzy.dragoninfo.net/

http://www.dragoninfo.cn/

http://public.dragoninfo.cn/lianjie.aspx

说文解字注

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php?bookid=53

http://www.chinese99.com/xiaozhuan/shuowen/

文字蒙求

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php?bookid=38

文字源流浅释释例篇

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php?bookid=60

汉典(字典)

http://www.zdic.net/

异体字字典(台)

http://140.111.1.40/main.htm

国语辞典(台)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康熙字典

http://wenq.org/index.cgi?KangXi

华文字句搜寻网:
http://www.cbooks.org/main.asp

搜文解字:
http://cls.admin.yzu.edu.tw/swjz/index.html

东方语言学网的中古音查询:
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
方言查询、民族语查询、语言学著作目录查询、语言学论文目录查询、学位论文目录查询

汉越字典:
http://perso.wanadoo.fr/dang.tk/langues/hanviet.htm

越南语汉字读音检索:
http://www.nomfoundation.org/nomdb/lookup.php
(如果查“北”的读音,选择mandarin,键入普通话的拼音bei3,就可查出越南语的读音)

汉字台语(闽南话)、客语、古音查询系统:
http://linux.taigi.idv.tw/jiim.shtml

闽南话/华文线上字典:
http://203.64.42.21/iug/ungian/Soannteng/chil/Taihoa.asp

台语(闽南话)辞典:
http://daiwanway.dynip.com/cgi/tdict.acgi

台湾话语音汉字辞典
http://www.edutech.org.tw/dict/Sutiern0.htm

黄锡凌粤音韵汇电子版: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Canton/

粤语会馆的粤音字典:
http://www.yueyu.net/yykt/yyzd.htm

Chinese languages :
http://www.chinalanguage.com/
Hakka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电子版: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中文:
http://www.zhongwen.com/
字音、部首、笔画数、字典网

可查一些英语单词:
http://www.onelook.com/

我们经常遇到因内码不同,而显示乱码的情况,有专门的软件可以解决此问题,如内码转换精灵,可从下列地址下载:
http://sq.onlinedown.net/soft/20365.htm

还有一个“中文内码转换巨匠”,但免费试用有次数限制。可搜索下载

一些字的解释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anyu/Category.asp?cataid=A0001000600060004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2796/node2797/node2845/index.html

汉字知识

http://www.ccknet.com/zlqk/ShowClass.asp?ClassID=8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zhuanti/worldchinese/chinaxd.htm

国语小词典(台)

http://140.111.1.43/

汉语大辞典(台)

http://202.109.114.220/

汉字大全

http://www.cnpoem.net/hz/

国语辞典:
http://140.111.34.46/dict/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dict/

国语辞典简编本:
http://140.111.1.22/clc/jdict/main/cover/main.htm

异体字字典:
http://140.111.1.40/main.htm

成语典:
http://140.111.34.46/chengyu/sort_pho.htm

汉语大词典:
http://www.ewen.cc/hd20

成语词典:
http://www.kingsnet.biz/asp/chengyu/index.asp

成语智能检索:
http://www.doc.net.cn/component/option,com_ideidiom/Itemid,27/

在线汉英双解新华字典:
http://www.imagecode.net/asp.net/dict.aspx

中国石材供求网网上新华字典:
http://www.stone163.com/skill/20040103dictionary/find.htm

新华字典:
http://www.fzepc.com/chinapoem/word.asp

在线汉语字典:
http://www.zdic.net/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学生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语规范词典(界面左边)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一些辞典类

http://www.gg-art.com/article/tools.php

台湾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史语所中文资料库

http://www.ihp.sinica.edu.tw/database/index.htm
史语所简帛金石资料库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search.htm
故宫寒泉资料库

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成语辞典

http://www.guoxue.com/chengyu/CYML.htm

原始资料及查找类

马王堆帛书

http://www.freehead.com/viewthread.php?tid=6558823&extra=&page=1&sid=tm7BTV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0b3a10100b4u1.html

石鼓文释文

http:[email protected]/blog/static/2116823120082206429896/

简帛概述

http://www.jianbo.org/Mlhc/2002/biannian/mulu.htm

龙的资料

http://www.tvsc.cn/zhonghuax/list.php?tvscid=186

黄帝资料

http://www.56-china.com.cn/china03-12/03q/zgmz3-nw3m7.htm

大唐资料库

http://info.datang.net/

维客
http://www.wiki.cn/

中国百科网

http://www.chinabaike.com/

字典大全

http://www.zd9999.com/index.asp

各家书法

http://www.minaol.com/gb/art/sfw/enjoy/enjoy.htm

毛泽东文集1–8卷
http://www.ccyl.org.cn/theory/mxweb/main.htm
毛主席的著作,挺多的。
http://mzdthought.com/html/mxzz/

“保先”文献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
http://www.ycwb.com/gb/special/node_1649.htm
人民网、党的新闻
http://zg.people.com.cn/
新华网中国宗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12.htm
大百科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
伟人的相关资料
http://www.china1840-1949.net.cn/zhuti/minzu-zhuti.htm
青少年思想道德网
http://daode.youth.cn/xianzhe/default.htm

辞典类

语言文字国家标准类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wenziguifan/

http://rsxx.sdau.edu.cn/pthindex2003.htm

http://rsxx.sdau.edu.cn/putong/gueifbz.htm

佛学辞典

http://www.fjdh.com/fodict/default.htm

中华电子佛典线上藏经阁大正藏全文检索

http://ccbs.ntu.edu.tw/cbeta/result/search.htm
佛学大词典:
http://www.fowang.org/fxd/lookup.htm

儒学词典: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ConfLex/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

书籍论文、古籍注释

读书中文网

http://bbs.rbook.net/

古籍在线阅读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00844

王国维《人间词话》

http://www.cbe21.com/subject/chinese/articlelist.php?column_code=010306

罗素<西方哲学史>
http://www.shuku.net/novels/zatan/xfzxs/xfzxs.html

亦凡公益图书馆
http://www.shuku.net/novels/cnovel.html

霍金《时间简史》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zatan/sjjs/sjjs.html

龙与上帝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dragjlhehupmh/lysd.html

第五项修炼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dwxxlxxxzzdys/dwx.html

人类与大地母亲/汤因比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ctdzwdrxb/ddmq.html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rljsjbsbgy/rljsjbsbgy.html

全球通史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history/earthquanshi/earthquanshi.html

科学中的革命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kexuegeming/kexuegeming.html

1840年前的基督教

http://sshtm.ssreader.com/frbookinfo.aspx?ssid=11425685&lib=40

中医学

http://sshtm.ssreader.com/frbookinfo.aspx?ssid=11150734&lib=40

http://www.100md.com/index/0L/Index.htm

http://www.tcm100.com/ZhongYiGuJi.aspx

医学资料

http://13063379.qupan.com/?folder=333395

西方哲学史教程

http://sshtm.ssreader.com/frbookinfo.aspx?ssid=10230545&lib=40

汉语言文学论文
http://www.seepaper.com/list_66-60-2/

传统文化论文
http://www.seepaper.com/list_94/
文化论文
http://www.seepaper.com/list_93/

哲学国学论文
http://www.seepaper.com/list_84/

校勘

http://www.cbkx.com/2003-3/440.shtml

《论语》注释古籍资料

其他

音乐类

古曲网

http://www.guqu.net/

成公亮古琴音乐网

http://www.cglgq.com/

琴剑书生云水道人的曲盘

http://qinjianshusheng.qupan.com/?folder=436457

http://yunshuidaoren.qupan.com/?page=1&folder=396827&format=&condition=

佳作欣赏

http://www.dfg.cn/gb/yspd/jzxsh/jzxsh.htm

中国二胡网

http://www.erhuchina.com/ermq.asp?type=123&pageno=1&zyinfoid=27&zyinfoid=46&submit=%C1%AC%B2%A5

班得瑞

http://music.bandari.net/

华音网

http://www.imusic.cn/

我的音乐网

http://www.imusic.cn/

古琴库

http://book.ndcnc.gov.cn/huodong/guqin/htm/map.htm

中国古琴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279717.htm

醒心琴韵

http://www.xxqy.com/qin.asp 

图案图片类

http://jv8k.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cat%3d%25u7D20%25u6750%25u56FE%25u666F

http://myforum.cgcstation.com/simple/index.php?t57195_2.html

http://www.grassy.org/art_cn/home-ptn.htm

http://cn-pattern.com/Html/shuohua/index.html

http://www.nipic.com/

http://sucai.jz173.com/13/

http://www.iecool.com/photo/3/827_0.htm

http://www.iecool.com/photo/3/825_0.htm

毛主席像章馆

http://www.chinamaozedong.net/

里革断网的启迪,编者 水清

里革断网的启迪

编者 水清

《国语•鲁语上》:〈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 是禁罝罗矛昔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窗口远,水虞使用禁罝辘,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麋,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欲侧之不忘也。”

〔译文〕:鲁宣公夏天把鱼网投入泗水深处捕鱼,里革割断他的鱼网扔在一旁,说:“古时候大寒到来深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活动时,掌管湖、泽的官才考虑使用鱼网和竹笼,去捕捉大鱼和鳖蜃等水产,用来在寝庙中祭祀祖先。这时让国人捕鱼,是为了帮助地下的阳气宣泄出来。鸟产卵,兽怀胎时,鱼类长成,掌管山林禽兽的官便禁止使用网捕捉鸟兽,只准用矛刺取鱼鳖,晒成肉干供夏天食用,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的生长。鸟兽长大了,鱼鳖则开始繁殖,掌管湖泽的官便禁止下网捕鱼,只准设陷阱和鸟网去猎获鸟兽,以供应宗庙和厨房的需要,而把小鱼养在河里等它们长大后再取来享用。此外到山上砍柴时不能伐掉树苗,到水边割草时不能割取没有长成的嫩草,捕鱼时禁止捕幼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麋,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幼虫:这些都是为了使万物生长繁殖,是古人的教导。现在正是雌鱼刚刚和雄鱼分开而开始繁殖的时候,你却不让鱼长大,还要下网捕捞,真是太贪心了!”

宣公听了这番话,说:“我错了,有里革纠正我,不也很好吗?这是一副好鱼网啊,它让我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方法。请管事的人把网保存起来,使我永远不忘。”师存正在旁边侍候宣公,说道:“与其保存这副鱼网,还不如把里革安排在您的身边,就不会忘记他的规劝了。”

鸟兽鱼怀孕繁殖的季节,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捕杀它们,这是古之先贤的遗训,也是国家的政令和法度。鲁宣公要在夏天的池塘里捕鱼,大臣里革不仅用语言进行了制止,而且还直接断其网,用动作加以制止。鲁宣公虽贵为一国之君,面对里革如此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自知理亏,并且当面认错,能引以为戒,是非常值得嘉许的,彼时的君臣关系是如此清晰而磊落。

“贪无艺也”,艺即限度,无艺即无限度。“里革断网”的典故,至少有这几方面的历史思考价值:一是若君王行为不当,则为臣者可以直接批评并制止君王,此时的君臣关系取舍法则是“君有道则从君,君无道则从道”;二是君王也必须遵守法治,顺时执度而行,自身不能凌驾于法令之上,在天地自然万物和社会法律面前,君权也只是被高度规范者;三是人类不能违背天时滥捕滥杀万物,天地万物面前,君王也没有生杀予夺、滥杀妄杀的特权,更何况臣民百姓。

《逸周书·大聚》中记载:“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可以看出,自大禹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就形成了顺天应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法令。“禹之禁”就是君王以法令的方式规范和劝诫天下。而在《孟子•腾文公下》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与“禹之禁”相似的内容,却已是用于教育国君的非法非礼之行。

《周礼》、《国语》、《吕氏春秋》、《淮南子》,以及《黄帝四经》和《黄帝内经》等著作中,都阐释了古代基于天人合一、顺天应时、自律于己和敬天畏地爱民的治国治事理念。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无一能离开这条变化主线。

我们学以致用,经史互參,从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社会领域中,寻觅到这些演变的关键历史轨迹,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拼合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真貌,就可以更明晰如何做好“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真正在个人生命中、身国内、家庭中和事业中率先恢复正确的道德根文化成长历程,同时也能在人类社会中复兴正确的道德根文化之本,共建和谐、安乐、富足、明德、知道、修身的人类社会。

今天,《经史为鉴》栏目开通启用,试发一个小历史故事,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交流思悟学习,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贴出您喜欢的历史典故,写出您对经史的个人思悟,共同建立和完善符合黄老修身教育的经史学习治学模式。

】说百病

前一段时间有师姐教给一个忏悔的方法,就是拿出百病来,仔仔细细的从第一个开始深刻的反思,从自己能记起来的事情开始忏悔,一直忏悔到我们的现在每时每刻,每天如此,效果出其不意之好, 丫头整理了百病的白话文贴出来,恭祝学长们在修心上都会有新的体会和进步,说百药还在整理当中,请大家久候,谢谢大家!

说 百 病

老子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解救已经发生了的灾难,,不如防患于未然更容易,疾病发作了再去医治,不如平时就积极防治才高明)今人见背不务防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现在有些人不注重预防,不懂的预防疾病的道理,而一味的依赖药物,像这样就是皇帝也不能保证国泰民安,一般人也难以长寿天年)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所以圣人求福是在还没有见到吉祥征兆之前,杜绝灾祸忧患是在它还没有露出端倪之先,一般来说,灾祸的发生都是从毫末之微开始的,严重疾病的发作是由微小因素积累而成的)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起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人往往觉得小善事没有什么功德,所以不愿意去做,又以为做了小的坏事,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不愿意去改正,不积小善,难成大德,小恶不改终究会聚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根据这个道理和原则,现摘录出常见的影响德心、德性、德行修持的弊端使人知道它发生的渊源,这就是所谓的“百病”啊!)

喜怒无常是一病。(肝、肺的阳性不足,仁、义二德不备,正性意志力弱,故易于出现情绪反常,易怒易喜,心性不稳)

忘义取利是一病。(只顾自己的私利,便不惜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

好色坏德是一病。(追求色相,违背人伦道德)

专心系爱是一病。(英雄之气短,儿女之情长,心过分专一儿女情长)

憎欲令死是一病。(憎恨别人,甚至盼人死,想把人置于死地才高兴)

纵贪蔽过是一病。(放纵自己的贪欲人心,遮掩自己的过错和罪恶)

毁人自誉是一病。(诋毁别人吹嘘自己)

擅变臬可是一病。(“擅变”即自己任意,“臬”音孽,即标准法度,此举意为随便改变众人的是非标准和法则)

轻口喜言是一病。(口不慎言,喜欢多说,口无遮拦,易犯口过)

快意逐非是一病。(喜欢参与是非,以追逐飞流短长为乐事)

以智轻人是一病。(以为自己最聪明,比别人有才能,看不起别人,轻慢别人)

乘权纵横是一病。(利用手中的权力,玩弄权柄,专横跋扈,胡作非为)

非人自是是一病。(否定别人抬高自己,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总以为自己正确)

侮易孤弱是一病。(自恃强盛,欺辱孤儿寡母、幼小老弱者)

以力胜人是一病。(以强力压制别人,制服别人)

贷不念偿是一病。(借贷别人的钱财,不考虑自己有无偿还的能力)

威势自胁是一病。(惧怕威胁,胆小怕事,听从胁从)

语欲胜人是一病。(说话总想压过别人,爱占上风,好胜争强)

曲人自直是一病。(片面地曲解别人,说别人的偏邪,自祤正直,表现自己正确)

以直伤人是一病。(自认为自己正确正直,而有意无意的在意识、语言、行为上伤害了别人)

恶人自喜是一病。(厌恶别人,自己还沾沾自喜)

喜怒自伐是一病。(大喜大怒就是自我损伤)

愚人自贤是一病。(愚弄别人还自以为有才能)

以功自与是一病。(将功劳归在自己的名下)

名人有非是一病。(助人成名却生非议)

以劳自怨是一病。(因感觉自己劳苦而产生抱怨心)

以虚为实是一病。(把虚假的当做真实的去看待、对待)

喜说人过是一病。(喜欢议论别人的过错)

以富骄人是一病。(因自己富有而歧视傲慢别人)

以贵轻人是一病。(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轻慢别人)

以贫妒富是一病。(因为自己贫穷而嫉妒富有的人)

以贱讪贵是一病。(自己身份低贱,却去嘲笑诽谤有地位、权势显贵者)

谗人求媚是一病。(在背地说别人的坏话,在别人面前故意讨好取宠)

以德自显是一病。(向人炫耀显示自己的德性,唯恐别人不知道)

败人成功是一病。(破坏别人的成就和功劳)

以私乱公是一病。(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扰乱、破坏、损害国家、集体、民族、众生的公共利益)

好自掩意是一病。(喜欢擅长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说心里话)

危人自安是一病。(把别人推到危险境地,而谋求自己的安稳)

阴阳嫉妒是一病。(明里暗里都憎恨嫉妒别人)

激厉旁悖是一病。(过分激烈的抨击邪曲谬误)

多憎少爱是一病。(对人憎恨太多,缺少慈爱怜悯之心)

评论是非是一病。(喜欢对别人的是非评三论四,说长道短)

推负着人是一病。(推脱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

文拒钩锡是一病。(写文章不认真修改推敲、不求尽善尽美、草草了事)

持人长短是一病。(挟制别人的短处,爱戳别人的伤疤)

假人自信是一病。(假借别人的名声而抬高自己的信誉)

施人望报是一病。(施给别人的恩惠,而又希望别人报答)

无施责人是一病。(没有施给别人恩惠,还责怪别人)

与人追悔是一病。(送给了别人,自己却又后悔)

好自怨诤是一病。(好抱怨,喜欢争论)

骂詈虫畜是一病。(咒骂生灵、牲畜)

蛊道厌人是一病。(用邪术惑道欺骗、迷惑压制别人)

毁訾高才是一病。(诋毁非议有才干的人,说别人的坏话)

憎人胜己是一病。(憎恨别人胜过自己)

毒药鸩饮是一病。(明知有毒却贪杯的喝。“鸩”指毒酒,比喻为了一时需要,不考虑后果,待人处事缺乏公正、平等之心)

心不平等是一病。(因为劳苦和心存不甘而烦恼不止)

以贤愤高是一病。(因为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而嫉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追念旧恶是一病。(把别人过去对自己的的不好仍然记在心里,耿耿于怀)

不受谏谕是一病。(不愿听取旁人的规劝、建议、意见)

内疏外亲是一病。(对内疏远,对外亲近)

投书败人是一病。(写告状信败坏别人)

谈愚痴人是一病。(谈论讥讽痴傻之人)

烦苛轻躁是一病。(烦怒、苛刻、轻浮、急躁都是病)

摘捶无理是一病。(鞭打不讲道理的人)

好自作正是一病。(喜欢自己标榜自己的正派)

多疑少信是一病。(对他人或者事物怀疑多,信任少)

笑颠狂人是一病。(嘲笑疯癫之人)

蹲踞无礼是一病。(蹲或坐时随意劈开双腿,或者跷二郎腿,很不礼貌,不雅观)

丑言恶语是一病。(好说污秽、难听的脏话、粗话、丑话)

轻易老少是一病。(以轻慢、不恭敬的态度对待老人、小孩)

恶态丑对是一病。(以恶劣的态度,难听的话去应答)

了戾自用是一病。(精明、凶恶,残暴、暴躁、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好喜嗜笑是一病。(心浮易动,喜欢大笑)

喜禁固人是一病。(喜欢劝止别人按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去做事行事)

诡谲谀谄是一病。(“诡”是狡猾、奸诈之意。“谲”音决,玩弄手段之意。“谀”音于,谄媚、奉承、讨好之意。“谄”用卑贱的态度讨好巴结。)

嗜得怀诈是一病。(贪得无厌,心怀欺诈、欺骗)

两舌无信是一病。(两面三刀,说话不算数,不讲信义)

乘酒歌横是一病。(乘着酒兴装疯卖傻、蛮横无理)

骂詈风雨是一病。(对自然现象的刮风下雨随意呵骂、诅咒、抱怨)

恶言好杀是一病。(语言好恶,出口爱喊杀言)

教人堕胎是一病。(违反常规、非礼唆使别人随意堕胎)

干预人事是一病。(随意干涉别人的事情)

孔穴窥视是一病。(从小窟窿眼偷看)

借不念还是一病。(借别人的东西不想归还)

负债逃窃是一病。(欠人债务逃跑、藏匿、躲避)

背向异辞是一病。(当面说的与背后说的言辞不一样)

喜抵捍戾是一病。(好与人抵触较量,爱逞凶强暴)

调戏必固是一病。(喜欢戏弄嘲笑别人,凭空臆断,固执己见)

故迷误人是一病。(故意迷惑耽误别人)

探巢破卵是一病。(掏摸动物巢,破坏动物蛋)

刳胎剖形是一病。(非正常的剖开身体、挖去腹胎,例如剖腹产、堕胎等)

水火败伤是一病。(用水火攻击伤害,达到败人的目的)

笑盲聋喑是一病。(嘲笑盲人聋哑等有残疾的人)

教人嫁娶是一病。(愿嫁愿娶是私人的事情,不应议论乃至干涉)

教人摘捶是一病。(教唆别人鞭打人、相互斗殴)

教人作恶是一病。(教唆别人去作恶事、坏事)

含祸离爱是一病。(包含祸心,离间,挑拨别人相爱和情感)

唱祸道非是一病。(高声宣扬祸患之事,兴起无理的议论)

见便欲得是一病。(看见喜欢想要的就想弄到手、占为己有)

强夺人物是一病。(强行夺取人家的东西)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太古至尊无名之君说:能够常怀着除掉这百病的心念,就不会有灾祸累积自身,身与心的病痛疾患也会不医而愈,能有救度世间一切众生苦难的心愿,子孙也会受益无穷)

崇 百 药

  

    老子曰:古之圣人,其于善也,无小而不得。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谓饵药焉。所谓百药者:(译注:太古至尊无名之君说:古时的圣人,他们对善事没有因为其小而不愿意去做的;他们对于过错,没有因为很轻微而不改的。能照这样去实践,可以说就像吃药治病一样。所谓百药就是指:)

体弱性柔是一药。(身心常在处下不争状态是一药。)

行宽心和是一药。(行事能心地和善,做到宽容忍让是一药。)

动静有礼是一药。(举手投足、行住坐卧都符合礼貌规矩。)

起居有度是一药。(生活规律,活动休息都有节度。)

近德远色是一药。(讲究道德品质,远离色欲。)

除去欲心是一药。(灭除各种贪欲之心。)

推分引义是一药。(推究职分,讲求道义。)

不取非分是一药。(不拿不属于自己本份之内的财物。)

虽憎犹爱是一药。(遇到可恨可恶的人和事,仍能和颜悦色地以爱心待之。)

好相申用是一药。(用度求人,好言相告。)

为人愿福是一药。(替人民、众生祈求福分。)

救祸济难是一药。(救助别人于灾祸厄难之中。)

教化愚蔽是一药。(教育点化愚昧蒙蔽之人。)

谏正邪乱是一药。(劝告那些邪曲悖乱的人与事使之改邪归正。)

戒敕童蒙是一药。(告戒不懂事理的小孩子。)

开导迷误是一药。(开导那些陷入迷途而犯错误的人。)

扶接老弱是一药。(扶持帮助年老体弱及有病的人。)

以力助人是一药。(以体力或财力、物力帮助别人。)

与穷恤寡是一药。(施给救济穷人,同情帮助寡妇。)

矜贫救厄是一药。(怜悯贫穷,救度遇到灾难险境中的人。)

位高下士是一药。(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及其部下,能给以周全的礼遇。)

语言谦逊是一药。(对人说话谦虚和蔼。)

恭敬卑微是一药。(礼貌对待没有地位的人。)

不负宿债是一药。(借人钱款应及时归还,不要拖欠很久形成旧帐。)

憨慰笃信是一药。(为人憨厚快慰、诚实信守。)

质言端悫是一药。(语言朴实无华,态度端正诚恳。“悫”音却,诚实,谨慎的意思。)

推直引曲是一药。(推求正确的道理,引导教化邪曲不正的人和事。)

不争是非是一药。(不争论谁对谁错,不争辩谁是谁非。)

逢侵不鄙是一药。(碰到别人粗俗的无礼冒犯行为,不怀鄙视之心。)

受辱不怨是一药。(受到屈辱也不怨恨。)

推善隐恶是一药。(推举善良,隐去恶名。)

推好取丑是一药。(好的谦让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

推多取少是一药。(把多的推让给别人,自己拿最少的。)

称叹贤良是一药。(称赞推崇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见贤自省是一药。(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借鉴反省自己。)

不自彰显是一药。(不显露、张扬、炫耀自己。)

推功引苦是一药。(推让功劳给别人,宁愿自己吃苦。)

不自伐善是一药。(不自我夸耀自己的善行。)

不掩人功是一药。(不掩盖别人的功劳。)

劳苦不恨是一药。(辛劳吃苦也不怨恨。)

怀实信厚是一药。(心怀诚信,忠实厚道。)

覆蔽阴恶是一药。(不宣扬别人暗中所做的恶事坏事。)

富有假乞是一药。(经济宽裕富有,但不挥霍浪费,坚持勤俭节约。)

崇进胜己是一药。(推荐才能胜过自己的人升迁荣升。)

安贫不怨是一药。(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却能安然自在,毫无怨言。)

不自尊大是一药。(不妄自尊大,不自恃高傲。)

好成人功是一药。(助人为乐,成全别人之美事好事。)

不好阴私是一药。(不打听别人的隐私之事。)

德一为基树六自 坎坷困厄化坦途,作者 熊春锦

 无为之事 发表于 2007年09月 11日 星期二 02:33

作者 熊春锦

人的一生,坎坷困厄都在所难免。我们遇到坎坷困厄之际,如何面对?是怨天尤人、责人外寻解决之方?还是对于坎坷困厄现象感恩戴德,赞美它们的出现和来临?

以一颗平善心坦然面对,用德一之方化解,用身国内的德一状态认识解析和对待,这是检验修心水平的试金石。是真金者,信德丰厚、阳金义德充沛者,那么一切坎坷困厄皆是福,是好运的降临,是修心性命和化业机遇的赐予,是进入众妙之门的台阶。坎坷架桥易迈过,渡困厄如平阳之坦途。

当人们具有上面心性的基础和前提下,那么其次就要在生活际遇中善于把握微妙。渡过难关的机遇,其实都在身旁的点点滴滴的微妙之中。在坎坷困厄之时,要特别注重身国内的省己迁善,内查自寻,高度重视查找自己的不是,这是良性微妙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凡是自我感觉良好而不愿自省反思的人,是不会出现扭转颓势的微妙的。即使偶然出现,契机也会被轻易放过,当面错过。

当人们能够高度重视查找自己的不是时,勤找并且真正改易自己的不是时,微妙和机遇也就常常显现而不会稍纵即逝。

不论是做庶人还是修学贤人,以及修证圣人,做人的根本离不开内在心灵中在道德的基础上自信、自立、自强、自检、自证、自验。

运用道法和德法的人,矢志不移地用德进行内证的人,命运也就都会在进程中发生良性的改变,生命的低潮期也就易于渡过,坎坷困厄也就是成就德道的福份。但是,道心德志不全的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那些眼睛只盯着别人不知内省自查的人,遇到坎坷困厄就相互抱怨,外寻求得答案以自我安慰的人,都只能说明自己对道对德的自信不足,对德道心志的自立不坚,对德道能量的自强乏力,对离道失德的自检缺如,对在身国中勤证德道的自证实践疲敝松垮,对身国复归德道变化的自验不施,因而造成坎坷困厄的长期缠绵不退,甚至加重其作用力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人在一生的坎坷困厄面前,在高度重视身国内德道状态的调谐的前提下,也就是重视本因内因的基础上,通过在外因环境中借势、借运、借力、借财,这种四借是可以因势利导地运用的。但是,如果弄颠倒了主次,不自立而轻倚于外借,也就会四借皆废,无一能成。如果六自行之不力,加上四借中主次不分,只盯着眼睛看得到的东西而借而言,言之过度,则四借皆废,一借无成。

遇事请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只有首先高度重视反省自己言行的不足,同时全面分析由此而生发的周边环境,鉴识本因内因基础上生成的外因,那才能找到人生在坎坷困厄中的出路,顺利人生,真正地步入道生。

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自省心是人生的动力,德道心是人生的光明。

一诺千金·守信,作者 熊春锦

一诺千金·守信

熊春锦  发表于 2013年04月 25日 星期四 16:56

 在西方广泛流传着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一篇《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文章,这篇文章最先发表在1899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世人所知。纽约中央车站曾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出去。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项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之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一篇短文。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经被印了亿万份。这对历史上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破纪录的。这篇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平易,但是教育意义却极其深刻的故事: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二话没说,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口,吊在胸前,独自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原始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又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这个小故事的核心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也没有问:“我该如何去完成?”而是一个“是”字吐出口,接受任务一诺千金,敬业在于行动,恪守信义在于义无反顾,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实现自己守信的承诺。

 有一个名叫卡耐基的人在讲解这个故事时曾感慨地说,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但却非常缺象罗文这样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他说如若大家不信,可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六名职工,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哥立奇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恐怕没有哪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可能他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他是谁呀?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这是我的工作吗?你不是指俾斯麦吧?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他是过世的人吗?急不急?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你为什么要查他?等等自以为是而又狐疑百端的问题。

卡耐基说: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一个职员帮助他查哥立奇的资料,然后又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当然,我这个打睹可能会输,但是根据或然率,我还是会赢的。真是,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逼的被动行为,这种管理上的难以落实,管理者这种心灵的无可奈何,以及这种姑息养奸的作风,已经将这个社会带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普遍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地积极主动工作,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主动为别人服务而采取行动呢?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个簿记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卡耐基总结说: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将使自己名誉受损,失去信任,丧失良好生存发展的土壤。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和信用,在人的交往中,对诚信、信用、信义推崇备至。老子说:“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恪守信德。清代顾炎武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做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李白曾在他的《长干行》中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所谓“抱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还没有来,河水就涨了。尾生为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女子还没有来,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为是过于迂腐拘泥,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是历来受到称颂的。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讲信用是内在的信德忠诚的外在表现。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小信成则大信立”,不论是修身、齐家、工作、创业、治国都需要讲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则无法判断他的行为动向,对于这种人,是无法信赖而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可言。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具有魅力的人,应该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

加西亚将军和张劭虽然都已经不在人间,但是德慧智教育文化事业需要你、我、他都成为现代的罗文,今日的范式。不谈任何条件,不提任何问题,不顾一切地把文化教育服务送到每一个需求者的心坎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是寻找、聚集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罗文和范式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做的是普通平凡的事,把普通的工作作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作好就是不平凡,当普通与平凡深植在忠信的厚土中时,当正信诚信能支撑托起普通与平凡之时,就必定能铸就每一个光辉闪光的人生前程。

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在悄无声息地寻找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将军”的人,我们德慧智的事业同样亟需这种人才大量地涌现,我们既然在应用黄老文化修身实践,那也就是在自我培养成为一个这样守信的人才。请大家运用老子的“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自检利器,扪心自问,我誓愿成为一个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将军”的人吗?! 事业需要你成为这样的人才!

关于《德道经》版本属性的答疑,熊春锦 答

生:老师您好。您说我们现在用的《德道经》版本是比较好的诵读版本,如果要从哲学角度解读,用哪个版本比较好?请指教,谢谢您!

 Dr.XIONG回答:

你有点执着解读《德道经》的版本属性了。你说“从哲学角度”,那么你在这里用的是口字底的“哲”,而既不是日字底的性识之“晢”,也不是心字底的慧识之“悊”。如果就你定位的后天常道意识形态的低层级哲学而言,在这种经典物理学后天意识范畴中,那也就只能选择经过汉武帝编修的通行本《道德经》了。

老子五千言的版本,在历史上经历了被皇权强行篡改而产生两种版本的命运。这也如同西方著名的《圣经》的命运一样,存在着《旧约》与《新约》两个版本。

《新约》诞生的操控者也是皇帝,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而《老子》的《德道经》被改成为《道德经》同样是皇帝所为,只是汉武帝是悄悄地完成了篡改,玩的是暗渡陈仓,回避的是“不孝”的骂名。

而君士坦丁则是在多位皇帝残酷杀戮也难以阻止《旧约》流传的背景下,他才改为组织人马进行适我性编修,从而产生《新约》,并且被西方一直延用至今。之所以《新约》与《道德经》能够同样延用几千年之久,改编的成果是什么?适应的范畴是什么,损失丢弃的是什么?

这些都是应当寻找的答案,清晰以后即明。那么,请问你认为《老子》五千言是哪个版本比较好?如何才不会矮化老子的思想境界?需不需要为老子五千言正名?

1.为何《老子》应该被称为《德道经》听马王堆发掘组长怎么说

2.  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比喻燕娇  谈《老子德道经》

 

 

少私寡欲 大爱必生

作者 船夫 发表于 2011年01月 25日 星期二 01:56

人情,是七情之母,内乱之宗。改良儒学正是抓住这一核心而倡行数千年,并且教育人们固化在人情中而远离大道的普世价值和大爱的生成。

道德根文化之复兴,只有尽人情而教育人们明道情,知“道情”而拓升“人情”的价值观和范畴,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内乱和社会之乱走向祥和,少生五毒而养性命与和谐社会。

真正去实现“少私而寡欲”,则大爱必生,尊道贵德易行。

国学经典导读 做人修身谈修礼,作者 熊春锦

作者 船夫

发表于 2014年01月 13日 星期一 17:39

腊月时空期间,天地进入临卦形成期以后,临卦中内卦的第二爻,从阴爻逐步转化成为阳爻阶段。既是天德萌动下降与地气相接的时期,同时也是人体内天地心内这个内“天穹”的能量萌动下降的时间段。人体内天地中的天,其中的能量本体是礼德能量,这个能量是否充足纯净,能够与自然界的外天地同频共率地韵动,及时萌动生成而同步相应于外天地,顺天或者法天,既需平时长期修为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把握时空信仪中的度数信而同步实践推进。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民俗中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真实的内幕是却是“一年之计在复临”。把握住复卦和临卦时空期的准备,才是新的一年具有好“运气”关键。为了提升帮助修身实践者在顺天或法天中获得更充足的准备。在天德能量萌动下降的临卦期内,加入《做人修身论修礼》课程的一部份内容,相助于激活相应生理机能。请及时复习。

欢迎使用呼吸锻炼小工具

 

上面是一个呼吸锻炼的小工具,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

使用前,要预设的吸气、闭气、呼气的时间长度(多少秒),以及脑波的背景音乐【德尔塔】【贝塔】等。哪一个音乐,能让您安静、舒服,那么您就选择哪一个吧,先试试看效果如何。如果只听吸,听不到闭,呼,那估计是声音还没下载完,清多听几次,慢慢就好了。友情公益使用。

本工具时间不是特别精确,可以考虑购买国内外的收费版本。

上面这个是有水滴声音的

 

上面这个是无普通水滴声的

 

上面这个为无水滴声,删去了贝塔波

上面这个自由测试的

每一个人都有长短……熊春锦

O 无为之事 发表于 2008年05月 11日 星期日 05:18

唉,每一个人都有长短,如同十个指头,主次全都有着自己天然的分工。士兵若无做将军的潜力,也就一生都做不了将军,更别去奢望当元帅。既使有着当将军和做元帅的资质与潜力,如果不能不断地校正自己,为而不执,那也是难以成为将帅之才的。

人,怕就怕不自知,既不知自己的资质,也不知自己的潜力,同时还不能始终处下地完善自己。只知道臭要面子,维护鼻子尖下的小天地,既不向前方看,也不向天上看,更难得往身内看,对自己的一切都还感觉良好,都是别人与自己过不去,不维护自己,不支持自己。那么,也就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跟上形势与外部环境的具体实际,提升一点资质,挖掘一点儿潜能。

若不改变,也就只好自己耕种自己的一小块田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人挺难哦,非常不易,只有真正老实地少私寡欲,处下不争,才能有所成就。

教诲与期盼 / ► 在实践中形成胆气魄力和神运能力

战士是在战斗中产生单兵作战的胆气能力,
将军是在战场中练就指挥若定的魄力,
元帅是在宏观的全局策划中生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运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生成胆气与魄力,离开义无反顾的信念与信心,不能主动放下一些心理障碍,在实践中摔打,则难以成就胆气魄力和神运能力。

    当然,体内的精气神能量充沛,活力强是一种基础支撑,特别是肝中仁德的品格与能量,是胆气义无反顾的前提,因为仁者无敌,肝胆互为表里。但是再好的内在基础如果不在实践中摔打,闭门造车,也就难以生成。

重 阳——作者熊春锦

重 阳——作者熊春锦

岁在丁酉庚戌月戊子日【2017年10月28日书于柏林】熊春锦
年度周期,
五运六炁。
岁岁重阳勿失机,
积叠花甲添古稀。
法天法地,
幾人知密,
内型实证信智礼,
外行真实仁与义。
年华炼己,
春华秋实,
金秋硕果内田地,
内成外就当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