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当代瑜伽士萨古鲁自述的开悟经历

很多人没听说过这个人,我有必要介绍一下萨古鲁(Sadhguru),他是印度人,当代的瑜伽士和神秘家,他将正宗瑜伽带给全世界,于1992年成立非营利性Isha基金,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复兴乡村啊,绿手计划,贫困人民教育,河流拯救计划等等。

一位当代瑜伽士萨古鲁自述的开悟经历

这个人虽然是个开悟的修行人,但是他给人的印象就是,身穿腰布或蓝色牛仔裤、或赤脚穿越喜马拉雅山、或跨坐宝马摩托车飞驰于高速公路,很自在,据说萨古鲁是你能遇见的最不寻常的神秘家。

小编看过很多他的讲座,的确,言语见地总能给人以智慧和启发。

这个开悟过程,是萨古鲁在某次讲演中自我描述的,我们今天用第三人称将他说话的内容复述和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当萨古鲁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感觉周围的人无所不知,而自己什么都不懂,于是他怎么办呢?他就经常会高度专注地去看一件东西,想去看懂它,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一片树叶,或者坐在床上看黑暗的角落,一看就是一个晚上。(小编查了一下,萨古鲁是从小跟随什么人在修习瑜伽,一看这些做事方式就与众不同),正是他的这种高度关注,让体验到自己和周围事物有着某种感受,我们或许能不理解成为一些感应吧。

随着成长,他慢慢开始发现周围的人也是一无所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开始发现人们只是很乐于活在生活中各自的设想和信仰系统中,当然这种设想和信仰系统一般是自己建立的或者是别人传递的。在这种传递中,他发现这些人还知道神啊,天堂另外世界的事情,萨古鲁又开始感觉别人好厉害;于是,他又来到神庙外面,他要看看那些和神交流之后的人,他观察每个人从神庙走出来的人的面孔以及倾听他们的闲聊,可是,他发现很多人在咒骂造物主和神,因为他们脱下鞋子走进寺庙出来发现鞋子不翼而飞了。同时,他发现从饭店出来的人的面孔更显得快乐,神和美食比起来,似乎美食更胜一筹。

一位当代瑜伽士萨古鲁自述的开悟经历

他更不明白,对更多的人事物产生疑问,对社会结构、政治系统、宗教信仰甚至科学理论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感觉这些与自己的生命体验无法产生共鸣。

终于有一天他去了查蒙迪山,根据印度当地的传统,有事的人去查蒙迪山,没事的人要去查蒙迪山,谈恋爱的人要去查蒙迪山,失恋的人要去查蒙迪山,他当时失恋了,而且也没什么事,就更有理由去查蒙迪山了。萨古鲁坐在山上睁着眼睛发呆,他突然感觉山石、呼吸的空气、周围的环境,所有东西都变成了自己,据萨古鲁自己描述,这种状态持续了10-15分钟,当他返回正常状况时,却发现过去了4个小时。当时他一直坐在那里,神志很清晰,眼睛一直睁着,而在体验中确实一闪而过。而且自他成年以来,第一次流下眼泪,在这里他沉浸在一种完全不同的喜悦中,据他描述,整个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透漏着喜悦。这是他所经历的第一次神奇体验。

后来,随着这种体验的深化,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当他坐在那里,感觉只是一分钟,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几个小时;有一天他坐在那里,感觉只是过了半个多小时,当他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13天。于是一大群人围过来,将花环挂在他的脖子上,开始摸他的脚,开始有人让他预测自己生意怎样,有人问他女儿什么时候能嫁出去等等。。。

随着这种体验不断加深,慢慢开始发现,所有我认为是“我”的一切,突然变成不是“我”,这个身体一直是我,但是他突然发现这个身体只是吃过的食物的积累。积累起来的东西只能是“我”的,而不会成为“我”。这里只是一大堆储存在脑海中的印象,这个身体和头脑不是“我”,而仅仅是“我”的。

(这里得引用萨古鲁的原话了,不然说不明白)他说,“我和我的身体之间有了间隔,我和我的头脑之间开始有了间隔”,(小编不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啊!)

一位当代瑜伽士萨古鲁自述的开悟经历

这种体验产生以后又出现另一种体验,时间和空间开始对他失去了意义。看到“这里”也是“那里”,“那里”也变成了“这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了。但那种感觉很壮观,而且极度美妙。在此过程中,他体验到了“存在”并非以人为中心,并且人的所有体验都是自我制造的。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是由于周围的情境塑造的,但是事实上,这些都百分百来源于自心的自我创造。

当你通过同样细心的观察后,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所有的体验都创造于自己的内在,你的体验源头在你之内,那么,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快乐,你应该怎么做呢?

当萨古鲁意识到快乐来源于“我”的内在,于是他又闭上眼睛,开始体验和观察起这个“我”来,他发现人体的运作机制那么令人着迷,一直闭着眼睛在仔细体验观察,一连就是几天,想要看清关于自己的所有一切。他开始意识到拿着一片面包放到这个人体系统里,这一片面包在几个小时内就会成为我的身体,而且开始体验到这片面包就是自己。当这种感觉越来越觉察时,他看到了创造的真正源头,这个身体的真正制造者,这个身体的制造者,就在“我”之内。在看到这一点之后,他看到自己在24小时内就会更新自己的大脑,超越社会、家庭环境、甚至遗传基因,完全改变了自己。过24小时,自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再过24小时,我又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

有一次,萨古鲁曲棍球比赛中扭断了左脚踝,而且同时慢性哮喘也开始发作,非常严重,他在同时遭受剧烈疼痛和呼吸极度困难双重痛苦,在那个时刻,他突然涌现一个想法,如果这个身体的制造者在“我”之内,为什么我不能从内在去修复他呢?于是我坐下来闭上眼睛坐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当他睁开眼睛,哮喘已经停止发作,而且后来再也没有发作过。最重要的是,扭断的脚踝在仅仅一个小时多一点复原了。

借助这次经历,他开始创造一些方法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个能把面包变成人的内在“智能”,这种智能存在与人类系统之内,但并不仅仅是指人类思维过程。这个“智能”能给你带来内在幸福。这种高级的智慧和能力遍布人体。

实际上,是感知的界限在界定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在这里我有知觉,所以这是我,在那边,我没有知觉,所以不是我。这种感知可以被无限延伸,也可以被无限缩小,任何你感知的东西都能体验到它们是“我自己”,这里有一杯水,很明显,这不是我,但是我把它喝下去,我就把它包含在感知界限之内,于是他变成了我,如果你让感知无限扩展,周围人、事、物,甚至宇宙之境,当你真正体验到这种包容性的感知就会意识到,慈爱、同情心、同理心并不是晦涩难懂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如果你想体验到这种包容性的感知?你只要一个人不用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定义自己,不让有限的认同束缚自己的意识,你不能把你所积累起来的包括你的身体和思想这些东西当成自己,你就能体验到这种包容性的感知了。这种能力每个人都具备的,都能做到的。

人们现在缺少一种包含一切的意识,一种包含万物的生命体验。

正月初五说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

破五这天还是五路财神的生日,真正的拜财神并不是向财神乞求财富,而是学习财神的布施精神与广大的胸怀,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最终你会发现,财富的获得并不是来源于祈求,而是来源于布施,眼施,心施,微笑施,付出,积极主动,热情,快乐等等。

千般算计生小气,命运多舛致福薄。只要你有一颗布施的心与布施的善行,当下你就是财神,内心不匮乏,外境皆富足,不必外求,本性具足。

愿大家都乐于助人,富足自己!

彭祖养生法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是当时世上最长寿、最懂养生之道的人。后人将其养生理论整理并加以阐述,编成《彭祖经》,彭祖的养生长寿方法值得每个人借鉴。

彭祖是炎黄之后历史上记载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尧时被封为大彭国,终生潜心研究养生长寿之本;高度提炼出一套合理的膳食术,他认为人欲长寿必先学会膳食。

传说,彭祖活到七百八十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后世不断有人探寻彭祖养生长寿的秘诀,借以延年。

彭祖养生秘诀

一、动静结合,锻炼身体

葛洪《神仙传》中记载彭祖的养生治身方法是“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此即后世的气功修炼、吞咽唾液方法。

彭祖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外出旅行,独来独往。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儿。旅行时,他虽然备有车马,但却很少乘用,大部分路程靠双脚行走,以此锻练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彭祖年迈后,在锻练中悟出一套“导补之术”。就是采用意念引导的方法,引气上行百会及头、面各穴窍,外行于四肢及毛发;内行于五脏六腑。若感到哪儿不舒服,就采用意念疗法,令气冲病灶,将病气逐出体外,直至适意为止。有时候,他从清晨闭气内息,一坐竟到中午。随后,缓拭双目,按摩肢体,再舌舐上腭,吞咽唾液。一直连续吸气数十口,才开始起身行走和讲话。他说:“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意思是要想学习导引行气并没有什么决窍,关键在于长期坚持。

彭祖在锻练中研创的明目法,至今仍流行于世。

二、善于保养,平和保神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写道:“人生之世乎久远之期,寿不过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无修补……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宜过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还警告世人:“食过则癥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先败其神魂,伤其魄参,悲夫!”这段话的大意是:人们的衣食居行诸方面都应注重调摄规范,不要疲劳,也不能懒散,过饥、过饱和过饮都有损于健康,衣着必须随气候的变化及时更换,万不可纵意“狂荡”,否则会出现悲惨的后果。在性保健方面,彭祖提出如下几个论点:其一,认为男女皆有情欲,而情欲不可强行禁锢,禁欲对身体有害。其二,对“交接之道”,要求“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其三,反对放纵情欲,特别是反对奸妓淫娼。其四,主张爱护阴精,节制房事,远色寡欲。其五,明确房事禁忌,遵守天、地、人“三忌”。彭祖的养生之道和房中术的论述在长沙马王堆竹简《十问》、《黍女经》、《抱朴子内篇》、《养性延命录》及《三元延寿参赞书》等书中都有不少记载。

三、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注重品性修养,也是彭祖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神仙传》记述“彭祖少好恬静,不趋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据传,殷王前后赠给彭祖数万金,他都受纳了,但却用来救济贫贱,自己无所留。可知彭祖绝非那种四处钻营,终日忙于机谋巧算、患得患失的人。他心地善良,心胸豁达,思想开朗,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精神状态经常保持良好,这些正是身体健康的首要保证,也是尽享天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彭祖认为养生之道并不烦琐,关键在于不可追求过高的欲望。衣食不追求过于华美,凡成败、荣辱、得失之类不可考虑得太多,否则徒然增加忧愁烦恼。彭祖是一位仁爱之人,他非常同情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乐于帮百姓分忧解难。因此,深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中。

故事讲了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当时很受听客的喜欢,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话本的典范之一。

当年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汉古琴台。白墙黑瓦间,您可以在此,体味那份幽静静僻。这里似乎深不见底的深沉。

中央电视台,也曾有一部广播连续剧《知音》,是由张佳声老师参与演播的,非常好,里面就有当年贵族阶层的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相见等的完整故事。

自古英雄多寂寞,人生如斯,天下难觅一知音,不免发出如此感叹。

养生穴位拜年

养生穴位给您大拜年啦!
【百会穴】祝您阳气充足,精力旺盛
【大椎穴】祝您远离流感,百病不侵!
【膻中穴】祝您气顺心安,胸肺宽广!
【肾俞穴】祝您肾气充盈,全身不冷!
【天枢穴】祝您吃好喝好,肠道顺畅!
【关元穴】祝您元气十足,精力旺盛!
【委中穴】祝您腰好腿好,健步如飞!
【三里穴】祝您人好胃好,千杯不倒!
【太溪穴】祝您肾水充沛,百脉丰盈!
【太白穴】祝您脾健身壮,金玉满堂!
【太冲穴】祝您肝气条达,心情舒畅!
【涌泉穴】祝您好运如泉,涌涌不绝!
【长强穴】祝您通天贯地,身轻如燕!
【任督二脉】祝您百脉畅通,牛气冲天!

福与慧的辩证关系(一)

熊春锦

关于福和慧的问题,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也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对两者的理解,可能并不细致,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和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福与慧的辩证关系

福慧,先天携带,后天培育

福和慧,也是一对阴阳,先天携带,后天培育。人,生来并不是真正赤条条两手空空而来,而是一手提福、一手提罪而来。

当然,福里面也带了慧,罪里面也带了原罪。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看我们人生的取向,是主动增福慧、消原罪、除罪孽,还是放弃修改的主动权,任其发展。

就像对待生命之舟,不用仁爱与忠信、不用福与慧去划动双桨,所携带来的福就可能会很快被耗尽。

古有“五福临门”之说。

五福临门”中之“五福”一说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寿”,即长寿;“”,即富贵;“康宁”,即健康、安宁,无横事,无祸事,无牢狱之灾,等等;“攸好德”,即修德,有福的人有机会修德入道;“考终命”,即能得善终,儿女都能送终,寿终正寝,画上圆满句号

东汉时,汉儒们将“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看来,在东汉时期就基本确立了中国人口的非计划政策,崇尚“子孙众多”,将其列为五福之一,引导人们追求儿孙满堂,视为人生一福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结果就导致高生育率,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也面临着计划生育难题。

这个根源,或许就是源发于东汉时期对“五福”内涵的修改,我们需要回归到《尚书·洪范》中对“五福”的正确阐释,寻找真正的人生幸福。

这“五福”,是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人生完美目标。

对“”的阐释,清朝柳华阳幸遇伍冲虚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和《金仙正论》。

我所本来之灵物”,也就是自己的精神系统,就是自己的性体系统。

佛经中云:“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断慧命故,或常放逸而自害故。

慧,是积德进道的一个航向与航标。

现实中的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福与慧的不平衡。不是每个人都福慧齐全,福慧双全的人稀之又稀、少之又少。

福慧是人生的资粮,福养命身慧养性。福慧具足的情况,比较稀少;福慧皆缺的人,却越来越多。

因为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人类生物链、动物生物链、植物生物链相互交叉了,所以福慧都不足的生命大量出现在人类这个生物链之中,这加重了整个人类净化和提升的难度,增加了人类教育的难度。

福多慧少慧多福薄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我们自己也可以对着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福和慧是否充足,是否多余,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对号入座,进行自我分析。

很多修身者都普遍感觉到自己的福不足,手里没有太多富余的存款。

现在,中国遍地是百万富翁,一打开新闻,连亿元富翁也都难以计数。

国人普遍暴富的社会现象都使人们感到惊奇,到底是钞票贬值了,还是大家都真的有钱了呢?谁也弄不清楚。

我们在仰望他人福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卑小。

当然,对修身求真者来说,也不会具有“羡慕嫉妒恨”的典型社会妒福通病。作为心胸开阔的人,只会淡淡一笑,真心赞美他人的福足。我们应该瞅准和看重的东西,是要培养自己的慧性

惜福  惜缘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修身者虽然能够谈道、论德、讲修身,却并不能说明自身慧足。

虽然修身者都具有基本的慧性,可惜就是被无明遮盖住了,被心灵当中和意识当中非正、非善、非真的东西所构成的乌云遮蔽住了,慧性还有待于继续发掘。

为什么说这只是潜在的慧性,而不是真实的慧性呢?是因为慧性的显现需要有拨云、驱雾、见光的过程,最可贵的是因为有一个缘在这儿,可以有机会继续发掘自身本有的慧,这才是关键。

因缘而有机缘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登上觉悟的舟船,在修身求真的路途上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心灵上的不足和缺点,不要怕痛,要敢于自我分析,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批评,这样才能真实地改变自己。

无论是从宵转贤,还是贤进圣,任何一个层次和阶段过程当中,都少不了自我鞭策,少不了修真者之间相互的帮助。

这个修持过程,我们就是要高度重视主动地去增这个缘,主动地去添这个福和慧。

福养命身  慧养性

就福和慧的辩证关系,再深入展开来说就是:福慧是人生的资粮,福养命身慧养性。

为什么说福和慧是人生的资粮呢?

我们这一生活得怎么样,过得怎么样,是否对别人的幸福产生“羡慕嫉妒恨”,这都是根据本身的福慧丰寡状况来决定的。

比如,如果自己的慧性丰足一些,能经常透发出来,对世间的一切就容易看得平淡了,进而对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生命就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知道如何去增福添慧,就知道如何主动开慧。

因为慧识人人都有,只是被无明遮蔽的厚度和坚固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先天本慧,人人皆备。人人皆有慧性,人人皆有道性。

不要以为人们都不具备慧识、慧性,实际上众生每个人都本有慧性,只是里面量级的强弱存在差距与差别。这一点,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福养命身慧养性。”福和慧,一个养的是命身,一个养的是慧性,这是福慧最直接的作用。

由于福与慧互为阴阳,而太极阴阳鱼的关系还有互相穿插的互惠作用。比如说,福可以转慧,慧又可以使我们早点觉悟,使福转向慧

所以,在这个互通、互养、互变过程当中,是有一定的机制和模式的,我们要全面地掌握、把握命身和我们性识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对待福养命身,不要将福分耗干用尽,而是要留有余份儿,留有后劲儿。

有些大商贾,很多商业成功人士,或政界的成功人士,或是文化方面的成功人士,如果把自己的福报耗尽了,那当然慧性就很难以冲开,“知止不殆”是真理。

因此,作为修身者既不可因修身求真而自觉高人一等,也不可因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而妄自菲薄。

客观认知,辩证看待,激励和鞭策自己在积攒福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是正途。  

最正宗的门神!

【道德知音】 微信文章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守卫门户的神。每到农历新年,人们将门神像贴于一左一右两扇门的门心上,赋予其驱邪避鬼、护卫家宅、保护平安、提升功利、施予吉祥等美好的寄托。

流传至今,中国最有权威性的四大门神是:尉迟恭(尉迟敬德)与秦琼(秦叔宝);神荼与郁垒。

在历史小说《隋唐演义》里,很多人听说过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的故事,对于传说中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却鲜少知晓

《山海经·海外经》记载:“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朔。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意思是:“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当鬼怪邪神偷桃子的时候,神荼郁垒就会用芦苇编的草绳绑住他们,用桃木做的弓箭射之,然后扔到山上喂老虎,保卫了桃树的安全。”

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邀请他俩穿越时空,长久照顾看护千家万户,并保证人们在年岁时祀奉两位门神,以表达感恩酬谢。

后来,人们画了神荼郁垒的画像,或者在桃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挂在门上,并挂上芦苇绳,希望一旦有凶鬼出现,神荼、郁垒二神即抓之喂虎。

晋代干宝《搜神记》佚文也有记载:“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

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民间认为桃多子多福,既是长寿的象征,也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而老虎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老虎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

时至今日,人们除夕之时仍然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

汉代以后,人们大概因为久困于意识哲学文化之中,文化与思维开始出现了断层,神荼和郁垒似乎已不那么能够满足意识欲望的迫切需求,

因此,就让他俩在门神文化中下岗了,继而对人间修身有素而去世者的“神”进行考核,让他们上岗担任门神。

《燕京岁时记》载:“门神皆甲胃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但谓之门神可矣。”

这段话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门神演化到后来,就不再固定是神荼郁垒,还是秦琼、敬德了,只要能驱鬼镇邪就谓之门神。

唐代就出现了罢免神荼、郁垒之职的现象,而由钟馗一个人接替了此职。

(钟馗)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

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又重新意识到守门是大事,不建立团队不行,于是把在唐朝时就已经故去的秦琼和尉迟恭同时请了出来,加入了门神文化的团队。

(秦琼秦叔宝)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号呼,六院三宫夜无宁刻。太宗惧,以告群臣。叔宝奏曰:“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加聚蚁,何惧小鬼乎! 愿同敬德戎装以伺。

太宗准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因命画工图二人之像,全装怒髪,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云。”

这段故事的意思是: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室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

大将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

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念及他们彻夜辛苦,于是吩咐画师,绘二将军真容贴到门上。以画代人,倒也顶事,邪祟自息。

从此民间就仿效起来,秦叔宝、尉迟恭也就成为“门神”了。

从此,在意识哲学文化中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中国门神文化的团队建设欣欣向荣,扩编迅速。例如,温峤、岳飞二位元帅以及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人都光荣受邀,连青龙、白虎也加入了编制之内,上岗值勤。

随着门神队伍的扩编,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也逐渐被人叫错了。

现在大部分人一定是把“神荼郁垒”读作(shén tú yù lěi),其实我们都念错了正确的读音是神荼郁垒(shēn shū yù lǜ)。

最初这四个字的写法也跟现在不一样,是神荼鬱壘,后世把“鬱壘”简化成“郁垒”,也就读成(yù lěi)了。

最后定稿的《国语辞典》中,把“神荼郁垒”定音为(shēn shū yù lǜ),大家可不要再读错了哟!

为什么现在的大部分人都把门神错叫成神荼郁垒(shén tú yù lěi)了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的人们讲究的是简单、方便、快捷,已经养成的习惯不会轻易去改变。只要按照字本身的读音来读是对的,即使叫错了名字也觉得无所谓。

反正两位门神也不会在你进门时叫住你说:“小伙子,我俩给你当保安,你连我俩名字都叫错啊,太不够意思了吧?!”

不过想想人们也确实不礼貌,两位前辈屈尊为我们当“保安”这么久了,不发工资让其免费看家护院就算了,名字也叫不对真是不应该啊。

神团队分为三类,各定其名,分为文门神、武门神、福门神三类。

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

 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

 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

人类强行一纸调令,生拉硬拽,就把诸神“押解上岗”,替人们充当家庭传达室的“老大爷”,过年也不祭祀感恩酬谢他们,一切全都要最大化地为利己的效益服务,实在令人唏嘘。

近代则更加离谱,花鸟虫草、婴儿美女、肥鱼壮牛全都上岗。

真正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了。

由意识主导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将目光过多地聚集在了“利”之一字,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不胜枚举。

所以,我们应该重拾本民族传统文化,让敬畏与感恩重回我们的心灵深处,才能避免“利令智昏”与“欲令智昏”,开启“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尢”的美好人生!

文:云子据熊春锦先生《恭贺新春话过年》一文改编

图:清水荷  弦音

编辑:弦音  心赴无极

排版:清水荷